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两个相视一笑,他嚷着不算,让皇帝重想,皇帝毫不迟疑,遂道:“既说到神仙,就接下去。”他的声音抑扬,“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这不又转回来了么!”荣亲王欣然一笑,从善如流:“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春才来,你却想着送春。”皇帝起了兴致,笑得愈发深浓,三杯两盏饮尽,笑道:“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说到这个,荣亲王不免回忆起往事,“从前小的时候,咱们一起念书,成明最淘气,不让他干的事儿他偏要干。不知什么时候托人从外头淘换些戏文话本,譬如这《西厢》,大人是不让看的,说还没到时候,看了移心动性就不好。可那词藻琳琅可玩,倒看得人如醉如痴。”
想起小时候的事,仿佛还在昨日,仿佛又确是很远了。动辄十余年,当年一起嬉笑玩闹的稚子们如今各自袭爵,昔时光阴已去,故人也随之流散。忽然回想,才发觉已经这么久了,久得都有些模糊,久得都快要忘记。
皇帝沉吟,“朕知道你今儿为什么来。你放心,兄弟间的情分不会断。你须得告诉成明,凡事慎重在先,不要由着自己性子胡来。朕有心抬举他,他别会错了意。”
荣亲王忙道是,“奴才爱这首诗雅致有风骨,‘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奴才谨对‘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无论何时,宗室与主子一条心。同气连枝,便是三春胜景。”
皇帝斟酒的手蓦地一顿,壶里的酒洒出来好些,黏黏地腻在指畔,令人心里发乱。他不耐地搓了搓指尖,一旁侍立的宫女眼尖,给外头递个暗号,便有宫人们捧着栉巾金盆走进来,伺候皇帝与荣亲王浣手。皇帝接过毛巾把子揩了揩,若无其事道:“去吧。”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听戏,遥遥有弦管传来,反而听不大真切。和风日暖的午后,醉意侵上来,人也多了些慵倦。他盯着那桃花,怔忡着出神,一束桃花在春风里款摆,深红浅绛,如同黎明晨起时涌现出的漫天红霞。
皇帝倒真像是倦了,目光虚虚地越过桃花,遥遥地望得远,却不知望向哪一处。炕几上的茶早已凉了,身旁的宫女伸手要来换,细腻的手腕托着茶盏,桃红嫣然摇动,皇帝恍惚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声音好听,做事也利索,回话绝不拖泥带水,清清脆脆地笑答:“奴才锦屏。”
第60章 休恋逝水
“锦屏…锦屏。”皇帝喃喃地念了两声, 仿佛总觉得不对,却又说不上是哪里不对,怎么会叫锦屏呢, 怎么能是锦屏呢?
新进的澄心堂纸,触月敲冰滑有余,掀起一张声音爽脆,那宫女近在身前,温声问:“主子要试墨吗?”
