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令!”斥候们听令而去。
中原百战之地,人口凋敝,重现了汉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惨象,一个小小的季家堡,周围就有大量的无人区。
加上今年持续的暴雨,荒草漫天,更显荒凉。
每人十亩田地自然不够。
隋唐之际,每个府兵直接分百亩土地,从而奠定了府兵的强大战斗力。
府兵均田其实就是延续秦朝的耕战和汉朝的屯边之策。
如今人口超过一万,李跃自然要为他们寻一条活路。
中原自古就是钱粮重地,如今雨水充足,土地也跟着肥沃,守着这么多的无主之地,当然要开垦。
斥候效率颇高,加上之前足迹就遍及周边,不到两天,沙盘就制作出来。
放在更大的地缘背景里,李跃才认出黑云山的前世今生。
此山是嵩山的延续,当年游嵩山时,曾仔细看过景区的地图,依稀记得此地名为浮戏山、阳城山。
隋末以来历代农民起义军,皆啸聚与此,元朝时,义军抗元而在此修筑山寨,坞堡林立,最出名的有黑风寨、八峰障寨、将军寨等等。
还有众多的道观,也算是道家圣地。
毕竟老子的归隐之地老君山就在这伏牛山系。
黑云山南接登封,东连荥阳,中有山峰一百余座。
周围有密县、京县、巩县、荥阳、登封、费县等城池,正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也叫汜水关,与黑云山的山势相连。
西北就是汉家故都洛阳。
难怪薄武说此地是英雄用武之地,从地缘上看的确如此。
不过若是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此地倒是风水宝地。
现在北面是羯赵,南面是重振旗鼓的东晋,司豫二州夹在中间,荥阳又在石虎的眼皮子底下,稍有动作就会引来羯赵大军的报复。
世道越乱,粮食越贵。
粮食才是真正的刚需,没金银钱帛,人还能活,若没有粮食,人就不是人了……
望着沙盘,李跃选了两块地,一块是黑云山与季家堡之间的三十里荒地,以前是“战略缓冲地”,季雍当然不会在这里耕种。
另一块则是汜水下游的洧水流域,夹在登封与密县之间的一块河川,因时常有猛虎出没,被当地成为虎踞川。
洧水正是从黑云山所出。
土地在这年头不是稀缺资源,人口才是。
选定地方,李跃亲自带人先开垦汜水平原。
此地原本就是上等田地,因战乱而荒废,长满了杂草灌木,不过底子还在,水渠、阡陌依稀可见。
耕田绝不是伸手就来,第一年开垦,第二年养地,第三年才会有收成。
有底子在,可以免去养地的时间,只需开垦,烧了草木灰施肥之后,便可耕种。
黑云山上的男女老少全都下山。
他们的积极性远超李跃的想象,季家堡的人争取表现,也极为卖力。
兵荒马乱的年代,种田也是一种奢望。
为了刺激他们的积极性,李跃下令日后此处为屯田,官八民二,与慕容家齐平。
即便如此高昂的田租,他们依旧欣喜若狂,勤快的有些极端。
每天天没亮他们就起床,埋头在荒地之间,季雍不是豪爽之人,整座坞堡,铁制农具不到五十件,其他的都是木制的。
靠简易的木制农具,他们一直忙到深夜……
李跃心中有些五味杂陈,这或许是华夏文明能在黑暗历史长河中延续下来的真正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府库中有铁,放着也是放着,铁匠也是现成的,李跃下令打造农具,将堡中的牛驴骡子等牲畜也拉了出来加入开垦大军中。
第四十四章 人情
除了一千斥候,几乎所有人都投入劳作之中。
有了铁制农具和牲畜,效率大大增加,十余天的功夫,汜水平原就开垦的七七八八,李跃账下又多了九千七百亩上等田地。
忙完汜水平原之后,李跃带着斥候开始清理虎踞川。
人少了,野兽就多了,林川也更有原始特色。
老虎没见到,野鹿、野羊倒是见了不少,一群一群的,往深处探寻,居然还有一群千匹规模的野驴群。
望着川中遍地的野兽,李跃心中一动,“此处不必开垦,作为我们牧场!”
季家堡的北面,汜水上游还有很多荒地,往那边开垦也是一样的。
没有油水,对粮食的消耗太大了。
难得黑云山附近还有这么一块宝地,全部推平改成耕田,有些暴殄天物。
黑云山附近原本也有很多野兽,但捕猎过度,全都逃进深山。
李跃吸取教训,细水长流。
“将军,枋头送来一千副刀矛弓箭,陈留送来利刃十口,郑、王两家各送五甲、十马回谢。”斥候从北而来。
李跃问道:“广宗没有回应?”
“未有。”
人情往来,有来有回。
李跃本意就是攀上乞活军这条线,但广宗没有动静,让李跃有些拿不稳他们什么意思。
这种事情只能去请教薄武。
李跃遂带着人步行回堡。
感觉没马实在有些不便,来回麻烦,斥候传递消息也受影响,现在有了季家堡的粮食,养几十匹马问题不大,不过几十匹马满足不了要求。
想起虎踞川中的野驴群,李跃心中一动,把它们驯化了,也能勉强一用。
跟马比,驴子的优势太多了,没那么娇贵,出生后五十天后开始吃草,好养活,还能跟马交配生出骡子。
这么一想,弄出一支骡驴骑兵凑活着用,也不是不行……
中原地处平原,需要一支机动的骑兵。
回到黑云山,李跃的草鞋都踩烂了,换了一身衣服才去找薄武。
此地在后世是风景名区,适合养老,李跃在山下打生打死忙里忙外的,薄武却悠哉游哉,胖了不少。
“按说李公不会在意我们。”薄武摸着双下巴道。
李跃思索了一阵道:“会不会我们攻打季家堡,动静太大,让广宗那边不满?为了避嫌,所以躲我们远远的?”
虽然同是乞活军,但风格却大为不同。
黄河以北早就臣服于羯赵,是真正的乞活,黄河以南是当年不肯屈服之人从河北逃窜过来的。
陈留乞活帅陈午在河内被石勒击败后,流窜至陈留,临死前曾留下“勿事胡”的遗言。
薄武道:“除了动静太大,还跟氐人走的太近了。”
李跃一愣,当初不是说苻洪跟李农关系不错吗?
薄武悠悠道:“苻洪深受石虎猜忌,其子侄以各种罪名被残杀,氐人人人自危,朝中为了不被牵连,自然远离他们,以免也被石虎猜忌,枋头拉我们打季家堡,也没安什么好心,意在挑拨石宣与李公,将浑水破向我们汉人。”
打季家堡原本是乞活军内部的事,现在枋头的人掺和进来,性质就变了。
只是攻打一座坞堡,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也难怪枋头的人对自己如此客气,原来一直是在利用。
“叔父为何不早提醒小侄?”李跃有些郁闷。
薄武打了个酒嗝,“老夫提醒了你,难道就不打季家堡吗?”
的确,季家堡与黑云山势成水火。
站在黑云山的角度,枋头主动抛来橄榄枝,难道自己不接吗?
广宗有广宗的立场,黑云山有黑云山的利益。
“此乃老夫猜测而已,广宗那边怎么想,谁也不知,不必太在意,他们走他们的,我们走我们的,他日石虎真打来,他们不会手下留情的!”薄武眯起了眼睛。
人虽然醉了,心却没有。
石虎活着,乞活军不可能走到一起。
“侄儿明白了。”
寒暄了一阵儿,李跃才拱手告退。
正如薄武所言,广宗怎么想是广宗的事,两边立场不同,虽有香火之情,不必什么事都顺着他们的意思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