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本王还是太保守了,文英哥不打算这几个月在阿瓦城消极的避暑,他准备亲率一万轻骑,发动一次东征,与车里的老刀和清迈的小刀,夹击曼谷……也就是大城王国。”
他对沐英的军事能力是放一百个心的,所以同意了这次东征。
“沐帅什么都好,就是太快了。”三人闻言却唏嘘道:“打云南打麓川都是这样,快的让弟兄们还没使出本事来呢。”
“哈哈哈,这就是大家的立场不同了,站在父皇和本王的立场上,简直爱死文英哥了。”朱桢却摇头笑道:“我巴不得他一年就能把整个中南半岛打下来呢。”
“那是,别人打十场胜仗能搞定的事,他打一场就能搞定。朝廷能少花多少钱,少死多少人?”三人苦笑道:“就是跟着他,在记功上太吃亏了。”
“哎,你们也要转变思维了。这中南半岛未来可是你们的封地,是一打好多年,打的赤地千里,人烟灭绝好啊?还是像文英哥这样速战速决,百姓损失最小好啊?”朱桢哈哈大笑道:“什么叫主人翁精神,就是坛坛罐罐碎一个都心疼的精神。”
“嘿,还真是……”王弼三人如醍醐灌顶,不好意思笑道:“那肯定是沐帅这种最好了。这有人的地方才值钱,要是像漠北那样荒无人烟的地方,封我们一万里也不稀罕。”
“哈哈,就是这个理儿。”朱桢笑着点点头,与三人又碰了一杯。
“王爷,能不能给我们透个底儿,这封地到底咋个分法?”王弼心痒难耐的问道:“光听说要在外云南试点,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章程。”
第一一四六章 什么?我是大宗正?
“目前有很多方案,譬如什么终身封邑;世袭封邑;亦或是没有统治权,只是以封地赋税作为俸禄的食邑制……少说五六种。”朱桢便答道:“但具体哪一种为主,还是说几种方案并行,得分区试点后再说。”
“当然是世袭统治的最好了,一步到位。”郭英嘿嘿笑道:“我就是随口说说罢了,皇上和王爷怎么定怎么好。”
“哈哈,你这可不是随口说说。”朱桢淡淡一笑道:“咱们自家人喝酒闲聊不要紧,但这话可千万别在别处说,不然会惹麻烦的。”
“是是,末将晓得。”郭英的酒登时醒了一半,站起来手足无措的不敢坐了。
“坐吧。”朱桢拍了拍他的胳膊,郭英这才神情忐忑的坐下,不停的赔罪道:“喝多了,得意忘形了。”
“好了,这事就过去了。”朱桢笑笑,扯回正题道:“这人嘛,谁都想有个独立王国称王称霸,本王也不例外。但实封真的好吗,你们在云南短则一年,长则三载,难道还不知道那里民情是何等复杂?直接放手让你们管,你们能保证一定管得好吗?”
“不能。”三人摇摇头,打马骡子惊,这下都很老实了。
“何况外云南的情况比内云南更复杂,我们能不能在那里站住脚,还两说。”朱桢沉声道:“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低成本、高收益的统治方式来,这样我们才能把封地传之子孙。要是都干成赔钱的买卖,肯定是不能持久的,坚持个十几二十年,灰溜溜的退回来有什么意思?而且弄不好,物是人非,回都回不来了。”
“是,还是王爷想的长远。”三人能听出王爷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而且王爷说的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儿,远在万里之外的封地到底能不能承载他们想要的东西,谁也说不好。国内又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候混不好了想回来,早就没位置等着你了。
“确实得慎重啊。”胡泉点点头:“咱们之前都想的太简单了,那地方真那么好,也不会留给咱们了。”
“那地方还是很好的,水稻一年三熟,瓜果满山遍野,人不干活都饿不死。”朱桢笑着拍了拍大舅的肩膀道:“本王这个当外甥的还能坑自己的舅舅不成?”
“那肯定不能。”胡泉忙笑道。
朱桢正准备跟他们仔细讲讲每一种方案的利弊,忽然看到马三宝在门口探头探脑。
“什么事?”他知道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却极有分寸。
“王爷。”马三宝赶紧进来,凑到他耳边轻声嘀咕起来。
朱桢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搁下酒盅,对三人抱拳道:“岳父舅舅你们慢慢喝,我有点急事。”
“王爷请便,不用管我们。”三人赶忙起身,胡泉轻声道:“属下陪着王爷吧。”
“用不着。”朱桢摇摇头,朝三人笑笑道:“刚才说的事情咱们改日再细聊,一定会有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