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一样的道理。
城镇卖蜂窝煤的一般都是当地的个体户。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值得投入的事业,而对于生意人来看,却没什么价值。
可大明生产力低下,老百姓偏又没这个实力。
“诸位眼拙了。”
张德辉打断了沉默。
论生意上的事,还得是他出面。
正好又能在大公子面前表现一番。
大公子的心意他懂,正因为懂大公子的想法,才觉得大公子没错。
之所以没有说服同行们,是大公子的突破口没找对。
“煤从哪里来?”
“从矿场来。”
“矿场是谁家的生意?”
“各位如果觉得蜂窝煤生意得不偿失,可以等推广开后,再卖给小商人们嘛。”
“诸位想一想,以后北平府所有百姓都改用蜂窝煤,那咱们的矿场还愁销路?”
“只怕供不应求啊。”
张德辉见不少人心动,又开始为自己的工厂宣传。
“蒸汽机让你们多买,你们不愿意买。”
“哼哼。”
冷笑两声。
“以后百姓们改用蜂窝煤,不用蒸汽机的矿场,产量如何比得过别人。”
“到时候就只能看着别人挣钱了。”
……
众人一阵沉寂。
“张……张东家说的极是。”
闻言,朱高炽松了口气。
但是转眼见到还有人不服气,不愿意开口支持。
这他就搞不懂了。
实打实的好处都摆在了眼前,做生意的会这么固执?
“谁也别想偷奸耍滑。”
张德辉道破这些人的小九九。
“想着让别人去做,销路打开了,躲在后面跟着讨好。”
“今天就定下个规矩。”
“在场的诸位,同意的就约个誓,路子是我们打开的,以后蜂窝煤采用的煤矿,只能由我们的矿场提供。”
“谁敢破坏规矩,我们共同打他。”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的确有打手。
但是当着贵人的面,合适这么张扬吗?
第三十三章 工匠精神
“扑哧扑哧。”
一只燕子从人们的脑袋上飞过,飞到屋檐下喂养小燕。
院落中。
六七名后生挤满了方桌,埋头狼吞虎咽。
个顶个的能吃。
满满一盆的蒸馍,眼见着露出了盆底。
“慢点吃,小心噎着。”
老妇带着媳妇,又端来一盆蒸馍,刚出锅的蒸馍热气腾腾,又白又大,看得人食欲大开。
万三蹲在门槛旁,看着小徒弟们这么能吃,本就难看的老脸,越发的难看了。
方桌上不光有蒸馍,还有一锅稀粥,一盘咸菜。
“吃吃吃,就知道吃,吃完了赶紧去干活。”
俗话说得好。
一个徒弟半个儿。
从小在师傅家长大的后生们,并不恐惧万三,怕和恐惧是两回事,只有年龄最小的年轻人,握着新馒头的手停在空中。
“好的,师傅。”
应答了师傅后,犹豫是不是要放回去。
“你连吃都不会,还能指望你有什么出息,你脑子里装的都是稻草啊。”
小徒弟的反应,反而让万三大怒。
“你学什么不好,学读书人的举止,你不看看你的师兄们。”
其余的后生们边吃边笑。
万三越说越气,竟然上前狠狠敲打小徒弟的脑袋。
“连吃饭都指望别人让着你,等你以后立业了,是不是也要等着乡亲们把生意送上门?”
众师兄也没人劝。
都知道师傅最看重小师弟,不过小师弟性子太软。
这可不行。
的确需要师傅敲打敲打。
万三打的痛快,看的老妇于心不忍,从灶房出来破口大骂,才算是把年轻人解救出来。
“走吧。”
见众人吃完,众人中最大的老三起身说道。
“师傅,我带着师弟们进山了。”
“嗯。”
万三瞥了眼灶房,毫无气焰的应了声。
“千万要仔细,不要急躁,更不要偷懒。”
见众人出门,万三忍不住追上去交代。
“老三啊,过几个月你也要出师了,出师宴的帖子都派了出去,可不能在这种时候出错。”
“省的了。”
老三点点头,其余的后生们眼神羡慕。
出师宴啊。
离开师傅家虽然不舍,但是想到那时候的风光,还有自己出师后立业的希冀,只觉得令人兴奋。
……
年轻的后生,跟着师兄们进山。
又到了去检查蒸汽机的日子。
几名年轻人翻山越岭,却不觉得累,浑身的干劲。
以前师傅名头大,但钱却挣得不多。
嗯。
不对。
比现在不多而已。
“卖出一台蒸汽机,师傅能得五两银子。”
“几个月下来,师傅手里至少挣了大几百两银子吧。”
徒子徒孙。
万三考虑大徒弟们都有了自己的差事,有挣钱的路子,所以安排了最小的徒弟们。
徒弟为师傅干活,本就是学手艺。
不过万三自己有钱。
大河水多了,小河也有水。
每个月都会补贴小徒弟们。
至于大徒弟们的徒弟,自己的徒孙,那是大徒弟们考虑的,万三可顾不上。
小徒弟们不但还能学手艺,还有钱拿。
各个都开心。
“不止。”七师兄摇头,“每个月初,张东家会派账房先生跟师傅对上个月的账,最近蒸汽机卖的可凶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哪里是挣钱啊,比抢钱都快。”
师傅发达。
他们也能跟着沾光,语气多少有些自豪。
“老九。”七师兄看向最小的师弟。
师傅的关门弟子。
“你最有天赋,别看师傅对你严,其实师傅最喜欢你。”
“七哥说的哪里话?”
老九虽然不好意思和人说话,但那是与外人,老老实实的说道:“师傅对师兄们才好。”
一边走,一边扳着手指头数道。
“前些年,大师兄立门户,要去通县开铁匠铺,师傅又出钱,又帮他跑关系。”
说道这里,老九苦起了脸。
“师傅都被掏空了,我们喝了半年的稀饭,难得吃一顿饱饭。”
“还有二师兄。”
……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
徒弟们在师傅面前,只有听话的份,不但要被师傅打骂,还要白跟师傅当劳动力。
但是师傅不是这么好当的。
既然敢收人家当徒弟,日后却不能把人家带上正途,会被周围乡邻戳背脊骨的。
所以很多匠户是不敢收徒的。
例如《百鸟朝凤》。
当地有名的唢呐匠,坚决的不再收徒弟,奈何乡亲硬塞给他,只能硬着头皮教。
等徒弟长大了,还要带着徒弟挣钱。
当旧传统遇到现代风气。
已经开始养老的唢呐匠,为了徒弟们的生计顶着老迈的身子重新出山,费劲了力气维护,可见一斑。
同样。
万三能收了九个徒弟,也说明了他的手艺出色。
没他这份实力,谁敢收九个徒弟。
寻常有名的匠户能收三四个徒弟,就已经是大师傅了。
“老九,你还怕师哥们惦记你不成。”
其余的后生们笑了起来。
“师傅说你是我们中最有天赋的,比大师兄还要强,在张东家的矿场,你提出的排水想法,连大公子见到后都称赞呢。”
“师傅还在大公子面前提过你的名字。”
“师傅都在帮你铺路,你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关照师兄们。”
这么多徒弟中。
敢在贵人面前单拎出九师弟,自夸老九的聪明。
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哪天贵人真用九师弟,而九师弟却拿不出手,不能让贵人满意,那打的就是师傅的脸,坏的是师傅的名声。
同样的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