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页(1 / 1)

('

与此同时,对面的蒙古人也在布阵。

都是一个师傅教的,双方阵型都大差不差,只是将领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军队的特点,进行一些微调而已。

这次阿札失里是豁出去了,把能派的军队,都拉上了战场,凑了整整四万骑兵,阵线绵延数里!

看着手下漫山遍野的蒙古骑兵,阿札失里豪气顿生,他效仿着祖先战前时的举动,纵马自阵前巡视一遍,所到之处,兀良哈和翁牛特部的勇士们便举着弯刀,高声“嗬呼”起来!

“嗬呼”声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元军士兵的士气也越来越高涨。

当阿札失里拔出弯刀,高举头顶,元军的嗬呼声震天动地,士气到了顶点!

阿札失里便将弯刀向前猛地一挥,呜呜的号角声中,元军便率先开始了进攻。

战场对面的王弼见状,也下令击鼓前进。

但跟人们想象中的两军骑兵全速前进,激烈对冲不同,明军也好元军也罢,都没有催动战马展开冲锋,只是保持着阵型,徐徐前行。

前进过程中,双方都把骑兵展开成比较宽的队形,两军的前锋几乎要拉成一条直线了。

在相距五十丈左右的时候,双方的阵线便不约而同停了下来,骑兵们张弓搭箭,做好射击准备,然后跟随着各自的千户,缓慢向前挪动。

待到进入射程时,千户便停止前进,下令自由射击。

说是自由射击,但也不是想往哪射就往哪射。这么远的距离,只能采取大仰角抛射,再好的射手也没法保证落点,如果纯自由射击,毛都射不中。

而是由百户自行选定一个射击的方位,他手下的一百名骑兵便一起朝那个方向进行抛射覆盖。

箭雨之下,必有亡魂……

双方骑兵便在极限距离上互相射击。射击的同时,当然也不能一动不动立在那里当靶子,还得移动起来躲避射来的箭矢。

两军阵线却都不向前移动,而是进行左右平移,始终保持着一箭的距离互相射击。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在草原上来回移动,却始终不靠近。

而且平移的速度也很缓慢,道理很简单,速度越快,射的就越歪,要想保持杀伤,就只有让自己慢下来……

事实上,能顶着箭雨保持慢速前进,而不慌乱躲闪的士兵,都已经是精锐级别了。

从这点看,兀良哈三部确实要比这年代的纯种蒙古骑兵强不少。

只是,当年蒙古骑兵令人闻风丧胆的“曼古歹”射箭法,由两军同时使出来,竟是如此抽象而可笑。

第一二六八章 骑兵对决

但身处阵中的两军将士却不会觉得可笑,只能感受到残酷。

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从天而降,一旦运气不好撞上了,躲都来不及躲,直接就被射成了刺猬。

这时候,就要拼谁的甲厚了……

元军显然没法跟甲胄俱全的明军比,他们连皮甲都穿不全,战马更是毫无保护,基本上中箭就会人仰马翻。

再看明军,身上都被扎得跟刺猬似的了,还能继续张弓射箭。

而且他们不仅防御不行,就连攻击也不如明军。明军的射速明显要比他们快上不少,基本上元军射两箭,明军就能射出三箭去……跟庆州的情况几乎一样。

所以这不是什么个别情况,而是反映了这个年代元军和明军普遍的战力差距。

马背上的民族,平均骑射水平确实比农耕民族要高,但只是手熟尔。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过,汉人只要有马、训练得当、再不欠饷,无论什么游牧民族都照揍不误。

有人说,朱老板夺取天下,是沾了元朝腐败,元军衰弱的光,不能作为汉人骑兵强于蒙古骑兵的例证。

那就再举一个蒙古骑兵鼎盛时的例子,蒙哥死后,忽必烈自前线回师,与同母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靠的就是汉人骑兵。

他们或是不由自主的向明军靠近,想在近距离对明军进行杀伤。或是悄悄后退,脱离明军的射程……

战马比人抗揍,中一两箭短时间内,基本上问题不大,但被这种四扣马箭射上一箭,就会疼痛难耐,把骑士从马背上甩到地下去。

事实上在宋以前,汉人骑兵一直是远强于游牧骑兵的存在,不然匈奴、突厥是怎么消失的?

大明的骑兵在朱老板严格的训练,强有力的保障下,早已经全面超越了蒙古骑兵的水平。不说组织、纪律、战术这些汉人的强项,就连个人骑射都是如此。

所以虽然兵力两倍于明军,但先顶不住的,反而是蒙古兵。

而且箭头为扁平圆锥形,一旦命中,创口极深且大,对战马伤害极大。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