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说的对,正是如王二王强他们这般朴实的农人,才养育了偌大虞朝的千千万万的人。她埋头干活,没有发现这田里来了许多的农人。他们几乎都是这王家村的人,他们受了少爷的恩惠,而今少奶奶居然在这暴雨中跑来侍候这片田地,简直是打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片田可是少爷的心头肉,西山的希望,自己居然来的比少奶奶还要晚——这哪里对得住少爷啊!倒下的稻谷并不多,当董书兰觉得腰有些酸的时候她直起了身子,这才发现这片稻田里居然有十余个农人。王二对春秀使了个眼色,春秀扶着董书兰说道:“少奶奶您看,这活儿算是完成了,上去吧。”“嗯。”当董书兰向田埂走去的时候,这暴雨中又走来了两个人。他们不是这王家村的村民,其中一个居然是瑶县的县令燕熙文!此刻燕熙文站在了田边,他愕然的看着暴雨中那个有些熟悉的身影,难以置信的擦了擦眼睛,董书兰正好抬头,于是他看见了那顶斗笠下的那张依然绝色的脸!董书兰颇有些意外,她没有想到燕熙文会来,原本打算再过两日去瑶县见见他的。她展颜一笑,上了田埂,“怎的?又没刮风,难不成这暴雨把燕大县令给冲这地儿来了?”燕熙文一声苦笑,摇了摇头,“这便是夫唱妇随?”“你别说,还真是。”她来到田边的一汪小水塘旁洗了洗脚,就这样湿哒哒将鞋袜穿上,转身对王二吩咐了一句:“这里可就拜托你们了。”王二连忙回道:“少奶奶可莫要这样说,这些是我们的本分。”“有朋自远方来,我先回去,若是有什么困难事儿你记得到别院来给我说一嘴。”董书兰在前面走,燕熙文在后面跟,燕熙文的身后是一位老者,正是他去岁上任的时候家里给他的管家兼参谋。燕熙文看着董书兰的背影思虑万千,这个金陵的绝色才女,本该如那笼中的金丝雀儿,却活生生被傅小官给带偏了。她居然下田干起了农活,这事儿若是与上京的那些纨绔、那些眼比天高的学子们说起,他们肯定是不信的。自己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被折磨得彻底变了个模样,这是因为官场的水太浑浊,也是因为自己想要作出一番成绩。可董书兰下田……你这怕不是在作秀?可董书兰那淡定的模样又不像,难不成她也像傅小官那样想要当个地主婆?第393章 两笔生意西山别院凉亭里。董书兰沐浴更衣之后来到了这里。燕熙文煮着一壶茶,春秀为董书兰送来了一碗姜汤。“我听西山快运的人说你来了西山,心想傅兄……你恐怕是知道傅兄的消息的,我就想问问你,他什么时候回来?”董书兰喝了一口姜汤,笑道:“怎的?他不回来难不成我这个少奶奶就处理不了那些事儿了?”燕熙文尴尬一笑,斟了两杯茶递了一杯过去,“当年你可就是上京城鼎鼎有名的大才女大能人……你恐怕不知道你在学宫的学子中还有一番评语。”“说来听听。”“他们说,你若身为男儿,你父亲那户部尚书之职,恐怕会落在你的身上。”董书兰抿嘴儿一笑,摇了摇头,“武朝那武灵儿还可以登基为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我身为女儿身难不成就做不得那户部尚书了?”“那可不一样,若不是文帝的儿子……”燕熙文就此打住,他本想说若不是文帝的儿子死绝了,才猛然想起傅小官可也是文帝的儿子,而傅小官究竟死还是没死,而今却是两可之说。武朝已经宣布了傅小官的死讯,这是女皇亲自下的旨意!但虞朝的人似乎难以接受傅小官死在了大雪山下,而今无论是宣帝尚皇后,还是他的爷爷燕北溪,都闭口不提此事。