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横刀十六国 > 第519页

第519页(1 / 1)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人声音高昂。

这一句出自《小雅·采薇》,记录周朝将士出征猃狁时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暗讽梁国为夷狄,江东为正溯,颇合眼下时势。

与“既见君子”和“关关雎鸠”判若云泥。

谢安停下脚步,一抬头,发现是侄儿谢玄,生的面如冠月,目如朗星,英气勃发,而又不失儒雅。

成为江东后起的名士,江东士庶皆称其为“谢郎”。

一见到这个侄儿,谢安眉开眼笑,颇为自得,“谢家儿郎无需高官厚禄,却偏偏有如此才干。”

这话一出口,堂前诸人皆不知如何应答,只是陪笑。

谢玄拱手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芝兰玉树,本该生于庭阶之前,而不该埋没于荒野之间。

“玄弟文采风流,足可为江东第一人!”谢寄奴赞叹道。

谢安也一脸喜色,轻笑了一声,挥袖,子侄们拱手退下,只有谢玄、谢朗、谢寄奴三人留下。

三人皆门荫入仕,年纪轻轻,不是将军,便是太守,是谢家的核心。

自家府中,也就没那么多顾忌,屏退侍女仆役后,畅所欲言。

谢安往红泥小炉中添了一块兽炭,又往茶皿里添了些茶粉,洒了一小撮细盐和姜碎,摇动小扇,炭火立即旺了起来,皿中热气升腾。

谢朗等谢安忙的差不多了,才拱手道:“大司马此次收复汉中,声势大涨,只怕朝中更为艰难。”

谢寄奴性格急躁一些,“桓温大权独揽,兄弟几人分掌江东诸军,长此以往,只怕江东姓桓……”

桓温收复汉中,威望大增,单从疆域上看,晋室不在梁国之下,人口虽然不如,但也差距并不太大。

庚戌土断检索出大量人口。

而且晋室这些年除了樊城之战,一直没有什么大战,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国内安定,在庚戌土断推行下,府库逐渐充盈起来。

倒向桓温的势力越来越多。

已经有人上书朝廷,要给加桓温九锡之礼……

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前汉末年,便有百官联名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

魏武帝曹操为丞相时,也加了九锡。

司马师、司马昭都加了九锡。

两汉以来,凡是加了九锡之人,无一例外都篡位了……

毫无疑问,这是桓温的一次试探,晋室可以不给,但嚷嚷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股声势,不给也要给。

不过这条路司马家是始作俑者,经验极其丰富,衣冠南渡后,面对过几轮的权臣的挑战,连都城都被叛军占据过,却安然无恙。

建康早有应对之法,连下三道诏书,封桓温为丞相,留在建康辅政。

你桓温不是要加九锡吗?先来建康当丞相……

当年王敦、苏峻一度攻入建康,控制朝廷,全都被地方上风起云涌的豪强弄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桓温对此了如指掌,自然死活不肯入建康,一再上表推辞,留镇荆襄,控制长江上游,以此压制江东。

这么一拉一扯间,加九锡之事也就渐渐放到一边。

“不可胡言乱语,江东姓不了桓,大司马功勋卓著,乃江东之依仗。”谢安轻轻责备晚辈。

谢寄奴、谢朗赶紧道歉,“侄儿失言。”

谢玄道:“江东半壁江山,一旦内乱,便为梁国所趁,大司马虽有私心,然则利于国家社稷,断不能与其为敌。”

桓温独揽大权,控制襄阳、东关、濡须三座要塞,但也因此直接站在梁国面前,承担梁国的压力。

如今梁国攻灭了氐秦,收拾好北国之后,下一个肯定是江东。

南北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

“正是如此。”谢安从怀中掏出一封黄绢,递给谢玄。

“北中郎将,广陵国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神色一喜。

这些都是实权职位,统领江东最后一支不属于桓温的精锐北府军。

几年前,谢安就在与桓温反复争夺广陵的控制权,一是因为广陵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人口繁多,二是在这些北方流民基础上精心训练的北府军。