他并不则声,提起笔来,就着三四分的醉意, 在纸面上写下断续的词句。
皇帝推崇董其昌, 素来落笔雍穆有风骨,这篇却写得委婉缠绵,极尽风致。
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酒醒长恨锦屏空……”他一遍一遍地念,翻来覆去地呢喃,每念一次, 便心灰一分,直至寂灭,只余宛转的凄凉。
他也许是真的要失去了, 并且再也寻不回来。那一些隐晦却深沉的情意,珍而重之以为自己可以追寻得到, 终究也将随着满地落花堆积, 化为尘泥。
那宫女却赧然地低下头, 声音细细的,如同蚊呐:“奴才并不识字……”
皇帝说:“不识字也是一桩好处。”
锦屏不解其意,却见皇帝望着她,愈发羞躁,一颗心在腔子里怦然作响,头往下低了好些,只不敢望他。皇帝的目光发凉,却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漠然道:“毓景看重你,此番她放出宫去,唯独放心不下你,更不愿你在四执库受苦。按理御前没有打发走了又召回来的规矩,这是你师傅出宫之前向朕为你求来的恩典。她肯再给你机会,拉你一把,如今茶水上由你当班,就不要再犯上次那样的错,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辜负她待你的厚意。”
坐在溶淡春光里的君王,被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连声音都有些渺茫,“更别像朕一样,无可如何,悔之晚矣。”
锦屏战战兢兢回“是”,悔之晚矣四个字横亘在心头,铺天盖地地弥散开来,她小心翼翼地觑着皇帝,轻轻说,“主子想做的事,无有不成,什么时候都未晚的。”
皇帝自嘲地笑了笑,再不管她,起身往随安室歇午去了。重重明黄帘幔低垂,映照晴光如水,东暖阁里一如既往的安静。锦屏身处其间,恍惚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九九消寒图写到“待春风”的“春”字,空气中已有了些欣欣的意味。
今儿在西暖阁里品香,去年做的春消息,窨了许久,正好拿出来焚。太皇太后倚着大迎枕,笑吟吟地看着她。姑娘家举手投足都赏心悦目。
埋炭、梳灰、清灰、打筋,最后开窗架片,她有条不紊地做着,晴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腕上油青色的桌子上,愈发衬得手腕若雪,纤细玲珑。太皇太后遥遥道:“先前在家做姑娘的时候,也喜欢坐在窗下焚香。如今成了看你们焚香的人了,可见光阴倏忽易度。”
摇光用小夹取起一旁的银片架在火窗,复从汝窑天青色瓷罐里用香匙舀些香粉,轻轻铺在银片上,她笑道:“奴才在家时,也爱鼓捣这个。《长物志》里说砂片隔火最好,奴才不懂事,把厨房里的砂锅砸了取砂片,倒被阿玛一顿好骂。”
老太太乐不可支,笑骂她顽皮,“砸都砸了,取来闻了不曾?味道好么?”
摇光面露难色,“好么…也不好,焚的韩魏公浓梅,黄公说此香有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我闻之却有如行厨房瓦舍菜市场。”
太皇太后知道她是成心逗自己发笑,到底掌不住,“哧”一声笑了出来。便在这三两句谈笑间,忽然闻得一股子花香芳草气袭人,清浅低回,恍如置身草木萌发,天色缥碧的境界。
香味只在若有若无间,窗扇开了一半,老太太怀里的宝爷伸着懒腰喵了一声,倒惊动了廊下的蓝靛颏,振翅长鸣,脚上束的银环叮当作响,清脆好听。
太皇太后让她炕上坐,她再四推辞,老太太却很坚持。她只好依言坐了,坐在炕沿上,太皇太后看了生气,“这里没别人,你又不是老荣太福金,别学她的作派!”
她怪不好意思的,于是大大方方地侧坐在炕上,老太太开心,指一指后面的迎枕,“你在家做姑娘的时候,也坐得这么规矩?”
摇光说才不呢,“阿玛额捏在,倒还齐整,阿玛额捏不在,嬷嬷们也吃酒去了,就东倒西歪,怎么舒服怎么躺着。”
太皇太后笑着“哦”,“我们当年也是这么着,说不准你额捏在娘家也是这么着,只是嫁人了,立起规矩,没法子的事。”
说到嫁人,端亲王太福金一个月来几次,一半儿都是为的她儿子的婚事。那时过年,她说等开春了再仔细议,原本是想看看他们的心意,若只是借势说好话,撂开就撂开,彼此只当忘了,也没有关系,可是既然人家坚持得很,这件事就有必要提上议程,好好商定商定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的意思,看这个把月,皇帝那头似乎是冷下来了。每每来慈宁宫请安,总是故意不看她,连送也不必送。想来皇帝也察觉到她和成明的故事,不管是吃闷醋生闷气,还是真的没意思了,这都不要紧。
而且看皇帝那日的语气神态,不对劲。再这么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只怕让他们兄弟间有嫌隙。皇帝与宗室之间的关系微妙得很,只要宗室们和皇帝在一头,朝堂上就稳住了七八分,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