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连点头夸赞,我还是第一次吃药膳,以前置在古医书上看到过,果真名不虚传,若非我不能吃得太饱,只怕全都给吃了。吃下去不仅不难受,反而还觉得有些舒服。
众人不语,他们是默默看着谢老爷子把东西吃进嘴里,连头都没抬,跟之前吃饭时苦大仇深的神情可不同。
一时也起了不少想要尝尝的心情。
那点怀疑打消了一半。
晏桑枝收拾杂物,边回道:豆皮能清热润肺,健脾开胃,吃饭少,更好的是,充饥入馔,最宜老人。
言外之意,她并不是白把这些东西给搭在一起的。
众人在一旁思考,怀疑还是未能全消。
谢行安一直在看他们的神情,当即便提议,若诸位叔伯还不信的话,我记得医案上有个老伯,病症算是重的,不管如何都吃不下饭。不如把剩下的半盘端给他尝尝,若他也能吃得下,那小娘子的法子便不算出格。
成,听你的,我倒是看看这药膳是否真的有效。
年长的大夫喊人把东西给端到最边上的院落里,本以为得要不少时辰。没想到过了不到一刻钟,人就把空盘端了回来。
都不好说本来不吃的人,尝着味竟全给吃下了。
此时大家看晏桑枝的目光一再转换,从最开始的谢行安哪个相好到后面的女大夫,再到如今,医术还不错的大夫。
目光里隐含着赞许,不是对任何,只是对医术。
作者有话说:
充饥入馔,最宜老人《随息居饮食谱》
豆腐鱼块《新食疗本草》感谢在20220621 23:07:26~20220623 23:19: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安 3瓶;乐微、山羊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7章 煮豆腐 ◇
◎养狗◎
熬了一晚上, 等吃过药膳的流民并没有出现大碍时,各家医馆的大夫才终于点头,请晏桑枝按她的想法安排。
她让人在院子里支了几口大铁锅, 底下烧柴,锅里只放水。一板板嫩豆腐摆在案桌上, 往底下滴水, 切片后放到沸水里,洒些盐, 碗底滴几滴油,几十碗热腾腾的豆腐被端到后院。
松镇的流民要不是真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也不会硬生生熬着,走上十来日来到江淮,关在屋子里的大多数人脸色蜡黄, 一点精神气都没有, 枯瘦。
从山洪开始到地动,这些人根本没吃过什么吃的,挖到什么吃什么, 真饿急了,土也一把塞到嘴里给吞下。
现下却什么也吃不了,吃什么吐什么。
等手里拿到一碗水嫩的豆腐,还泛着热气时, 竟有人小声地呜咽起来, 边吃边哭,大颗大颗的泪直接落到碗里,叫本来不咸的豆腐竟也带上了苦涩的咸味。
落的泪越多, 豆腐被吃掉的越多。那些入口的豆腐落到胃里, 竟也没有想吐的感觉, 反而有点舒服,叫翻涌的胃也没有再作祟。
消息传回到前院时,大家都松了口气,看向晏桑枝的眼神变得和蔼,此时他们已经没有男女之分,倒像是看着个于行医上颇为出众的年轻后辈。
后生可畏。
我再也不敢小瞧年轻人了,可比我这把老骨头厉害多了。
确实,行医这道上能参悟地还有不少。
大夫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不过也没有找晏桑枝探讨,毕竟医术并非一家,很多东西都听不懂。
更何况大家熬了一夜已经很累了,此时也确实挺不住,说几句后就回去补眠了。
谢行安让谢七送晏桑枝回去,他跟谢老爷子和谢行言走在回谢府的路上。
行安,你今年岁数也不小了,婚事可以考虑起来了。
走到半路的时候,谢老爷子突然出声,他眼睛直视前面,语气很平静。
谢行安和谢行言一同转过头看他,而后谢行安敛下眉目,声色平淡,祖父,我觉得此事不急。
你娘可急死了,总想着如何让你去相看,谢老爷子慢慢悠悠地接着说:我不强求,不过你心里要是有人的话,还是尽早说好。毕竟我们家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不过有门手艺罢了。对门当户对并不看重,只要人好就成。你要是真心喜欢人家,别怕你娘会不答应。
这话就相当于直接挑开了。
谢行安脸色没变,若是遇到的话,我会的。
谢老爷子没说话,在心里感慨死鸭子嘴硬。他才刚从江淮出去时,他这个孙子也没有多勤快,现在倒是给一个小娘子忙前忙后起来。
要是说一点心思都没有,没人信这鬼话。他哼了声,眼见到谢家了,自顾自进去。
留下谢行言一脸好奇,所以二哥,你真的红鸾心动了?
