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渤海纵横一方,被“钓”到蓟城后,虽被封为章武太守,但因慕容儁的带头嘲笑,一直被燕国将吏鄙视。
阳骛不说还好,一说慕容儁更不依不饶,马鞭一鞭一鞭抽在囚车,噼啪作响,“汝乃石氏养奴,安敢自称天下?”
这话也让周围的臣子们若有所思。
慕容儁正兴致勃勃时,囚车中的冉闵忽然睁开眼睛,大吼一声,全身煞气冲天,朝着慕容儁便扑了上来。
刹那间,囚车木栅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险些翻倒。
周围嬉笑怒骂声,戛然而止。
慕容儁一连后退三步,才稳住身形,面红耳赤。
囚车被十几名亲卫稳住,冉闵杀气腾腾的目光从囚车中透出,“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每一个字都击中在场人的心坎。
逄约望着冉闵,眼神中掠过一丝钦佩。
慕容儁呆了呆,但很快脸色狰狞起来,“将其取出!”
“殿下……”阳骛赶忙规劝。
慕容儁早已恼羞成怒,“取出!”
亲卫们只得拆除囚车,将浑身铁索的冉闵押了出来,捆在一棵大树上。
慕容儁扬起手便一鞭一鞭的抽下去。
噼噼啪啪。
冉闵很快就皮开肉绽,却仿佛不知疼痛一般只是能能的盯着慕容儁。
三百鞭子下去,冉闵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肉,血沿着绳索滴滴答答流下,渗入一个多月未曾下雨的地面上。
慕容儁自己也累的气喘吁吁,但一抬头,发现冉闵嘴角噙着一抹冷笑。
喜欢嘲笑别人的人,自然不喜欢被人嘲笑。
慕容儁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蔑视。
“殿下一国之尊,与一囚犯置气,传扬出去,必为世人所笑,还望殿下息怒,如此狂徒,可斩之以告慰廷庙。”年纪最大的皇甫真拱手道。
慕容儁深吸一口气,压住不断升腾的怒气,“速速准备车马,押送龙城!”
冉魏永兴三年(352年)五月初三日,冉闵押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祭告慕容廆、慕容皝之廷庙。
邺城。
在三十亩田,免赋两年的诱惑下,邺城绝大多数百姓愿意南下。
官府沿途设置驿站,准备好粥棚,一路有斥候护送南下。
但邺城中仍有近九千的孤儿,全都是十二岁以下,没多少生存能力,即便南下,也很难生存下来。
李跃曾动员百姓领养,但这年头他们自己都活的艰难,根本没能力养活他们。
正巡视城池的时候,遇见一大群孩子。
“我等不愿南下,要留在北地杀胡!”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眼神坚决,带着一大群孩子招摇过市。
有的光着屁股,有的拖着长长的鼻涕,提着木棍当武器,与另外一群孩子群殴。
场面颇为激烈,小孩子下手不知轻重,拿起什么就往对方脑袋上招呼。
很快就见了血。
但无论大孩小孩,没有一人哭泣,顽强而倔强,打趴下来,继续爬起来。
李跃望着他们若有所思。
很多孩子的父亲阵亡在战场上,母亲不知所踪,对胡人有刻苦铭心的仇恨。
如果放任不管,将来会成为一大问题。
若是收入麾下,进入尚武堂、讲武堂,数年之后,便会有一群死忠的部下。
李跃吩咐道:“传令,搜罗城中所有孤儿,送入尚武堂,邺城不允许有乞丐、流民、孤儿,伤残病患,全都送入医舍之中,城内城外的尸体,着人掩埋清理。”
“臣等遵令。”随行的太尉申钟、司空條攸、左仆射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等连忙拱手。
这些人不是太尉就是司空,地位不在李跃之下,却全都异常听话。
比闭门不出的蒋干、缪嵩、刘崇等人强不少。
