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太难说服了,他们这把年纪,对物质已经不感兴趣,也没有为华国奉献余生的打算。好在他们原本想要奉献一生的苏联已经解体,对华国的挖角行为也没那么反感,不然此时只怕要大喊判国了。
还是季椽身为研究员最了解研究员,他问西尔多博士等人:博士,你们真的不想去华国继续研究吗?
不要再说了,让想去的人去吧,我们这些老头已经没有迁移的力气了。
之后接收研究院的人,还会愿意拔款经费让我们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吗?上次还说它没有原子弹厉害花费又高。季椽委屈的嘟囔。
西尔多博士转身问:你们不打算回华国吗?
季椽眨眼:当然想回国,但我更想在博士身边学习,如果能在这里继续研究,我不回去也没关系。但是博士,您能保证吗?有人会来接收这个工程师都快走光的研究院吗?还会拔款让我们继续研究吗?
这西尔多博士沉默。
俄国是12月25才宣布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的,此时他们还在忙着和各国划分边界,争夺利益,顾不上军队和科研部门,否则就不会有手提箱核武丢失的事件了。
从科学家们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接收他们的俄国也没有特别可信任的地方。他们服务的一直是苏联,目前对俄罗斯并非特别忠爱,看哪个国家都只觉得失望。
季椽继续问:如果不能继续研究的话,你们会回国吗?回乌克兰,格鲁吉亚然后,退休?
按年龄来算,此时留下的科学家们大半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不能重新进入研究院的话,就只有黯然退休一途没有退休金那种。
不一定,也可能去大学教书,或者先看看国内有没有研究院卢克博士嘟囔。
但是有些人所在的国家属于贫穷国,或者根本没有大研究院,承担不起他们的核武研究。
细思之后,西尔多博士以及其他人都沉默了。
如果想继续他们进行了毕生的核武研究,此时能选择的除了欧美居然就只有华国。
然而欧美在他们这群苏联的忠臣心中,压根就是敌对国,归附他们是判国行为,哪怕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似乎就只有华国能选择了,好歹都是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
季椽再次加重筹码:而且磁通量守恒,闭合回路磁感应的问题我刚刚找到些突破点,就这么放弃我不甘心。
什么,你找到突破点了?西尔多博士,卢克博士等人立即精神了,急切的围过来询问。
磁通量守恒,闭合回路磁感应是属于磁通压缩发生器的问题。这本不是季椽的研究项目,他也是趁着这段时间没人有心思管理研究院,才跟卢克博士借阅研究资料的,否则平常根本没机会接触这些核心技术。
当然,他能看懂,却没有这项研究实力。好在有未来知识铺垫,一些现在解决不了的技术,未来却早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所以稍微寻找几个技术上的突破点,季椽还是能做到的。
只是大略说了几个压缩磁能的公式,大家就听懂了,此时恨不得冲进实验室,可惜由于缺乏材料和足够电力,实验室早已停止运行。
季椽说:这些研究,我和宋冀宁回到华国还能继续,你们回国后能继续吗?
目前这年代,有实力有技术有资源研究核武的国家,很少很少。
至20世纪结束,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直保持在9个,美(45年)、俄(49年)、英(52年)、法(60年)、中(64年)、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72年)、印度(74年)、南非(7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至少明面上再也没有了。
第184章 回国
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现实。
在场的老教授们刚好经历了理想破碎,面对现实的时刻,要考虑生活要考虑研究,还要固守坚持多年的意识形态,最后思来想去,华国竟是能唯一多者兼顾的国家,终究还是被说服了。
情报部负责人迅速安排了众人的撤离,拍拍季椽的肩对他说:我一定要向上面申请你的特等功不对,你本来就是特等功了。就算没有这些人和资料,你能把脑袋里的知识带回去,就已经是特等功了。他看向宋冀宁:你也一样。
权限原因,他不清楚目前国家有多少研究核武级别的科学家,但如此年轻的绝对没有,这是种子是希望,回国后他们受到的重视与栽培不言而喻。
搞不好用不了几年他还有机会当他们的警卫员想到此处,负责人收回拍在季椽肩上的手。
两人都不是很在意这种荣誉,他们不需要靠奖章和功劳升官发财,留在国内的钱已经多到没处花了。作为研究员来说,他们也不需要争取研究经费,西尔多博士等人至少还能研究十年,国家好不容易挖到的科学家,就算再穷也会咬牙满足所有研究经费的。
十年后,国内和留学归国的新一批人才就起来了,国家也有钱了,到时候更不愁研究经费了。
而季椽和宋冀宁,如果愿意努力的话,他们能在这十年内成为最核心,最纯粹的那批科学家。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两人还没有这么长远的计划,终于乘坐上船时,他们只是单纯的思念起家人。
由于是偷渡出境,乘船绕了远路,花了三天才回到华国。
回国后又经几番低调的辗转,众人被安顿在一所四面沙漠的研究所中。核武相关的研究大都选择这种荒凉的环境,大家倒也不觉得简陋。而且除了外部萧条,内部生活环境却很好,健身和娱乐场所、图书馆都有,住处也很温馨,参观后大家觉得还不错。只是当吃过食堂的饭菜和酒后,众人脸色瞬间都满意了。
这里都是国家级研究员,配给的厨师自然也是国家级手艺,味道不是盖的。
为了让西尔多博士等人在异国他乡安心,季椽和宋冀宁没有离开回家,一直和他们吃住在一起。
待到他们终于觉得满意了,两人才放下心,被同样终于放下心的研究院召唤出来。
他们直接见到了研究院的负责人,不只一人,共五名年长的老人,年龄与西尔多博士等人差不多,其中三人的名字和照片季椽在教科书里看到过。
感谢你们为国家做的一切,你们带回来的研究人员和资料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有极大帮助。由于贡献巨大,除了荣誉上的奖励,我们不知道该奖励给你们什么,因此询问你们自己的要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生活上,请不要含糊的直言。说话的人不在三位教科书科学家中,大概属于负负基地的干部,张口便问奖励。
季椽和宋冀宁对视一眼,无奈的耸耸肩,他们到现在都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荣誉奖章希望能尽早给我们,我们想拿回家给家人看。至于物质上的奖励,我们目前还没想到。
你们再想想。那名负责人热情道,季椽两人的功劳太大,不做出奖励表率无法对盯着这事的人们交待:就算自己不要,比如家里的房子啊,田地啊,或者工作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