对于燕熙文来讲,他当然希望傅小官活着,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仰仗傅小官助他一臂之力——比如正在筹建的瑶县码头。“傅兄前次有带信给我,说是要将瑶县那码头扩大,要造一处船坞,这船坞我专门去咨询过船匠,如果是三桅帆船,这船坞就不需要太大,可傅兄说的意思是舰船……”燕熙文看向了董书兰,“舰船这个东西虞朝可没有啊,我不知道该怎么个弄法,所以想问问你他的消息。”董书兰一听,也是一脸懵逼。这事儿傅小官未曾说过,她也不知道舰船生得是什么模样,所以她放下姜茶碗,很是认真的想了想,“这事恐怕你得再等一段时间。”既然董书兰没有提傅小官,燕熙文也没有追问,只是心里起了不好的预感,看来傅小官当真是出事了,否则董书兰怎可能来到西山,她又怎可能下到田间。他们之间已经有了陛下的婚书,这事儿燕熙文知道,因为他那堂妹燕小楼也是傅小官的未婚妻之一。若是傅小官当真有个三长两短……难不成董书兰就铁了心这样孤零零为他守着这份产业守一辈子?对此,燕熙文没有去劝导,因为他知道董书兰是个什么样的人。“瑶县你家的那几处产业已经步入了正轨,可是摇钱树啊,一家伙便解决我瑶县的财税问题,你没打算去看看?”“计划的是三日之后去瞧瞧,现在得看看这天气……”董书兰忽然眼睛一亮,她看向燕熙文,说道:“我相公又弄了一点好东西,可是关于民生的,你有没有兴趣?”燕熙文当然有兴趣,他是最明白傅小官捣鼓的那些东西的好,所以他连忙点了点头,笑道:“毕竟我们是同窗,再说,我可真的是暗恋了你好多年,这有了好东西,当然得先给我那地方用用。”董书兰瞪了燕熙文一眼,“刚才那片田,就是我相公捣鼓的新的稻种。这么给你说吧,这一亩田的产量,至少是以往的一倍!”燕熙文大惊,“这没可能!”“有没有可能这没关系,我想告诉你的是,瑶县虽然有我家很多田地,但官田也不少。我们可以签订合约,若是我家的稻种达不到以往的两倍,我分文不取,若是达到了两倍,这稻种的价格一斤两百文,你可能接受?”燕熙文吓了一跳,“你这简直是在敲诈我啊!稻谷一斤不超过十二文,你卖我两百文……这分明是抢啊!”董书兰笑了起来,“我给你算算这个账,一亩田平均的收成在两石也就是两百四十斤左右,如果用了我家的稻种,就至少达到了四百八十斤!”“稻谷就按一斤十二文计,五百斤稻谷就是六千文钱。而一亩田仅仅需要五斤谷种,也才一千文钱,而收益则达到了五千文。”“再算算以往的谷种,一亩田产出两百四十斤,合计产出仅仅两千八百文,就算不计稻种的成本,一个收益五千四百文,另一个收益两千八百文……我卖你便宜了!”燕熙文一听,抬头看向了站在他身侧的那老管家,老管家却皱着眉头难以相信。他又看向了董书兰,问道:“当真能产出五百斤左右?”“白纸黑字写成合约,大家签字盖章的堂堂正正生意,我都不怕白送,你还怕个什么?”“成交!等我回去就理个合约,你来瑶县的时候咱们就签了!”“成,另外……我相公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你连见都没有见过,想不想也在你那瑶县先行种植?”燕熙文就觉得奇怪了,这傅小官究竟是个什么人啊?为什么就他能够捣鼓出这些新鲜玩意儿呢?“当然想,你说说看。”“那玩意儿叫红薯,种在地里,不挑地,哪怕最贫瘠的地它也能生长,而且这产量……据我相公说,亩产可以达到……两千斤以上!”其实当时傅小官说这玩意如果土质好一点,亩产可以五千斤以上,董书兰担心莫要吓着了燕熙文,她便说的保守了很多,可这依然吓着了燕熙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