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横刀十六国 > 第468页

第468页(1 / 1)

('

看完苻坚送来的奏书,李跃不禁再次感叹苻坚脸皮之厚。

西线秦军加起来都快十万,两边杀的眼珠子都红了,居然轻飘飘的一句帮助梁国平乱……

“如此一说,朕岂不是还要谢谢他?”李跃被逗笑了。

“苻坚乃祸水南引之计也,我军攻晋,秦国渔翁得利。”连卢青都看出来了。

“虽是如此,不过他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华夏沉沦,皆司马氏之过也!”

没有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就不会有五胡乱华。

如今形势,天下三分,灭其一国,剩下一国难以存续。

从任何方面看,灭晋都要比灭秦轻松一些。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晋室矛盾要远远大于氐秦,北方流亡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之间的矛盾便不可调和,还有君弱臣强的格局,每隔几年便是权臣崛起……

“司马氏之罪,罄竹难书,然则,江东君臣素无大志,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崔宏拱手道。

“朕岂会中计?诸位多虑了,梁秦势同水火,不死不休。”李跃也就想想而已,除非桓温现在就篡位称帝,江东自己崩了,否则永远都要排在氐秦后面。

桓温这人一向犹犹豫豫的,有贼心而无狗胆,不然现在天下绝不会是现在局面。

不过苻坚这次送来的几个胡姬倒是不错,肤若凝脂,身材婀娜多姿,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

动不动就送美女过来,让人实在招架不住。

好在李跃一向不好女色,让亲卫送她们回邺宫。

“回信给苻坚,真若惶恐,就归还河套、上庸,赔偿此次大战的损失,再去信给拓跋什翼健,让他滚回漠北,或者自缚邺城请罪,朕留他一命。”

拓跋什翼健时不时的窜出来捅刀,实在让人恼火。

这家伙虽然志大才疏,但子孙却出了几个人物,中土三国鼎立,代国坐山观虎斗。

所以历史上拓跋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拓跋家在代郡经营了近百年,吸收了不少中原士人,已经不同于传统游牧民族。

崔宏道:“只怕此人……不识时务。”

“那就看他聪不聪明,真以为靠上了苻坚,就能与朕相抗么?”

拓跋什翼健窜入漠北,李跃还真不好找他,但如果回到云中就不一样了。

抬抬手就能收拾他。

在蓟城休整数日,大军继续返回邺城。

信送过去了,拓跋什翼健仿佛没听到一般,继续盘踞在云中,苻坚却回信了,说什么当地部族仰慕氐秦,舍不得秦军走,一走就要造反,希望李跃体谅体谅。

最后还强调他本人非常敬重李跃,“恨不能至邺亲聆教诲……”

李跃也没指望真能要回来。

这种事情,永远要靠刀子解决。

回到邺城,李跃照例下令所有将士休沐。

此战收获极大,人口粮草土地还在其次,主要是消灭了东面的战略威胁,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氐秦。

半年不见,邺城又繁华了几分。

佛门被打压之后,邺城生机勃勃,街面上店铺林立,挤满了迎接大军回城的百姓。

每一次胜利,都让他们眼中的自信增长一分。

全国七成的子民都集中在邺城周边,他们与梁国的命运紧密捆绑在一起。

羯赵留下的苦难,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总算褪去了一些。

大河两岸早已不见枯骨饿殍。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只看邺城烈火烹油的气象,便知此言非虚。

“臣有三物献于陛下。”回到宫内,常炜等人等候多时。

“哦?”李跃大感兴趣,印象中常炜从未如此故弄玄虚。

掾吏们捧着三个盖着麻布的木盘。

常炜掀开第一个,上面放着一张纸,白中泛黄,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货色。

但李跃一眼就看出其中价值。

常炜捋须笑道:“此乃纸坊改良后的黄藤纸,杂木、枯藤、青竹等物皆可制之,成本缩减至四分之一,按陛下所说的流水线,产量增长五倍有余!”

“善!”李跃拿起黄纸,反复观看。

纸在汉代便已经出现,难的不是造出来,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推广出来。

士族豪强之所以强大,除了有田有地有人,最主要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朝廷想要治理国家,只能跟他们合作,不得不让出一部分治权。

垄断知识,就等于垄断了治权。

不难想象,这东西一出来,直接抄了士族豪强的老底,再难垄断知识。

寒门庶族读书成本大大降低。

配合科举,虽然不能彻底根治士族豪强,却能将他们牢牢压制住。

“纸坊扩建三倍,从今往后,朝廷、官府公文告令一律改用此纸!”

从龙城发了一笔横财回来,让李跃有了底气。

钱财只有涌入这些实业中,才能造福华夏,李跃一人一家能挥霍多少?

石虎父子取天下之财供自己挥霍,也没见长命百岁,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不说,十几个儿子,不是自相残杀,就是被别人残杀。

或许财富天生就带着某种原罪。

“陛下请看第二物。”常炜掀开第二个木盘。

中间放着一尺见方的木板,李跃翻看,上面阳刻满满的《春秋》第 一 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这是雕版印刷。”

有了纸,自然少不了印刷术。

这东西汉末也有雏形,从石碑上摹印、拓印,但纸张没有推广,终究不能大规模应用。

常炜道:“此乃太学天工院与文学馆合创。”

“大善!”李跃高兴的不是雕版印刷出现。

而是太学能自动创新,有了自己的活力,这才是它将来立足延续的根本。

不能什么事都要李跃指点。

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李跃也没那么多精力投入其中,三国博弈,南征北战,就已经牵制了李跃大部分精力。

而且后宫也有雨露均沾,为大梁人口做贡献……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五铢

“此物应略加改善,增加标点符号,使读书之人不必将精力花在断句解意中!”李跃至今都不习惯这时代的书籍。

通篇下来,字挨着字,全靠自己解义。

汉魏至今,只有句读。

也就是语意已完之处略加停顿,真正的句号出现,要等到宋朝。

“何谓标点符号?”常炜不解。

李跃在纸上给《春秋》加了标点: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后面又画上问号、感叹号、冒号等,稍加说明,常炜便明白过来,“的确能加快理解,有此物,日后寒门庶族子弟,不必如此辛苦!”

很多时候,断句断好了,通篇的意思就清晰明朗起来。

甚至都不需要先生讲解,这对花不起钱请先生的寒门子弟是大大好事。

“臣立即令天工院重新做一份!”常炜是传统士人,自然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李跃寻思着弄个活版印刷,但转念一想,没有必要,这年头的典籍也就那么多,活字印刷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反而加大的工艺,不易推广。

凡是能推广的,都是简单、好用的东西。

李跃望着第三个木盘,不知道这里面放着什么。

火药?

指南针?

春秋时代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

魏晋五石散大行其道,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集大成者当属葛洪,隐居罗浮山朱明洞,求仙炼丹,将道门与儒家结合,从而让道门脱离了原始巫蛊阶段,后创作《抱朴子内篇》,成了道门典藏。

不过火药这东西威力没那么大,更不是万能的。

制作、保存、运输都是大难题,想要应用在战场上,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走。

常炜掀开第三个木盘,却是两枚钱币,一枚金光灿烂,乃金五铢,一枚青中泛黄,是铜五铢。

汉末董卓天才般的推出小钱后,立即摧毁了两汉几百年打造的五铢钱信用,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