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跃温声道:“以后想种田就种田,过两天,某给你寻个女人,先把家立起来!”
“将军……”田豹子哽咽起来。
看到他这样子,李跃心中一阵失落,也不知孟开去了何地,这么长时间,也没个消息传回。
大军回山,除了斥候,各自休整。
不过将士们却闲不住,脱了盔甲,马上忙碌在自家的田地里。
李跃一一寻访阵亡将士的家眷,每家每户三十匹布,十石粮,一头骡,两头羊,每月还能领一石粮。
孤寡老人接到北山居住,幼子送入尚武堂。
以黑云山目前的条件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但李跃不会忘记这些人,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刻在北山的峭壁上。
尊重阵亡的将士,就是尊重自己。
没过两日,豫州各地的乞活军纷纷将家眷送来。
有的小股乞活军干脆全部迁来。
黑云山的人口急剧膨胀,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人。
以前总担心别人来攻,不是豫州刺史张遇,便是洛州刺史刘国,而现在,不是黑云山担心他们,而是他们担心黑云山。
两人都非常识趣的收缩兵力,将洧水流域让了出来。
李跃也将人口从山上迁到山下汜水堡、洧水堡,以及京县、巩县、成皋等地。
粗略一算,自己手上拥有大小城坞十三座。
除了郑家盘踞的荥阳县,整个荥阳郡事实上已经归属黑云山。
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如星火般的乞活军飞地。
如颍川郡的郏县、父城、舞阳,汝南郡的召陵、上蔡、灈阳,沛国的芒县、扶阳、夏丘,梁国的蒙县、甾县、已氏等等。
虽然县城掌握在羯赵官吏手中,但城外早已是乞活军的天下。
很多县令也跟京县令韩绪一样,城头直接挂上黑云大旗……
这些地区星散在各地,无法连成一个整体,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襄城、许昌、密县等这些咽喉之地全捏在豫州刺史张遇手上,而张遇最近与南面的来往更加紧密了。
李跃盯着沙盘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把这些星散之地凝聚起来。
攻打张遇,短期内不可行。
自己这边动了,淮南的谢尚肯定会支援。
而阳城刘国的三四万匈奴大军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这种级别的混战,黑云山承担不起,整个黑云山也就五部人马,加上朱序的两千荆襄军。
张遇、刘国则瞬间能拉出一支两三万人马。
当务之急先扩军,眼下春耕为上,其他的事都要推后。
身边没个商量的人,恰巧月姬来看望,见李跃盯着沙盘上一面面的赤色小旗,扑哧一笑,“既然不能召聚,不如派人过去。”
“如何派人?”李跃笑道。
月姬极为聪慧,见识、医术俱是上乘,黑云山当初为高力禁卫所攻,她也出了不少力。
李跃让她打理医营和山上的女人,也是仅仅有条。
“国之大事,无非耕与战,兄长何不派屯田使督促其耕种,再派黑云将为其训练士卒?”月姬两手一摊,一副娇俏可人模样。
“好计策!”李跃心中惊讶,这两手等于抓住了各地乞活军的命根子。
屯田使管粮草,黑云将管军,到时候大军一发动,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也!
不,管粮草,管军还不够,思想层面也抓起来。
黑云山讲秦汉故事的模式可以推广出去,三位一体,就算乞活头领们有其他想法,也动摇不了下面的士民。
“你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多教教为兄!”月姬是棵好苗子,当个幕僚足够了,关键还忠心,与李跃情同兄妹,黑云山暂时没有顶级谋主,只能凑活着来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扩军
流民中人才济济,会识字习武的不在少数。
至于会种田的,则应有尽有。
李跃先选了三十多名屯田使,分派各地,主要任务是劝课农桑,开垦荒田,招抚流民。
试一试各地的反应,让各大乞活军头目适应适应。
什么事都讲究循序渐进。
稳住田地就稳住了人口,稳住了人心。
此次大战,立功之人不在少数,除了赏赐粮食、田地,李跃一个一个的“面试”,忠诚、智力、武力、品行没太大的问题,就授予黑云将,作为后备军官。
连续数日,李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他们灌输华夏理念、民族大义。
华夏有太多名震千古的人物,也有太多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苏武牧羊十九年,矢志不渝。
月姬单独为李跃整理出马援的事迹,特别符合眼下的局势。
“马援曾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诸位,我族先辈英雄若此,能追之二三,不枉此生矣!”
讲着讲着,李跃自己都不禁投入其中。
将马援波澜辽阔的一生娓娓道来,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将后汉周边都扫了一遍,六十四岁高龄仍在征讨五溪蛮的途中,病逝于军中,真正做到了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以还。
而关于他故事和成语特别多,讲起来津津有味。
讲完之后,李跃为他们颁发黑云将的小铁牌,每上前一人,都要说一句:“华夏沦丧,百姓水深火热,尔当努力!”
“生是黑云将,死是黑云鬼!”领到贴牌的黑云将眼神中都多了一抹不同的东西。
此后,训练更加刻苦,很多人主动要求跟着辛粲读书习字。
黑云山的氛围还是不错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除了薄武,基本没什么特权、阶级,高层将领如魏山、徐成、梁啸等,也不怎么讲究吃穿,跟士卒们相差无几,也就每个月有十天的休沐,与家人团聚。
李跃更是以身作则,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士卒吃什么,李跃就吃什么。
衣食住行与寻常士卒无异。
黑云山的风气也正是从李跃的以身作则开始。
提拔了一批军官后,扩军也在情理之中。
黑云山不再是百里之地,荥阳郡变成了实控之地,整个豫州都是势力范围。
五六千人马自然不够。
与崔瑾、周牵、魏山、徐成、梁啸等人商议之后,由部扩充为营,每营两千五百人。
分别为前锋营、骁骑营、中垒营、游击营、斥候营。
斥候营独立出去,由李跃直属,不再归兵曹负责,增设中坚营、镇山营。
其中镇山营驻守轩辕山,四千兵力的编制,由以前的轩辕山精锐组成,戒备南面阳城刘国的匈奴大军。
之前的编制略有混乱。
按照汉魏军制,一部只有四百人左右。
黑云山一部则有千人,既然要扩军,各级编制也应该更规范一些。
五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队,五十人设一队率。两队为屯,百人设一屯长。两屯为曲,每两百人设一军侯。两曲为部,每四百人设一都尉。五部为一营,两千人上下。
每营设都尉五人、司马五人,典军五人,都尉管出战及训练,司马负责后勤,典军负责军纪、士卒的思想状况。
各级军官皆从黑云将中委任。
魏山、徐成、梁啸、曹堪皆为校尉,平日不领军。
崔瑾是轩辕山统领,独领镇山营。
薄武是黑云山名义上的统领,陈端则是陈留乞活军统领,正式归入黑云山麾下。
不算朱序,黑云军兵力扩充至一万六。
李跃一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走精兵路线,黑云军好不容易立起来的招牌不能砸。
梁犊叛乱,真正能战的也就手头上几万高力禁卫。
李农十万大军,一上去就灰飞烟灭,账面上的兵力再度,也就哄哄自己,没实际意义。
李跃尽量让每个黑云军都装备齐全,甲胄、战马、兵器、弓弩、盾牌、狼牙棒、骨朵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