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案子你别插手!”朱元璋却固执己见道:“老六不是让你给他批二百万石粮食,七天之内运到淮安吗?还不够你忙的吗?快忙你的去吧!”
“父皇……”太子不禁眉头大皱,知子莫如父,他知道这是朱老板准备大开杀戒的前奏。通常这种时候,父皇都会让自己先远远躲开,以免溅一身血。
朱元璋却别过头去不理他,只对毛骧吴庸两个道:“你们去吧。”
“是。”吴庸高声应道。
“是……”毛骧苦着脸看一眼太子,也只好应声退出。
出来武英殿后,吴庸昂首阔步,走路都带风。
毛骧却垂头丧气,一步三叹,跟他形成鲜明对比。
年轻的吴庸还在那里为大权在握而兴奋,老江湖毛骧却知道自己又要被当枪使了……
“毛指挥,”吴庸回过头来,沉声问毛骧道:“咱们先从谁抓起啊?”
“哦……”毛骧回过神来,看他一眼道:“听你的。”
“好,那下官就斗胆安排了。”吴庸便强抑着亢奋道:“户部统管天下钱粮,仓储收支,出了这种事情,他们定然是要担主责的。咱们当然要先抓户部尚书,哦对,户部尚书空缺了。”
其实眼下不止户部尚书,吏部礼部兵部也统统空缺。六部尚书只剩其二。
直接原因当然是半年前的科举舞弊案了,几位尚书受到牵连纷纷落网。
在洪武朝尚书平均任职年限不到一年,所以尚书落马不算稀奇,但之前每次都会马上有人替补。像这回这样,四部尚书同时出缺半年的情况,却是绝无仅见的。
也不知朱老板在打着什么主意。
当然,这不是吴庸关心的事情,他现在只想痛快的抓人。
只听吴庸一字一顿道:“那就先抓署理部务的户部侍郎郭桓吧!”
第一二三四章 吃着火锅唱着歌
正月初二,整个北平府的冰车倾巢而出。
车夫们驾着各式各样的冰车、冰床、冰排子,自北平城、大兴、顺义、昌平、房山、三河、蓟州乃至更远的遵化、兴隆出发,沿着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等大大小小的河道,赶赴同一个目的地——通州!
当天日落前,所有被征召的一万两千名车夫便全部就位了,要知道遵化、兴隆距离通州可有将近三百里……车夫们甚至不用起太早,上午出门,下午就能到,可见冰车的速度之惊人。
也只有大将军府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召集到这么多会滑冰车的军民。
因为是徐达一手收复了幽燕,之后又驻守北平十八载,亲手搭建起了这里亦兵亦民,兵民合一的边防体系,并带给了这片土地十八年的太平,在北平军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如神祇一般。
所以朱桢只需要告诉他们,这是大将军昏迷前最后的心愿,就足以让应召而来的北平军民怨气全消。再加上他最拿手的红包开路,毫不意外的激起了车夫们的满身干劲。
他们便将木匠们解好的板材,还有燕王从军中调拨的帐篷、柴火、口粮全都装车绑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万两千名车夫两千名工匠便在六王爷的亲自率领下,驾着大大小小的冰车,沿着冰封的运河,浩浩荡荡南下去了。
车夫们撑着凌枪驾着车,在冰面上风驰电掣,你追我赶,快意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居然还能在冰车吃火锅,这也太享受了吧?!”朱桢一边涮着最上等的“黄瓜条”,一边啧啧称奇。
好在他们都习惯了……
冰床上头还有船舱一样的车厢。车厢用檀木打造,为正方形,顶为四角重檐,四角缀有梳苏,上头还有烟囱排烟。
朱桢身为王爷,乘车条件自然比他们强那么一点点。他坐在一辆华丽到堪称豪华的冰床上,或者说冰船更合适。
“主要是它平稳呀,别看这么快,比坐船还要稳。”朱棣更喜欢上脑,因为肉厚,大口吃很爽。他猛干一口上脑,得意道:“怎么样,四哥不跟着你能想到坐着冰车吃火锅?”
因为这座冰床的头部像船头一样微微翘起,而且底座硕大,大小与一艘中型画舫相当,光站在两边拿着凌枪驱车的车夫就有八个。
“是是是,跟着四哥到哪都能吃上肉。”朱桢高兴的点点头,吃一筷子肉质细嫩无比的黄瓜条,觉得今天的涮羊肉特别鲜,果然在哪里吃很重要。
就是这样一来,寒风愈加刺骨,呼出来的热气眨眼就变成一层白霜,罩在自己的脸上。再加上扑面而来的雪沫子帮忙,给胡子眉毛全挂上了冰碴子。
车厢内部十分宽敞,不仅点着暖炉,暖炉上甚至还架着个黄铜的火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