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台吉有令,过关!”观童马上大声宣布道,根本不给察罕反悔的机会。
在朱桢的钞能力加持下,观童成功安抚住了纳哈出所部,当天就让他们出关归顺了。
然后观童再接再厉,带着察罕前往余下的部落,向他们告知纳哈出归降的消息。其实这么大的事情,不用他说,他们也早就知道了。
老营一夜之间人去营空,瞎子都知道纳哈出跑路了。各部落全都乱了套,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呢。又听说纳哈出被明军杀了,吓得他们纷纷拔营北上。也顾不上什么将来了,先远离危险再说。
这时观童追上他们,告诉他们那都谣言,纳哈出活得好好的,已经领着部族归降大明了。
有察罕这位大台吉作证,由不得他们不信。各部落这才放下心来,停下了北逃的脚步。然后观童一劝降,大部分王公都牢牢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纷纷表示归降。
最后只有那宗王先童和另一个营王失剌巴秃不肯降,嚷嚷着要带着队伍去漠北投奔北元皇帝。
观童怎么劝也没用,于是蓝玉率军追上两部,再次派使者找到二王。但这回不再好言相劝了,使者当着二王的面,折弓矢掷于地。这是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宣战的意思。
然后二王就老老实实投降了……
至此,纳哈出和东北的蒙古各部全数归降,明军所获共计二十余万人,羊马驴驼辎重亘百余里!
前头出降的队伍,已经到了庆州城,后头的队伍还没出庆云山呢,场面蔚为壮观!
战后统计,随同纳哈出相继投降的故元官吏、将校多达三千余人,其中包括九个王,四个国公、郡王,五个太尉,一个行丞相,十三个司徒、平章,三十一个左丞、右丞,三十二个参政、知院,八十六个院使、同知、副使,两百二十八个佥院、院判,一百八十九个宣慰使等官,九百二十七个万户、总管……
战果之巨大,实乃近十年来所仅见!
此役之后,大明彻底统一了大宁和东北地区!同时彻底消灭了北元王廷在漠南的全部势力!
更重要的是,还为下一步彻底消灭北元王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一三零三章 谁先绷不住
伏黑山明军大营。
纳哈出既然要表现出重伤的样子,卧床不起那是最基本的,每天在床上吃了就睡,连帐篷都不出。
朱桢每天都来看他一会儿,跟他扯东扯西,谈天说地,就是不说正事。
别看两人这样,其实心里都明白的很。纳哈出知道朱桢想知道什么事,朱桢也知道纳哈出知道自己想知道什么事,但两人就是谁也不先开口,看到底谁更沉得住气。
结果还是纳哈出先绷不住了……
他虽然足不出户,但对营外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一无所知。负责照顾他的果来,会把每天打听到的消息讲给他听。
所以他知道自己的部众已经被安抚住了,察罕也当上了大宁的指挥使。后来还听说,其他的部落,也都归降了。
自己手里的王牌之一,就这样被那位笑眯眯的王爷,三下五除二便化解掉了。
“真是头笑面虎啊!”帐里没别人的时候,纳哈出对果来恨声道:“当面好话说尽,背后可一点没客气,居然挑拨起我父子来了。”
“大台吉还是年轻了点,太沉不住气了。”果来点头道:“不管怎么说,应该先设法见见太尉,听听太尉的意思。”
“他都四十了,还年轻?年轻个屁!他就是蠢!”纳哈出气的破口大骂,不小心扯动了伤口,疼得他呲牙咧嘴,气喘吁吁道:“人家是见利忘义,他是人家给点好处就忘了爹!”
“……”果来只能苦笑道:“太尉稍安勿躁,当心伤口崩了线。”
“我能不着急吗?”纳哈出捂着肩膀郁闷道:“原本我靠这手苦肉计,起码能拿下个大宁都指挥使来!这下可好,人家自己把问题解决了,老夫还怎么跟他们敲竹杠?”
“也许那位六王爷就是怕被太尉敲竹杠,所以才会自行解决。”果来轻声道:“我看这些天,明军都用头盔煮饭吃了,可见他们是下了血本的。其实明明太尉一句话的事儿……”
“嗯。”纳哈出黑着脸点点头:“谁说不是呢?较量早就开始了。现在人家成功打掉了老夫手里的一张牌,而老夫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干等着。”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耗下去呗,”果来给他出主意道:“反正急的不是我们。”
“怎么不急?”纳哈出却摇头道:“老夫被软禁在军营里不能露面,那些王公分头安置,各行其事,等他们都安顿下来,他们就只认明朝,不认老夫了懂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