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冷道:“此至华岩不过十来里,在下预计慢慢走,三里左右可到解脱坡,在下于解脱坡下
歇脚半个时辰。”
说完,偕黑凤径自走了。
登上山径,黑凤惑然问:“黄山天都峰十二耆宿大会,是怎么回事?”
“未至最后关头,恕我无可奉告。”
“你真打算与四神妥协?”
“你认为如何?”
“这……这恐怕不大好,恐怕有人不肯哪!”
“呵呵!不肯的人会到解脱坡来的。”秋华笑着说。
三里余路程中,共有两座桥,一是凉风洞附近的小石桥,叫凉风桥。一是解脱坡下的解
脱桥,横跨在瑜珈河上。
到凉风桥只有两里路,两人刚跨上石桥,不远处高高的岩壁上,凉风洞的洞口可隐约的
看到一个人影。这座洞高不可攀,经常有奇异的阴风从洞内吹出,猿猴难上,怎会有人?事
实那儿确是有人,正监视着山径上来往的人。
两人都未注意凉风洞,泰然越过了凉风桥。
洞口的人影一闪不见,但洞口喷出了一股袅袅青烟。
解脱坡在峨嵋的险径来说,算不了什么,仅是一座百十丈的陡坡而已。险峻的山径从这
儿开始,算是登山的艰苦跋涉起点,上下同是解脱,上是从此解脱红尘,下是到此解危脱险
就平安道。后来,峨嵋的高僧无暇禅师,在坡顶建了一座解脱庵,让香客歇脚,以后又改名
为雷音寺。
到了解脱桥,似乎气温渐降,夹衣不胜寒,山风料峭。向上看,白云在山峰下飘浮,红
日当头,却感到寒气袭人,像是冬日时光。满山满谷全是松柏杉桧,冬季落叶的植物已经很
难看到了。
秋华在桥头止步,用皮背心拂掉桥旁岩石上的落叶,向黑凤笑道:“曾姑娘,我们歇息
半个时辰,请坐。”
姑娘微笑道谢,似乎对他的体贴心有所感,坐下说:“与黑煞女魅同被囚禁的,还有六
个人,你和他们熟么?”
“熟,是在鬼迷店交上的朋友。”他在另一块石上坐下答。
“听说他们曾经盯四神的梢?”
“不错,但他们并非有意盯梢,他们是来峨嵋寻人的。”
“寻人?谁?”
“寻两个人,但我还不太清楚。也不便告诉你。”
“你似乎不信任我呢。”姑娘幽幽地说。
“呵呵,曾姑娘,不是我不信任你,而是我必须代人守密,这是涉及道义的事,兹事体
大。姑娘兰心蕙质,希能谅我。”
黑凤摇摇头,笑道:“你这人说话利害得紧。你说,你所希望见到的人,真会在此和你
见面么?”
“有七分可能,到时自知。”
“你认为谁会来?”
“目下言之尚嫌过早。”秋华轻描淡写地说,接着转过话锋问:“华岩寺的动静,你是
否知道?”
黑凤对他始终不作正面的回答有点光火,但并未发作,也避重就轻地说:“华岩寺目前
已不叫华岩寺了,这座寺在峨嵋算不了什么。该寺原称归云阁,本朝初年修葺,掘到一座刻
有华岩寺经的石碣,因此改名华岩寺。上次蜀献王驾莅峨嵋,手敕改为归云寺,所以你该称
归云而不称华岩。该寺的方丈心如长老是管辖本山的五名僧官之一,并不是峨嵋出身的僧
人,但却掌有大权,所以四神在那儿落脚。怪事,此至华岩只有四五里,乃是必经要道,四
神为何不在此派人监视?未免令人起疑。”
秋华向瑜珈河的上游一指,低声说:“喏!监视的人不是来了吗?”
瑜珈河不是河,而是一条小山溪。上游怪石嶙峋的溪岸旁,一个村夫打扮的中年大汉突
然出现在五六丈外,一双眼睛神光炯炯,向两人咧嘴一笑,举手相招。
秋华呵呵一笑,举步便走。
黑凤伸手虚拦,低叫道:“不像是四神的人,恐防有诈。”
“你知道,我目前不能拒绝人相招,也不想放弃任何可疑的线索,曾姑娘,你在这儿等
我。”他冷静地答。
“不!”黑凤断然地说,一面举步一面接着说:“我在你身后丈余跟进,替你留意身
后。走!”
两人向前一跃,村夫扭头便走。
沿溪上行百十丈,折入一座山谷,村夫钻入一座松林,扭头叫:“到了,阁下。”声
落,一跃三丈余。
秋华领先入林,叱道:“到了你还想走?”
村夫不听叱阻,再向前纵出。
“打!”秋华冷叱,打出一把飞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