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母亲顾二夫人正礼佛出来,三十七八岁的年纪,在西川吹了多年的风,可皮肤只有些许细纹,依然颇为白嫩,看得出年轻时的美貌。
其实,平常起居深入简出,吹到的西北风也十分有限,她不老,但顾家的身份在明面上,是以处处持重老成。丈夫离开西川,一切都是未知,顾念霖的婚事就成为了她心里第一要事。
“谢家姑娘长得是什么样子?”佛堂后院,青石小桌,早春的嫩叶从高枝飘落香茗之中,顾二夫人看着茶水微微而笑,“听说你见了她后,心情大好,与往日相比是大为不同。”
“母亲都知道了?”顾念霖听母亲问起这些儿女情长之事,也觉得颇难为情。
“听说昨晚谢家姑娘刚把玉佩给你,今早你与她就在藏书楼相谈甚欢,想必她很合你的心意?”顾二夫人很是上心,“你这婚事,感觉像是做梦一样,说来就来。”
“阿永只是把玉佩给我,她并不知道那玉佩的含义。”顾念霖慢慢品茶,心里不知在想什么。
“阿永?”顾二夫人笑道,“你对谢姑娘真的很有好感?”
“我只是,觉得与她聊得来,很多话,我一说她就懂得。”顾念霖也觉得阿永很奇妙。
“夫妻之道贵在聊得来,这可比什么都重要,这些你以后就懂了。”顾二夫人话音一转,“不过,西川事情复杂,谢姑娘既然不知道玉佩的含义,这也是好事,给了你一个退步抽身的良机。你且与她慢慢相处,若是她不好,你绝口不提婚事就是了。”
“可是,她是祖父定下的人。祖父回来怎么办?祖父的眼光一向不会出错,也许,是我们对阿永的了解还不够?”
顾二夫人温良之中也有几分心气,“谢家父女虽在朝中有佳名,可有时候,本人往往跟传闻里的不一样。你祖父心急为你着想,难免也会有看错人的时候。再说,婚约若不合意也可解除,这可是终身大事,你且耐心莫急。”
顾二夫人下午从佛院回到府邸,就差人给阿永送去了六套新衣,赠了上好的布匹留给谢信裁剪衣服。在西川,这可是很重的礼节,交情深厚的人家之间才会这么送礼。
谢信忙带了阿永拜见了顾二夫人,顾二夫人见谢信忠厚耿正,见阿永通身山川水泽的灵光之气,又静雅娴淡、言行出挑,心里自然是喜欢的,“谢姑娘,往后我也叫你阿永可好?”
“蒙得夫人不弃,阿永谢过。”阿永从座位上起身,行了礼。
“谢史官,你得阿永这般人才的女儿,真是好福气。”顾二夫人遮不住的羡慕,叫人备了家常宴,留下谢信父女二人用膳,“我也常盼望着能有个贴心的女儿在身边,可惜我只有两个儿子。”
宴席之上,顾二夫人问了一些阿永的家事,问起阿永的母亲,问起阿永读的书,问了谢信一些为官的经历,还问了京都的祸乱。顾二夫人觉得谢信父女门楣虽低,可人品上好,阿永除却门第这一点之外,从容貌、谈吐到性情、见识都无可挑剔。况且她能吃苦耐劳来西川,这种坚韧不拔又很是契合西川。因此,顾二夫人也很大程度上认可了阿永,只是出于谨慎,她与顾念霖还是没有对谢信父女说破婚约一事。
散了席面,顾念霖亲自送谢信父女回到别苑去,马车在兴州城内穿街而行,顾念霖骑马在前头带路,引来很多人注目。阿永在车内悄然对父亲说,“顾家如此礼仪隆重, 我深感不妥当。”
谢信看了看马车之外的顾念霖,对阿永道,“我也正有此想法。只不过你我位卑,少不得处处先顺从。节度使跟我们也算有过一定交情,看在节度使份上,顾家对我们应该没有歹意。”
谢家父女小小史官,来西川前偶遇顾节度使父子,到西川后一夜之间又得顾念霖母子如此重视,引起了西川地界上的哗然。茶肆酒楼之中都有人在谈论,都把谢信父女说得传神又传奇,光是获罪后从京都逃出这一点,就够说上一席话了。
加上谢信的官声与人品,谁都想亲自看看这一对父女的风采,七八天内,来访的人几乎踏破了别苑的门槛。阿永与父女每天收着贵重的礼品,惶惶不安,如同收了一堆火药,退也退不掉。