除了识时务,还极有才干,刘群登记丁口,他们出力甚多,百姓南迁,他们奔前忙后。
北地的生存环境恶劣,侍奉的君主不是石虎便是冉闵,才能太过平庸之人,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很多人都是能文能武,填补了黑云军文弱武强的短板。
李跃的文武班子基本成型。
眼下河北形势,以稳为主,先维持现状,安定人心,不宜大刀阔斧的改动。
不过几日后冉闵死讯的传来,再度掀起了一些波澜。
邺城之中还未离去的百姓为其哭丧,城中不少人家披麻戴孝。
已经编入黑云军的魏军精锐在城墙上望北而拜。
冉闵能走到今日,离不开士卒百姓的支持,襄国惨败,覆灭在即,却还是有人愿意跟随他血战,足见其得人心。
虽然他动不动就灭人满门夷人三族,但对百姓士卒还算不错,若非他开仓放粮赈济流民,也不会弄得军中粮草短缺,急着与慕容恪决战。
秦汉以后,鲜有国灭后殉国的臣子,冉魏却有王简、张乾、郎肃。
想起当年并肩抵抗梁犊,李跃心中感慨。
遂下令全城缟素,为冉闵治丧。
逝者已矣,而生者还要砥砺前行。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悼
祭奠冉闵,某种程度上也是尊重自己。
冉闵固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也做了很多恶事,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没有他的杀胡令,这片大地上的胡人会更加猖獗。
石虎在位的二十余年里,行腾笼换鸟之策,残害不知多少华夏百姓。
以至于周围的异族政权有样学样,成汉李势父子也在蜀中大兴土木,以汉人的尸骨奠基一座座华美的宫阙。
虽然北方汉人不会被彻底灭绝,但也休想从此翻身,一辈子在胡人胯下乞活。
直到被胡人们融合……
后世史书虽对冉闵多有贬谪,但冉闵是唯一一个连武器、战马名字都被记录下来的人,这种待遇连霸王项羽都没有过,已经说明对他的态度。
在谥号选择上,朝堂上发生小小的分歧。
冉魏的遗臣极力主张尊冉闵为武帝。
但刘群、崔瑾等人却不赞同,提议立为平帝。
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冉闵强的是武力,而非武功。
平帝又太过平常。
李跃与刘群商议一番后,决定采用双谥,尊为武悼皇帝。
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冉闵武力绝人,大志未成,中道崩殂,一个武一个悼,足以论述其平生。
国不可一日无君。
武悼皇帝冉闵驭天,就该立新皇帝。
蒋干、缪嵩、刘崇等人心思热络起来几次提议太子登基为帝。
“蒋干、缪嵩、刘崇三人其心可诛。”崔瑾话说了一半。
剩下的话在场之人都心知肚明,一旦冉智登基,就重现了汉献帝和魏武的格局,虽然无法威胁到李跃,但以后带来的麻烦也不小。
“梁公意下如何?”刘群冲李跃拱手。
李跃权衡了一番,冉智肯定不能跟汉献帝相提并论,冉魏就这么大一块地方,影响力有限,冉闵活着的时候,政令不出邺城,现在他死了,难道还能号令各地诸侯?
现在弄一个皇帝上去,以后弄下来也是一件麻烦事。
弄不好还会被别人说成是篡魏。
“且看皇后意下如何。”
冉氏的影响力不在太子身上,而在皇后董氏,传国玉玺名义上被她掌管着。
“臣知矣。”刘群迅速明白李跃的意思。
有刘群运作,宫中很快传来懿旨:太子年少,于社稷无功,于百姓无德,无力安定国家,今免去太子之位,退为安乐郡公,国中一应大事,皆由梁公定夺。
董氏一句话就打消了邺城将吏的幻想。
冉闵被慕容儁斩于遏陉山,冉魏也名存实亡了。
皇后的第二道懿旨废除自己的皇后尊号,降为魏国夫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