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干,紫禁城已是人影幢幢。人高马大的侍卫站在京城,都是来自各地全国的武力高手,金銮殿外,文武百官按品级而列,衣冠济楚,肃穆庄严,只有那么几个大臣偶尔私语,目光交换。孟邝立于群臣之中,目光不时掠过殿上那道挺拔的身影,外人眼中他目不斜视,端的是两袖清风,一心为国,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看到太子在大臣中桀骜高贵的样子,再想到他在自己面前乖巧听话,心里就充满了反差的快感,隐秘而又变态的成就感,不愧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思想教育。
太子李亨一身明黄衮服,玉带玲珑,端坐于帝座之侧。他的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之气,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之风。当大臣们依次上奏时,太子的反应恰到好处——或颔首微笑,或凝眉思索,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那双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陛下,边关急报——"一位将军疾步而入,跪倒殿前。满殿肃静,群臣屏息。太子的眉头微皱,却不露半分慌乱。待那将军说完,群臣议论纷纷,我递给了太子一个眼神,他才缓缓开口:"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当..."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字字珠玑,条分缕析地分析了边关形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言语间既显示出对军国大事的通达,又不逾越君臣之礼。群臣听罢,不少人暗暗点头。皇帝也很满意自己儿子所言,大手一挥“就按太子说的做。”
孟邝立于朝班之中,嘴角不经意间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意他对太子的表现很满意,没有枉费他的一片苦心,毕竟除了会给他灌输一些自己的思想以外,在才艺教导方面自己可是不遗余力的培养他的好徒弟。那个昔日在东宫苦读典籍的少年,如今已长成了一位足以担当大任的储君。他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威仪,那言谈举止中透出的睿智,无不显示着日夜教导的成果。
忽然,太子的目光掠过群臣,在一众大臣里面,准确的找到了孟邝,在他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那双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孟邝微微低头,神色如常,心中却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波澜,被高高在上的桀骜太子,以这样一种近似于邀功的目光看着,多少会感到成就和欣慰。这个被他倾心教导的学生,如今已能在这金殿之上从容应对,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气度,令他这个做师傅的,也不禁生出几分骄傲之意。
朝会散后,阳光穿过宫殿的琉璃瓦,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孟邝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太子在朝堂上的言语。那个昔日在牡丹园中认真聆听《春秋》的少年,如今已长成了一个足以担当天下的储君。这种成就感,远比任何功名利禄都来得充实。我亲爱的太子殿下,你可要快快成长啊。
', '')('春日的午后,东宫书房内一片寂静。阳光斜斜地透过雕花木窗,在铺着锦缎的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太子李亨正襟危坐于案前,面对着一道看似简单的经义题目,眉头紧锁。这是《礼记》中一个极为基础的章节,本不该难倒这位聪慧过人的储君。
孟邝淡淡的看着太子,终于被他逮住了个好机会,檀香袅袅升起,在书房内缭绕。孟邝立于一旁,神色渐渐严峻。他看着太子迟疑不决的样子,神情表现的既失望又恼火。这样简单的问题,太子竟然答不上来,这说明平日里的功课必定有所荒废。
"殿下,"孟邝的声音冷若寒冰,"这等简单的经义都不通晓,莫非是这些日子都在偷懒?"
李亨闻言,面色微红,却倔强地抿着嘴唇不语。这副倨傲的模样更是激怒了孟邝。作为太子太傅,他深知教导未来天子的重任,决不能让太子养成这等懈怠的习性。
"来人,把戒尺拿来。"孟邝沉声道。东宫的小厮迟疑了一瞬,但碍于平时太子对孟邝的尊敬,以及孟邝的盛名,还是照做了。
太子猛地抬头,那双漆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愕。在东宫中,还从未有人敢对他动用杖责哪怕是自己亲爱的师父,平时也是和睦相处。然而孟邝却是雷厉风行,不由分说便将太子按在案前,左手扣住他的腰身,右手高高扬起戒尺。
"啪!"
清脆的响声在书房内回荡。太子倔强地咬着牙,不肯发出一声,但那紧握的拳头却暴露了他的痛楚。戒尺一下又一下地落下,每一记都恰到好处,既不至于伤及皮肉,却又能让太子真切感受到惩戒的严厉。孟邝一边打一边想,“不愧是我带出来的,脾气就是倔,可惜了,现在还不到时机,等有机会了一定要用手打一打太子的屁股。”
"殿下,为师责罚您,不是为了让您受苦,而是要您明白,天下兴亡,系于一人。您若懈怠,受害的不仅是您自己,更是天下苍生!"
随着孟邝的训诫,戒尺依然不停歇地落下。太子的眼中渐渐泛起泪光,却倔强地不肯流下。这一刻,他既感受到了师长的严厉,也体会到了那份深切的期许。
惩戒结束后,太子依然保持着趴伏的姿势,许久才缓缓直起身来。他的眼中已不见了方才的倨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愫。那目光在触及孟邝时,既有委屈,又有依恋,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
"为师知道,您心中或许有怨。但总有一日,您会明白,今日这番责打,是为师对您最深的期许。"孟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和,却依然不失威严。他又在循循善诱的教导太子,打一棍子给一颗甜枣的手段虽然低级,可实在是好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透过窗棂,为这间书房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太子默默地翻开典籍,重新开始研读那道经义题目。这一次,他的眼神格外认真,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入骨髓。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东宫的檐角,书房内的气氛渐渐从方才的严厉转为温和。太子仍低着头,专注于典籍,但那微微发红的眼圈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孟邝看着小太子的眼圈,也难得的有些心疼,毕竟太子平时就跟骄傲的小孔雀,看他哭的次数寥寥无几。
孟邝在他身旁站了许久,望着这个平日里高贵倨傲,此刻却显得有几分可怜的少年。那挺直的脊背此刻略微佝偻,像是一株被风雨打折的翠竹,却依然倔强地不肯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