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87章 天火同人中的汉武盛世

第87章 天火同人中的汉武盛世(2 / 2)

汉武帝推崇儒学,除个人有所好以外,有其现实的政治需要。汉初以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确实很快,但也导致诸侯势力渐长,尾大不掉。汉文帝和汉景帝都为削藩操碎了心,仍然未能彻底消除隐患。既然是黄老之学惹的祸,汉武帝于是打算釜底抽薪,另换一种治国思想。为此,他决定广纳天下人才,为其出谋划策,大儒董仲舒得以应诏参加策问。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氏,小时候家中富裕,收藏有很多书籍。董仲舒从小就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他三十岁的时候已有贤名,并开始招生讲学。

因为上门求学的人太多,他没有办法一一亲授,于是“同人于门”讲大课。他的课堂很注重仪式感和神秘感,中间挂着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外面听。后来弟子越来越多,他就安排先入学的优秀学生给后入学的学生讲课。很多学生从学多年,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他。而他由于广招门生,声望变得越来越高,汉景帝征召他为博士,负责传授经学。

汉武帝登基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国相。江都易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为人粗暴蛮横,却非常尊重董仲舒,经常把他比作齐国的管仲。董仲舒当然明白刘非的意思,知道他在自比齐桓公,于是借古喻今,劝谏刘非要“同人于宗”,提醒他今非昔比,不能再起称霸天下的念头。刘非虚心纳谏,一改过去狂妄骄奢的作风,努力做到尽忠职守。

董仲舒被推荐参加策问时,汉武帝连续问了董仲舒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巩固皇权统治,第二个问题是治理国家之道,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是天人感应。

董仲舒答以《举贤良对策》,这就是着名的天人三策。他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主张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的观点。他认为想要防止诸侯作乱,“伏戎于莽”,首要在于巩固并加强中央集权。他建议“升其高陵”,通过儒家学说教化民众,占据道德伦理的制高点,以此让天下不动刀兵。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只要不在孔儒思想以及六艺之列的知识,都应该摒弃。

董仲舒的儒学已非孔孟之儒学,而是以孔孟儒学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杂糅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而成的新儒学。这种儒学思想为汉武帝的统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被欣然采纳。从此,儒家思想“乘其墉,弗克攻”,逐渐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

公元前135年,长陵高园殿和辽东高庙失火,董仲舒认为这是上天对汉武帝有意见了,于是连夜写了一篇奏折准备阐明天人感应的观点。汉武帝看到奏章后大怒,准备杀了他,后来因为爱惜他的才能又赦免了他。董仲舒“先号啕,而后笑”,从此不敢再提所谓的灾祸灵异之事。不久,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返乡,从此埋首教学、着书。

董仲舒虽然辞了官职,却“同人于郊,无悔。”朝廷一旦遇到了难解决的大事,还会派人来向他请教。董仲舒也深得汉武帝圣眷,死后被赐葬于长安。门人弟子经过他的陵墓时,都会下马致礼,所以这里被称作下马陵,后来被讹为虾蟆陵。

最新小说: 我成了万人嫌反派的金丝雀 乌兰巴托 绝美小炮灰又被觊觎了 万物疯长 驯犬为狼 你与璀璨比肩 同桌太撩怎么办 我妻(年上)h 当黄文作者被迫体验黄文生活(高h) 至尊獵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