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1 / 1)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他。

不过勃林帖木儿可不会拿出自己部落的食物供养这些部落。

所以虽然形成了联盟,但他们还是分散的,草场无法让太多的人集中在一起放牧。

既然如此松弛。

那么答应勃林帖木儿加入的部落,到底有多少是诚心,多少是混个数就无从得知。

只有战争的结果才能知道。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胜仗,那些摇摆的部落就会真的加入他,获得分润战利品的资格。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败仗,那时勃林帖木儿如果还活着,他也会很快成为默默无闻的部落,最终消失在史料中。

勃林帖木儿不是傻子。

相反,因为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在某些方面必然大方,在某些方面必然奸诈。

勃林帖木儿不会去攻打大宁城堡,上一次派军队偷偷去大宁转了一圈,已经是最大的冒险。

所以他宣传汉儿畏惧他,不敢来报复他。

这也是一种名声。

正如中原人追求自己的名声,名利名利。

草原人同样追求自己的名声,例如勃林帖木儿。

至少。

在当下的背景,勃林帖木儿的确是少有敢跳出来的人,一时间成为了风云人物。

“汉儿难道真怕了勃林帖木儿?”

部落里的巫师,有些看不懂最近的形势。

勃林帖木儿冒犯了大明,大明至今没有派兵去攻打勃林帖木儿,难道真如勃林帖木儿所言?

达尔岱坐在矮几后,拿起酒壶喝了一口酒,然后用小刀割烤肉,烤肉没有调料。

大明的香料太贵了,大明不产香料,他们自个都要去好远的地方买,所以达尔岱吃的是这种烤肉。

“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前几日去了一趟开平,你没有见过那里的景象。”

从开平回来后,达尔岱就呆在自己的部落,从来不出去了,整日的喝酒。

巫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样子的达尔岱。

达尔岱是个很聪敏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妥协和抗争,知道在什么情形下做出对不过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这些年来,他们的部落已经是附近最富庶的部落之一。

他们通过大明的物资,转卖给别的部落,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更多的新生儿。

开平。

铁道站台,出现了第一辆蒸汽机火车头。

中华重工蒸汽机工厂的年产量,从最开始的每年两三百台,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渐发展到每年两千多台。

这个产量的支撑,也来自于煤矿业,焦炭行业,铁矿业,冶铁行业等行业的发展。

各行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铁道站隔壁的供销社,出现了大量二手的第一代蒸汽机,价格只需要五十两银子,甚至三十两银子。

这么便宜的蒸汽机,比北平的制造成本还要低,让商人们忍不住的采购。

矿场可不需要那么先进的蒸汽机,他们只需要抽水用的蒸汽机就可以了。

虽然先进的蒸汽机效率更高,可他们购买这些廉价二手蒸汽机也能获得利润。

第三百一十四章 你们要不要做人

北平府。

中华重工的宣传程度越来越强,同一片土地上,同样的声音出现的越来越多。

高层的人们里,其中的一些聪明人看到了蕴含的变化。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朱高炽没有打算返回大宁,他在大宁的意义并不大,相反在北平坐镇更有利。

调研司自从成立以来,作为新生的部门,很快就成为中华重工的核心职能部门。

贺宽所在的部门,只是调研司下众多部门中的普通一个。

职能之一。

按照小王爷的话说,调查收集产业信息,为产业升级提供详细的数据。

从大宁回来后的朱高炽,召集了许多高层管理者,进行一场内部研讨会。

在这种局势下,很多人不理解朱高炽。

大宁的战事气氛的激烈程度,可以说是朱高炽一手组织起来的,如今却放着军国大事不理,竟然浪费时间去谈起了经济?

“虽然我提议的产业升级理论,并且让调研司统计各厂数据,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产业升级并达不到标准。”

“只是因为我们工业底子薄弱,所以小小的进步,就有很大的变化而已。”

朱高炽是中华重工发展的理论先生。

甚至可以说,参加会议人能以朱高炽的学生自居。

不过中华重工不讲这套,没有形成这种风气,显得要更大气些,追求的是制度管理。

制度有冷冰冰的,也有充满了温馨的。

制度的好处不是制度本身来决定,而是制定制度的人来决定。

数十位高层管理者,拿着笔记本,用着细毛笔,沾瓶装的墨水,仔细的记录笔记。

他们有普通工人出身,有舍人出身,有童生出身,也有秀才出身,乃至商人出身。

最早的一批管理者,许多人止步在半路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跟上了中华重工的发展。

许多人是加入中华重工后,靠着自己的才能,后来居上担任了重要的岗位。

例如蔡文、马林、严中正这些人。

在朱高炽眼里,这些人不比后世的一代接替一代,三代人努力出来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差。

至少这些人是靠着才能走上的工作岗位。

无论是他们的智商或者情商,都要超过那些人,缺的不过是对后世社会的熟悉。

但这是大明。

还未正式进入十五世纪的时代。

他们对大明熟悉即可。

那么这个缺点就不是缺点了。

“产业升级的意义巨大,特别是新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出现,例如刀具厂各类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机器。”

“原来需要一千名精湛手艺的工人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一百名合格工人就能完成。”

“不但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也极大的增加了产量。”

“那么这节省出来的九百人力怎么办呢?”

“这九百人可以建设更多的工厂。”

“他们可以去建设生产机器的工厂,例如刀具工厂使用的新机器,这些生产机器的工厂,会让机器变得便宜,让更多的工厂使用新机器。”

“这就叫做产业升级。”

许多高层管理者脸上露出迷茫。

太多的不解。

小王爷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想来不是那么回事。

生产机器的工厂才需要多少人,远远无法消化原来工厂提供的岗位多余出来的人。

朱高炽叹了口气。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惧怕中国模式的原因。

二十年。

谁敢想只二十年。

产业升级自然会遇到很多很困难的问题。

从原本的生产服装袜子帽子,到生产轻电子加工,逐渐到生产家电,生产化工……

国外工业商品的市场份额,逐年被国内工业商品取代。

空调,洗衣机,电视,手机,汽车,发电机,发动机……国产定型机,国产印染机,各类的国产设备。

要知道二十年前。

这些工业机器可都是外国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世界上也是如此。

而二十年后。

只国内的一家叫做远大的企业,连美国国内的空调市场占额就高达了百分之四十!

美国喊了一个世纪的自由贸易口号,这个核心策略受到了威胁,他们玩不下去了。

他们掉转头,开始捡起了贸易保护,这个当年他们最痛恨英国,痛批英国的方式。

分配社会资源生产模式,这个手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所以朱高炽并不担心工业化在北平的发展速度。

许多人觉得在宋以后施行工业化很难,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古代的技术水平和识字率,以及社会生产力。

更不了解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厉害之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