('
我在此呼吁,少看地摊文学和野史杂谈,穿越者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并无真实证据作证,大家不要被这些认知洗脑。
世界上没有鬼怪妖魔,自然也不会有更加离奇的穿越,作为网络梗拿来随口说说可以,不要将其当成真的历史。
至于从裴钰登基后的对敌记录,我们今天先讨论一下,刚开始的第一场围城之战还比较正常,符合大衆认知中的攻防,献城与射杀大将,这些泛滥可陈,没有什麽值得特别注意的点。
比较特殊的亮点,就是幼帝的几番超出时代眼光的演讲,以及那撼动魏国的国策变革。
而接下来的科举制度制定后,我们可以看到,史官记录中,许多大臣都十分不满,全靠裴钰以皇帝的威望一意孤行的推行,但完全可以想象,臣属不能归心,真正实施此项制度时,必定会有不少人钻空子,漏洞百出,最后肆意玩弄科举制度,将其想办法改造成下一个九品中正制度。
毕竟皇帝只是一个人,怎麽能够窥探到所有百官的所作所为呢?
制度的实施与确立,总要经过与既得利益者的艰苦博弈,然后进行系列交换,或者以无上威望强行推动。
而以裴钰的性情来看,他也不是那种会耐烦于和臣子不断交换的主君。
对于他专制的声音一直都有,从未停止过。
但这些本该对幼帝造成麻烦的阻碍,在第二场洛京保卫战打响后,就彻底消失无蹤了。
也正是这场记录,让魏国史书饱受诟病,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不断抨击,认为史官为了神话君主无所不用其极,竟然在正史说什麽,皇帝召唤了陨石,还有什麽紫光加身的异象。
这种评论,放在如今的网络文学中,都会有人感觉,开挂太大,主角行为不合常理,毕竟当时的游牧民族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掠夺阶段,他们没有非常正式的史官存在,而是由所谓的“萨满”来作为巫医、超度祭祀者的角色。
这些古代的医生和祭司,掌握了原始部落中的大权,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字记录,但遗憾的是,因为后续的一些波折,这些记录并未妥善完好的保存下来,所以我们也只能从魏国的野史、正史、各种随笔记录、县志等等文字材料,加以佐证。
魏国经受游牧民族的入侵,这本来也不是什麽极为稀奇的记录,这些入侵者,因为逐水草而居,所以没有定居于平原。
根据记载,草原上时常有白灾降落,这应该指的是冬季的大雪,这些能够掩埋草原上的草木,冻死牛羊牲畜,所以被草原人视之为恐怖白灾。
而萨满们,应该就是能够认识天文、草药的一些地位崇高的“巫祭”,出于恐怖的天象和生存危机,人类显然需要一定的精神寄托,才能够获得慰藉。
而萨满们,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他们既是医生,又是神甫。
至于萨满会豢养鬼物之类的传闻,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根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为了止痛,萨满们会燃烧具有致幻效果的烟雾,而在烟雾中,通过言语诱导,自然能够给人一种,萨满真的具有法力的错觉。
事实上,第一次洛京保卫战中,耶律承啓的身边就有萨满出战,但从他死的轻描淡写来看,我们也能够得知,所谓的萨满,不过是掌握了医术和草药的普通人类,并不具备超凡力量。
所以,如果再有人声称,可以通过萨满的术法召灵,豢养鬼神,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而刚才的叙述只是开胃小菜,经过我多年的潜心研究魏史、帝王起居注、各种对于裴钰的赞美诗歌、文学作品描述等等,不能说是裴学专家,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接着讨论,第二次洛京保卫战,也就是争议最多的历史记录,学界对此争议不断,认为可信度不高。
多方验证后,经过史料对比交叉,可以看到,城中先是传出了裴钰会扔陨石的预言,然后才有了皇帝携带朝臣们站在城墙上,开始是“上有紫光萦绕,几不类凡人”,这种叙述,接下来的就是皇帝手指敌营,口中叙述。
看起来逻辑还挺通顺的是不是,问题就出在这,谁扔陨石还会预测的,用凑巧碰到都无法说得通,所以会被认为记录是补记的也不奇怪。
好了,大家别笑了,我知道现在这段口令已经成了裴钰的典型特色,哪怕是一时半会儿没猜出来这是谁的事迹,可只要提一句“星坠于野”,立刻就能有人条件反射的接上一句“流血沃土”,进而想起来那场离奇的陨石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