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喏,你们都看见了,可有人认识?”虞问筠等人仔细的看着桌上的这堆东西,确定自己确实不认识。“能吃不?不会有毒吧?”“这棒子看起来不错,上面的颗粒饱满,黄灿灿很是漂亮,应该可以吃吧。”“我觉得这东西和红薯有些像,这一大箩筐,姐姐种了多少?”“也没种多少,这东西的产量看起来和红薯差不多,若是能吃……也不知道味道如何,若是味道也好,可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食物。”苏苏大眼睛一眨一眨,“要不……咱们先烤着吃尝尝?”“好,我这就去吩咐丫鬟弄一盆炭火。”徐新颜话音刚落,抬头便看见了一脸阳光的傅小官,她顿时一怔瞪大了眼睛——“相公……!”其余八个女子尽皆抬头,傅小官张开双臂,乐呵呵的笑道:“相公可想死你们了!”……傅小官坐了下来,看着这桌上的东西愈发欢喜。他拿起了那个棒子,“这东西叫玉米,晒干了之后就可以剥下来,像这样……”他剥了一根玉米,“这个东西的用途极广,可以用来酿酒、做牲畜的饲料,也可以磨成粉来吃。”“这东西亩产大致在七八百斤的样子。”徐新颜一听,“产量也不是太高啊,若是种了这个,岂不是误了小麦?”“不不不,这个东西正好和小麦互补。玉米可以选择在四月份左右育苗……你这个肯定是是直接播种的,若是采用育苗再移栽,虽然活多了一点,但长势会更好,结出的玉米也会更大。”“小麦在五月左右收割,正好接上种植这玉米。若是红薯地,这玉米也可以和红薯同种,不会影响到红薯的产量,甚至还能提高红薯扦插时候的存活率,所以这东西是额外的收成。”九个女子听得一愣一愣,如此说来,这玉米若是推广下去,农人的收成岂不是又增加了许多?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可这东西从海外而来,他是如何知道的?虞问筠拿起了那鹅蛋般大小的东西,好奇的问道:“那这个呢?这个你知道不?”傅小官接了过来,笑道:“这又是一件神物,它叫土豆,产量和红薯不相上下。这个东西的用途也极为广泛,可以当主粮,可以当菜,也可以磨出淀粉来。”“它的适应性极强,比如在北宵道,可以在四月种植,九月左右收获。”“若是在江南道这样气候宜人的地方,它可以种两季——一、二月份种春种,五六月份收获,待得八九月份再秋种,十二月份左右又能收获。”“这两个东西都得和红薯一样大规模的推广,如此一来,大夏将不再缺粮!”傅小官在这些东西里翻了翻,脸上再次一喜,“这个红红的玩意儿就是辣椒,这些是香料……不错啊,有了这些东西来调味,以后的菜会更好吃了。”“来来来,咱们先烤个土豆,用这孜然粉和辣椒粉还有白盐一抹上……”接下来傅小官亲自动了手。在这群女人好奇的视线里,傅小官将土豆切成了片,用竹签一串,放在了炭火上烤了起来。“刘瑾,”刚刚回来的刘瑾早已瞪大了眼睛,“奴才在。”“你去御膳房取一些鸡腿,叫厨子切一些羊肉片,还有猪肉片啥的,给我拿来。”刘瑾屁颠屁颠的跑了,傅小官继续在忙着。“这玉米老了,嫩玉米也可以煮着吃或者烤着吃,要等明年了。”他熟练的翻转着架子上的土豆,用刷子刷上油,又逐一刷上了这些新弄出来的调料。一股难以言喻的香味儿便弥漫开来,虞问筠她们满眼的期待,尤其是苏苏,她觉得自己都馋的要流出口水来。土豆烤好,外焦里嫩,傅小官将这些土豆分给了九人。“哇……好好吃!”苏苏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司马澈也尝了一口,有些辣,味蕾却在这味道里炸开,仿佛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嗯,好吃……这东西若是弄出去卖肯定能赚钱!”