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瑃祖籍是太原晋阳,然自其祖父那一辈起,家族便如候鸟般迁徙至繁花似锦的洛京居住了。
他自幼浸淫于皇城根下,对朝堂的风起云涌、人事更迭,自是了如指掌。
在北魏,门阀士族们深知“分则不败”之理,如同农夫将种子播撒于广袤的田野,以求风雨无惧收获满仓。
分流之策,正是他们保全家族势力的一种微妙手段。
酒过三巡,王瑃的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落寞,他轻拍桌案,语气中夹杂着几分不甘与愤慨:
“昨日听闻吏部那边,世家子弟排队候官的队伍已排至来年,我今年只怕无缘仕途了。”
王瑃的父亲做过两千石的高官,更是太原王氏旁支,按理说他这样的九姓人家出身,在成年以后就应该授官的。
王瑃轻啜一口杯中酒,在次说道:
“宣武帝昔日制令,世人出身,皆依门第之高下,划定前程之轨迹。于我王氏一族,作为太原支脉,本就荣耀加身,更兼九姓之尊,自当遵循古制,少年及冠,便应承袭祖荫,步入仕途。”
“依常理,我应于前年束发加冠领受朝廷官职,然世事无常,前年圣上突降旨意令天下士子束发之年延后两载,以砺磨其心性。故而,直至今年我方得行此冠礼。然正当我欲展鸿图之际,吏部却说朝廷无官可授,要等到出缺之后再授。”
周通闻言,心中亦是五味杂陈。他此次贩运怀朔马来洛京变卖,本就是为了拿着钱打点关系,看看能不能运作个官身的。
王瑃一杯接着一杯喝着闷酒,周通也在一旁与其对饮。
沈云端起酒杯,却若有所思。
宣武帝时期的世族,比起现在已经膨胀了数倍,而当年授官的官员也大部分还在,北魏朝堂养不起那么多官。
在沈云的眸光中,北魏的沉疴痼疾,其核心症结莫过于那“黜陟”之制与“侥幸”之风。
所谓“黜陟”指的是北魏官员的升迁制度。
昔日宣武皇帝,为稳固士族之基,挥毫泼墨,定下了一纸看似宽仁实则暗藏隐患的晋升法则。
官员三年一考,不以才德论英雄,而以无过为阶梯。官员们只需谨小慎微,避祸求安,便能稳步青云官阶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