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椽和宋冀宁本来也负责一组数据,不知道为什么,却被大家说你们两人在一个组浪费人力,于是把两人分成了两个小组。没有小宋哥在身边搭档感觉有点不适应,但忙着赶时间实验,季椽也没空多想,带领自己的小组工作着。之后又进行交叉研究,重复实验,花费三个月时间,终于得出了准确的数值。
第一难关攻克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季椽也松了口气,比起攻克难题,他更欣喜于终于又可以和小宋哥搭档了。虽然小组成员都很优秀,但总不如他与小宋哥无需开口的配合默契。
不知什么时候,宋冀宁站在季椽身边,握住他的手。
两人对视一眼,有着相同的想法。
果然默契。
一项难题攻克了,没有休息时间,紧接着是第二项难题:找出低通滤波器的正确工作频率。
再度开会,安排研究工作,将近一年的研究下来,团队对季椽的安排没有任何疑异,唯独当他想要和宋冀宁搭档时,再度遭到整个团队的反对。
虽然这两人搭档确实很默契,但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反而不应该在一个小组。这相当于把两名主力研究员放在同一个小组,浪费人力。
不过这次季椽不再妥协,小宋哥一人在他身边可以抵得三个助理,配合又快又默契,跟他在一起除了研究,都不用动脑考虑其他事,省心多了。
季椽不妥协,宋冀宁也不答应,大家终于还是遗憾的让两人继续搭档了。为此李院士还过来跟两人谈了谈心,鼓励他们多承担些责任,早日习惯独自带领团队进行研究:毕竟你们不可能总在一起,要习惯分开。
我知道的,李院士,但暂时还是请让我们在一组吧!季椽能理解,根据研究的需要,被调动分开是常有的事。但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习惯和小宋哥搭档,分开的那三个月他感觉难受死了,至少现在绝对不想再分开。
至于以后被调动了再说吧
宋冀宁沉默不语。
他比季椽更不能接受分开这件事,虽然研究忙碌时,两人连抬头看一眼对方都没机会,但知道季椽在身边,宋冀宁心中就满足了。所以如果将来参与其他项目被分开的话,他是绝对不接受的。
当然,他不是小鬼,也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就不搞研究了。
如果我有一所自己的研究院,把季椽圈进来,就没人有权把我们分开了吧?
头一次,宋冀宁产生了这个想法。
分开三个月的两人再次合作研究,仍旧默契得像是从没分开过一样,就连研究进度似乎都比别的小组快几步。但默契归默契,要攻克的难题一点也没减少,只是两人之间省却了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为什么要引用这道公式等等争执讨论过程,已经追上季椽的宋冀宁不需要讲解就能看懂他的实验,季椽也是抬头看一眼,就知道宋冀宁想干什么,不用他开口就能接手下一步工作。
因为他们的默契,整个小组的研究进度确实很快,但小组成员却受不了啦!
这两人只要一个摸上设备,另一人就直接递工具,一个画图,另一人就写公式,连话都不用多说几句。
快是快了,没有参与感啊!
看看其他小组,哪次讨论不是吵来吵去的,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再写写画画算出大家都认为最合适的方案,最后展开实验。短的吵一两个小时,长的争执三五天都有可能。毕竟现在的研究项目越来越难,实验充满了不确定性,吵架也是谨慎的表达方式。
再看看他们的小组,开起会来是这种画风:
季椽:我试着加入了新的公式
宋冀宁:Mc1,内推解的那道公式吗?
季椽:得出的最终数值是20.3GHz。
宋冀宁:耦合数值偏低,实验中再加两个空芯变压器怎样?
季椽:我也是这么考虑,另外二极管的阻抗匹配
宋冀宁:我负责调整。
季椽:那就没问题了。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成员:
没有了。
对两人的实验安排和研究水准没有任何疑异,但能不能至少争执一下,给我们一个举手投票的机会?
当然这也只是心里想想啦,小组的两位主负责人配合默契不耽误研究进度,其实大家还是开心的。只是私下里忍不住嘀咕,那么默契你们干脆结婚算了!
低通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研究1个月,高频谱波导的含量研究4个月,电子束空间电荷2个月,谐振腔模块5个月,虚阴极震荡器组装完成后又经历半年的检验,最终研究完成时,总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季椽负责的虚阴极震荡器,是整个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研究中最早完成的项目。
第197章 参与核心
工作完成后,部门便没有再集合的必要了,只需不时配合其他部门进行实验就行。因此部门成员要么开始休假,要么转调别的组,人员渐渐减少。
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实验并不需要季椽和宋冀宁时刻在场,两人将工作交给其他研究员,便决定给自己好好放个假。
本来是打算回家休假的,看日历的时候,猛然发现还差一个半月就是考研的时间。季椽自然就生起了考研的心思,与宋冀宁商量:小宋哥,我们看完家人后,回学校考研吧!
此刻以他们的学识而言,早已不需要靠学历来证明自己,但没办法,他们的学历低。在这整所研究院中,最低都是硕士学历,而他们只有本科学历。尽管研究员都清楚他们的能力,但毕竟在体制内工作,有些文件档案的审核总是必要的。季椽一点都不想哪天碰到个不长眼的上级,因为学历问题砍掉他们的研究项目。
不知道谁传出了两人要回去考研的消息,研究院众人一开始只当笑谈,后来猛然发觉,季椽和宋冀宁好像真的只是本科学历耶!
然后季椽和宋冀宁就被各位研究员们团团包围了。
回学校考研?浪费时间,你们直接来跟我好了,学校都不用去,保送考研的事我给你们直接办了。
季椽你们上次不是对自动武器和弹药工程感兴趣吗,干脆来跟我学吧?虽然比不过这里的设备水准,但我们科技大学的实验室也是全国顶尖的!
来我们理工大学吧,你们上次不也说想研究反辐射技术吗?
不对,他们喜欢的是防空导弹技术,所以宋冀宁季椽你们应该来我们学院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由于平常工作交流的时候,两人喜欢向各位研究员们学习各方面的技术,导致大家都觉得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技术,搞不好可以拉来当学生这样优秀的两个学生,没有人是不想要的。
在场的研究员们无一不是某项顶尖技术的权威专家,换个场所,季椽和宋冀宁可能都不够资格跟他们交谈。现在却是众教授们围着他们拉拢,想让他们跟随自己读研,甚至有人说出不管他们想考研哪个专业,学校的教授都可以任选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