董书兰直接落在了钱眼里。虞问筠小口的尝着,心里很是欢喜。他没变!他做的菜味道极好,他弄的这土豆别有一番风味。他似乎还是没有个皇帝的样子,但这样的他,才是最真实的。“烧烤这个东西以前为啥我很少弄?主要是缺了这些香料……”傅小官继续他的烧烤大业,“我想啊,等大夏稳定了,走上了正轨,咱们就可以天天吃各种美食,去过属于我们的生活了。”第978章 陛下回来了“什么?陛下回来了?”南宫一羽府邸,孟常平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人未至话已到。“对,陛下轻车简从,于申时入的皇宫。”南宫一羽微蹙着眉头,“孟大人请坐……陛下,他回来就好了,可有别的消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孟常平坐在南宫一羽的对面,捋着胡须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俯过身子,眉眼飞扬,“琉国……不存在了!”南宫一羽一惊,陛下曾经说过有一支远来的舰队在攻打琉国,因为国内的战事,大夏的舰队去了金陵,无法援救,这么说来琉国被外敌给灭了?可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啊!无论如何,琉国和曾经的武朝之间也有一些往来交流,这琉国还一直以学习武朝的文化为荣,这一家伙被灭了……他陡然一怔,老眼大睁,“你的意思是……陛下将入侵者消灭收服了琉国?”孟常平一拍大腿,“可不是,陛下将琉国编为了大夏的第十八道,名为远东道!”那地方倒是也够远的。南宫一羽露出了笑脸,这一家伙,大夏的疆域一下子扩展到了海上,可是……他的笑意又渐渐敛去,“那地方听说行船需要月余,何况那地方那么穷,这不是又要投入大量的银子?”“现在还不清楚陛下对远东道的政策……今儿我前来拜访,其一呢是告诉老大人这个好消息,其二……其二是最近礼部收到了一些国书,是而今大夏周边的一些国家派遣使节送来的,国书上说他们的君王想来观云城拜见咱们的陛下……”“这事儿我本不以为意,那些弹丸小国有什么好接见的?可就在昨日,我在宫里遇见了太子太傅文行舟文老,随意聊起了这事,他的意见令我改变了想法,这不就想和老大人您商量商量。”南宫一羽知道这件事,他也没放在心上——大家现在这么忙,他也很忙啊,哪里有空去理会这些下国。此刻一听,便问道:“文老夫子怎么说?”“文老说……大夏既然为上邦,这些下国想要前来拜见陛下,正是向天下展示上国国威,扬陛下威名的好机会。”孟常平顿了顿,又道:“文老还说,大夏作为东方文明的最高存在,有义务教化下国,若是能够让这些下国归心,他们就可成为大夏的一道屏障。这句话令我想了许久,既然海的那边都有敌人,那么山的那边恐怕也有。”“这些国家都分部在咱们大夏的周围,若真有外敌入侵……他们就算无法抵御,也能给咱们报个信,让咱们有个准备不是?”“所以我想……陛下这不是回来了么?明儿估计他会去御书房,咱们问问陛下的意思,若是他想见这些下国的君王,就请他定个时间,毕竟这是一件大事,得好生安排接待和宣扬。”南宫一羽微微颔首,文老夫子这番话确实有见地。以往还以为最远的就是琉国,而今看来显然不是这样。以往认为就是这片地域的五个国家彼此敌视,现在看来不知道的敌人恐怕还不少。“都有哪些国家递交了国书?”“吕宋、波斯、大食、高丽、还有北方的西夏和辽朝。这其中以辽朝最为强盛,地域最为广阔。这件事是这样的,西夏正在和辽朝打仗,西夏不敌辽朝,送来国书想请咱们大夏帮忙。辽朝知道了以后也送来了国书,希望咱们大夏不要干涉他们之间的战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