你嘴里在说些什么话,医书都看完了,今日的病案整理好了没?没有就赶紧去看。
谢行安瞟了他一眼,话语冷淡。
把谢行言气得撇嘴,边走边嘀咕,小时就这样,说对了就只会赶人走,哼。
还留在原地的谢行安面色沉思。
那边晏桑枝回去后睡了一觉,阿春才来敲门,说是穆家娘子过来了,她赶紧起来,洗把脸出门去。
穆娘子正坐在石桌那里等她,见到晏桑枝出来,脸上顿时泛起笑意。
小娘子,不用急。我今日过来也没有别的事,只想知道这药膳吃几日才能见效。
她着实是有点心急了,不过她想的却是,要是全天底下当娘的碰到这种事,只怕比她还要急。
见效的话,怎么也得小半年才能瘦下来,不过只想要瘦一些的话,半个月就能看出来。最要紧的是要记得日日泡脚,哪怕不用药粉,还得按摩穴位。她这个并非要吃菜蔬吃胖的,没那么好清减下来的,婶子莫急。
晏桑枝宽慰她。
小娘子,你也莫怪,我这一日不见我家月橘瘦下来,这心就一日放不下来。她爹都劝我别来,可我睡不着,左想右想还不如问个清楚。
穆娘子也确实是有颗慈母心,所以晏桑枝也老话重提,耐着性子跟她聊了不少时候。
最后话被她带到了穆娘子家中的犬身上,听闻婶子家里的犬下了一窝崽,不知道拿东西去换,能不能领一只回来?
哎呀,怎么不成,要是知道小娘子喜欢我家的小犬,第一日上门就该送你几只的。更别提现下了,可别拿东西,到时候提个篮子去挑就成。
好说歹说,穆娘子才同意用一顿药膳换一只小犬。
等她走后,麦芽也不肯单独去挑,非要等麦冬回来,所以他一下学回到家里,还没喘匀气,就被麦芽推出了门。
这时也正是巷里人家从前面做完活回来的时辰,之前还有些人跟她不太熟,不过自从办了医馆后,大家有点小毛病就请她去瞧,也肥不得什么银钱。
反而熟络起来,见面都得问候一句的那种。
阿栀,带着麦冬两个做什么去?要是还没吃晚食的话,到婶子家里吃,我多做点。
我家也成,要不阿栀晚点我给你拿把菜,前面你说我睡不好,吃几顿药膳真好了不少,也没多收我银钱。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晏桑枝一一回应,等越往前走,人逐渐稀少起来。
麦芽走路蹦起来,她的声音很高兴,阿姐,我觉得好厉害哦,那么多人跟你说话,还要给你东西。
等你日后学了药膳以后,麦冬学了方药后,只怕比我还厉害呢。
晏桑枝摸摸她的头。
那也没有阿姐厉害,阿姐在我心里是天底下最好的。
麦芽这名字真的没有取错,嘴巴甜的跟沾了蜜一样。反观麦冬可以称的上是锯嘴葫芦了。
姐弟三个一路上有说有笑,很快到了穆家的宅院门前,敲了几声立马有人把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