见过谢家父女的人都说,京都天华,名不虚传。别看谢信人微言轻,实则他内心如江如海,装着一整个朝廷的体量,只是谢信为人太过于谦虚客气,不接近谢信的人容易误会谢信有名无实。至于阿永,她跟谢信一样温和谦逊,初看她是相当拘谨内敛的,相谈起来却发现她娓娓道来、自带落落神韵,让人心神愉快,品性与学识都很得谢信真传。
来西川不过十天左右,谢信父女几乎适应了这里的日夜,身上的伤好得极快。当着史官的职,谢信每天去往顾明恒身边,阿永则开始编写西川史料。
西川五六十年前被吐罗跟其他外族共同侵占,多年来大煊子民在吐罗族的残暴治下生活,相隔千里,大煊对西川有心无力。
为了驯化大煊子民,吐罗强迫他们同化,让他们说吐罗语言,穿吐罗衣服,用吐罗器具、住吐罗毛毡,吃喝源头也受到吐罗控制。
这样情形下,不知大煊为何处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认为自己是吐罗人,记得自己是大煊子民的人渐渐老去死亡,年轻的一代代对大煊感觉到异常陌生。文化无存,国将不存。
所幸顾家三十多年前来到西川后,一边带领大煊军人抵抗吐罗人,一边修建佛院、学堂、安善堂重新传扬大煊正统风化,将吐罗作风慢慢逼出西川境内,让大煊治学重新回归,才有如今西川小京都的美称。
历经了几十年,西川才得以完全收复,朝廷也才正式派史官来西川,谢信父女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需把西川几十年来涉及的军事、风俗、天文地理、典故等等都搜罗跟编纂。
四月到了下旬,青空日丽,别苑门外竹篱笆爬满了不知名的幽幽绿草,煞是可爱。
西川不比京都随处花草繁茂,荒地里能自己长出野草来已不容易。
阿永翻看了一晚上的书,正在别苑门外给那些青草浇水,忽然听见身后沙沙的马蹄声,回头一看,是顾念霖牵马而来。少年与骏马,迎风黄沙地,恍若如画。
“阿永,几天不见,你脸色红润了。”他像是特意来见她的。
阿永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是赶了很远的路,“你从什么地方回来?”
“这几日单将军在兴州外的山地扎营,以防吐罗残部跟一些游寇,我跟他去营地练了几日,今日才骑马回来。因想起一件事,所以先来找你,再回顾家。”
“什么事情?”阿永见他郑重,怕是大事。
“过几日军中有比试,全是顾家的子孙少将、军营的将军们,也有各府上的家眷、兴州当地一些名士贵人,你去热闹热闹。”
“你伯祖丧期未过,军中怎么好热闹?”
“军中比试非为了欢愉取乐,而是为了鼓舞士气。一年一次比试是祖父跟伯祖定下的,即便是伯祖去世也不能例外,要的就是让顾家军视死如归、前赴后继,不因死亡跟血泪而止步不前。”
“我没见过那种阵仗,去了怕自己举止不妥,让你跟顾家惹来笑话。”
“你跟在我母亲身边,谁敢笑话?”
“好,那我去。”
顾念霖飞身跃上马背,缰绳一拉,轻快疾驰而去,阿永看着他骑马的背影,觉得他怎么也不像自己说的那么弱势。
谢信也同意阿永去,“比试是军中要事,我身为史官,需跟在顾太守身边,无暇照看于你。那种地方刀枪无眼,你每一步都需小心。”
兴州之外地势开阔,一大片水草地,能隐约看到远方薄雾缭绕的冰川延绵,风还是透着寒意的,可已经不让人觉得冷。比试的地盘扎满了营帐,众人都围坐着,当中的比试场地将有一座小城池大小,阿永跟着顾二夫人出现时,立刻引起了低低的轰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