这些年广陵逐渐崛起为一股新力量。

“广陵乃江东司命之所在,此地安,则江东不乱!”谢安嘴上不说,但该做的都在暗中做。

这道奏折递上去,等于将广陵和北府军交给了年仅十九岁的谢玄,也等于晋室的生死存亡一半捏在谢家手上。

谢家的飞黄腾达也就可以预料。

王与马共天下,从此就要改为谢与马,共天下……

更妙的是桓温挡在前面,谢家站在后面,谢安温水一般的性子,跟桓温的关系不错,不似王家与桓温撕破了脸皮。

所以无论将来江东形势如何,谢家稳赚不赔。

谢寄奴、谢朗钦佩的望着自己这位不温不火的叔父,比他们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国家风雨飘摇,当镇之以静,谋之以缓,戒骄戒躁,尔等入仕为人皆应如此。”谢安神色平静的端起一杯煮好的茶,吹开浮沫,慢吞吞的啜了一口。

“侄儿谨记叔父教诲!”三人心悦诚服的拱手。

谢安的奏表在建康朝廷上自然畅通无阻,但还是需要桓温的点头。

第六百三十一章 交换

桓温最近气色很好,收复汉中,等于巩固了襄阳的防御。

下一次梁军攻打襄阳,汉中驻军可以顺江而下,攻打上庸三郡,牵制南阳的秦军。

而且苻方麾下万余氐人大军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还多了几员猛将。

至于梁国的斥责,桓温根本就没放在眼中,随意糊弄几句,多发几万石粮食就打发走了使者。

梁国不就图这个吗?

江东粮食有的是,交广一年两熟、三熟,粮食多的是。

眼下形势,力江东无力北伐,梁国也无力南征。

这场大旱,极大削弱了梁国国力,连关中都没完全占领,拿下长安就匆匆退军了,足见梁国的外强中干。

甚至桓温心中萌生了乘机北伐的念头,不过转瞬即逝。

风险太大,万一败了,可就再也翻不了身。

“南北对峙之局已成,只需驰援姚苌,牵制梁国即可,此次大旱,关东没有五年时间,难以恢复元气,五年之后,明公兵精粮足,足以抵挡梁军南下!”

此次汉中归晋,皆出郗超之谋。

氐秦覆灭,江东也跟着喝了一口汤,大大拓宽了江东的战略纵深,将防线北移,还跟姚苌搭上线。

姚苌比苻坚听话多了,恭顺有加,领了江东的都督雍秦凉三州诸军事、秦州牧、护东羌中郎将、南安郡公等职爵。

反正都是北方土地,不在江东实控之下,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姚苌跟梁国打起来,江东求之不得。

“收复汉中,能抵合肥之败乎?”桓温是个记仇之人,这么多年,一直对合肥惨败念念不忘。

也正是这一战,成为桓温一辈子的污点,让他不得不暂缓权臣进位之路。

郗超拱手道:“明公欲谋大事,有两法可行。”

桓温摆出一副洗耳恭听之态,事实上,他距离大位只差最后一步,朝野内外,军中上下,都是他的人。

“其一,大破梁军,收复洛阳、许昌,尽取大河以南州郡!”郗超满怀希望的看着桓温。

不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桓温明显没什么兴趣。

如今北国不比当年,当年士族豪强大部分站在他们这一边,只要嚷嚷一声北伐,就有无数豪杰和百姓响应。

如今梁国东并慕容燕,西吞苻秦,北逐拓跋,武功之盛可与曹魏媲美。

这种从乱世中杀出的王朝,在士族豪强百姓眼中,正统的不能再正统。

就连曾经给桓温暗通消息之人,早已销声匿迹。

“其二,明公尽掌江东兵权,文治武功,人所尽知,天下仰望,可行刀兵之事,请司马氏退位让贤!迟则夜长梦多!”郗超比桓温魄力大多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