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了文帝,“我是这么想的,虞朝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我需要两年的时间,您看如何?”文帝一怔,“东边的战事?”“那事倒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北边。虞朝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边,不仅仅是荒人,现在那地方还有一股山匪,而今气候渐成,成了虞朝的一颗毒瘤。我答应过宣帝,此行之事结束之后要去一趟北边。一来是清剿那批山匪,二来……是想要在那两处贫瘠之地试点,建立一些作坊,提振那地方的经济,让那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一点。”文帝皱起了眉头,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太危险,朕不能让你去犯险!”对此傅小官没有辩驳,而是说着另外的事情:“我还答应过宣帝推行经济新政,而今宣帝已经告知天下国策改为商农并进,接下来就是推动商业的振兴,这件事,倒不是我自大,还真必需得我亲自去处理,否则只怕适得其反。我生于虞朝长于虞朝,在来武朝的时候,宣帝还写了一封信给我,说‘你需时刻谨记你乃朕之女婿,若无一番大作为,便是朕以及皇后,还有燕北溪眼瞎,你且行且思之!’,所以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若是半途而废,那真对不住他们的信任。”这次文帝沉默得更久,他捧着茶杯喝了一口,心里在想着可有两全之策。“可你现在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要不朕修书一封给宣帝?”“陛下,武朝而今稳定繁荣,陛下又正当鼎盛之年,其实陛下完全可以再多生几个,我这个人当个军师啥的可以,若说是当太子,亦或未来当皇帝……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我觉得那龙椅太硬,硌屁股。”文帝瞪了傅小官一眼,这小子果真是散养惯了,当年为了那龙椅之位,十里平湖的水都快被染红,他居然还嫌弃!“朕也实话告诉你,朕……没法再生了。朕再告诉你一件事,武乾,也就是前太子,就在昨夜,死了,死在去长宁府的路上!”傅小官豁然一惊,这特么的,岂不是文帝没儿子了?不对,还有他这个私生子。“何人如此大胆?”文帝淡然一笑,摇了摇头,“这便是为了保证你入主东宫不会有任何波澜。武坤之死,是为了武乾能够坐稳东宫。而武乾之死,是为了你能够安然上位。这在天家是很正常的事,朕在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惊讶。而今的情况是,朕就剩下了你这一个儿子,你说说看,这江山不传给你还能传给谁?”“你再仔细想想,你的身上流淌着朕和云清之血,你便肩负着武朝之未来的责任。朕理解你对虞朝的情感,可你确确实实是武朝的太子!你去剿匪,面对的是凶恶匪徒。你去推行新政,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他们……可比匪徒还要凶狠。你说,朕如何放心让你去涉那些难以预料的危险?”“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朕非但是对不住云清,朕还对不住太庙的列祖列宗啊!”傅小官这就难受了。文帝居然不能生了!这特么的,难不成文帝年少时候太疯狂?可那些遗留在虞朝的事该怎么办?傅小官倒没有怀疑自己当皇帝的能力,只是这活儿……真的很辛苦!文帝慈爱的看着傅小官那纠结的面容,心想母后将武乾杀了,可就是为了绝了傅小官撂担子的心思。而今看来有了效果,这小子的内心还在挣扎。“四月初九祭天大典,你与朕随行,四月十五祭祀太庙,你之名将落于金册,你也就不能再住在镜湖山庄了,得搬到宫里来。朕想的是在五月找个吉日,册封你为太子,这以后,你便随朝听政。”傅小官忽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问了一句:“这一切的安排,你都没有问过我的想法,若是我不干呢?”文帝一怔,你不干还能有谁能干?“你是朕唯一的儿子,你不干岂不是就断送了武朝五百年之江山?”“陛下,我倒是以为武灵儿好生培养一番,能够继承这武朝江山。”“荒唐!”文帝豁然站起,“天下哪有女子为帝的道理?为父将你叫来武朝,为父设局将皇后打入冷宫,并罢黜太子,为的就是让你能够顺利接管这大好江山!”“男儿有志,志在天下四方!你好种田,此前你以临江为田,而今你以这天下为田,岂不是更能种出一番伟大成就?”“儿啊,朕之一生,唯你可托,你若是真不干……那就任由这武朝之田,荒废了吧!”第383章 春阳正好四月初七。虞朝,蝶仪宫,后花园。这里的春意比之武朝的观云城来的更浓烈一些。这处后花园里的牡丹已经怒放,海棠已经艳红,丁香一簇簇如云、如海、亦如霞。有蝶戏于花丛,有蜂忙于蕊间。锦绣了这暮春,也盈香了此间的秀春阁。尚皇后身着麻衣煮了一壶新茶,宣帝独立窗前,看着那春阳下的花海,视线未曾凝聚,思绪早已飘然远去。“陛下,其实在文帝发来那封国书的时候,这事儿便已成定局。”宣帝一声长叹,“朕以为文帝就是想看看他,却没料到文帝居然看上了他!”他徐徐转身,走到了茶台前坐下,尚皇后将一杯新茶递了过去,淡然一笑:“臣妾倒是大致猜到了今日之果,以傅小官之才华,文帝喜他,他当太子,这不足为奇。”“他倒是跑去了武朝就快当太子了,可朕……朕这个摊子该怎么收场?”尚皇后笑了起来,比那牡丹还要娇艳。“陛下莫要忘了,他,可是您的女婿。”宣帝一怔,“你的意思是,他还会回来?”“倒不一定非得回来,那《富国论》可是他写的,其中该如何推行,如何应对,他自然会有主意。陛下要做的,不过是将他的那些应对之策交给政事堂去处理。其实这也有好处,如果让傅小官来推行这一策略,自然是事半功倍,可其中精妙却只有他才清楚。而今这局面,他只能通过信件告知方法,而推行之人,却落在了政事堂的那些大臣身上。他们会学到其中的奥妙,甚至还可能想到新的法子,这对于虞朝而言,却是一个人才积累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所以陛下,万事分两面,有利有弊,便看向利,而避之弊。”宣帝豁然开朗,他的脸上终于浮起了一抹笑意。他端起这茶浅尝了一口,很是感慨的说道:“倒是委屈了问筠,观云城那破地方太高,饮食粗鄙,夜寒雾重,比之金陵相去甚远,哎……!”“陛下倒无须担心太多,傅小官是个重情义之人,他不会亏待了问筠。而今他既然即将入主东宫,臣妾以为……陛下可以将虞春秋剩下的二十万边军调去兰陵了。”她为陛下斟上茶,又道:“东边之战事得尽快结束,北边的问题日渐凸显,可不能任由宫身长继续坐大。”宣帝微微颔首,既然傅小官即将成为武朝太子,那么南边与武朝开战的可能性就变得极小,而今与夷国之战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大皇子虞问天据兰陵城而守,得了傅小官从西山送来的五十门大炮,再加上此前从南部边军调去的十五万大军,而今东部边军已经发起了反攻,至昨日情报,虞朝大军已经将夷国敌军击退至关山集一线,收复桑峪指日可待。但这不是宣帝要的结果!在数日前得知傅小官极有可能成为武朝太子的时候,他便召集了朝中众臣商议,定下了下一步东边的战略目标——他非但要将夷国军队赶出洗马河,还要兵发洗马原,打入夷国边境霍兰城!当虞春秋率领南部边军抵达东部战场的时候,想来那红衣大炮便能够增加至七十余门。据说夷国霍兰城城池极为坚固,那便试试这红衣大炮的威力是否能够摧毁它那厚重城墙!“武朝文会之结果已经传来,陛下请看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