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此时的心情却跟一天前判若云泥了,再没有得意,再没有自豪,只剩下忐忑惴惴,祈求老天保佑,能有奇迹发生了。
但数学没有奇迹……
殿前广场上再次针落可闻,所有人凝神听吴太监宣读成绩道:
“第一名黄观,国子大学;
第二名夏原吉,国子大学;
第三名胡俨,国子大学……”
接连念了几十个都是大学生,朱老板有些不耐烦的打断吴太监道:“你就说名次最高的举子是多少名吧。”
“是,老奴找找。”吴太监赶忙仔细翻找起来,翻了一页又一页,还是找不到国子大学以外的任何一个。
直到十页开外,他才找到第一个举子,忙高声念道:“第六百六十六名,黄子澄,江西举人。”
文武百官闻言面面相觑,这个名字他们都不陌生,正是今科的会元嘛。当然,现在是前会元了。
没想到最厉害的举子,在国子大学都排不进前五百名?
这让文武百官终于直观的感受到了国子大学的实力。
虽然这只是数学一门,要是再综合上另外两门,估计黄子澄的名次肯定还能往前提,但从这一刻起,再也没人敢说大学生是臭鱼烂虾了。
但这些都跟那些举子没关系了。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解释,为何之前会试时算学成绩遥遥领先,复试时却考成这个鸟样子了。
早就等在他们身后的锦衣卫,便直接将这些举子带了下去,针对他们的审查正式开始。
而彭奎、姚川、高成、杨德美、戴云五人,已经先他们一天吃上牢饭了。昨天晚上就把能招的全都吐了个干净……
所以锦衣卫不止将应试的举子带下,还同时抓了朱善张溥以及十八位同考官。
“赵部堂,你也请吧。”毛骧亲自走到赵瑁身边,冷声道。
“唉……”赵瑁长长叹了口气,给朱元璋磕了个头,然后便颓然下了丹陛。
第一一四零章 理直气壮
这场震惊天下的科场舞弊案,审理起来却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查清了全部真相,涉案人员也悉数缉拿归案。
没办法,这种案子参与的人员太多,知情者更是不在少数,根本没法保守秘密。
但让人费解的是,当事的文官除了赵瑁还想推三阻四外,从刘三吾往下,全都很痛快的承认了自己干的那些事……
……
“是的,都是我的主意。”刘三吾立在堂下,对审讯他的信国公直言不讳道:“我们担心楚王殿下肯定出一些只有大学生会做的题目,以此来阻止举人们考中进士。所以我就拜托赵部堂,设法把算学考卷送一份出来,让举子们提前预习一下。”
“好家伙。”汤和都听懵了,问一旁的刑部尚书开济道:“他这话是承认泄露考题了吗?”
“是。”开济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什么‘送一份’,‘预习一下’,这么轻描淡写的,我还以为多大点事呢。”信国公不禁失笑道。
“权衡利弊,比起应试的举人全都落第严重后果,老夫把考题拿给他们预习的行为,确实微不足道。”刘三吾一脸理所当然道:“老夫也做过数学题,知道用这考校举人,就是存心坑人。”
“好像你们读书人的六艺里,也有算术吧?”汤和不确定的问道。
“有是有,但实际上,大部分读书人都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开济尴尬的咳嗽一声。
“楚王殿下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来对付举人们最短的地方,这太不公平了!不公平的较量只是单方面的屠杀,所以我们必须要主动自卫!”刘三吾振振有词道。
“主动自卫?读书人还真是一套一套的。”汤和咧嘴一笑,忽然重重一拍桌子,变颜变色道:“先不说算学这一科。单说经学,那可是你们的老本行了吧?做文章总是你们最长的地方了吧?为什么还要作弊呢?!”
……
在对彭奎、姚川等要犯的审讯中,锦衣卫得知,刘三吾一伙儿除了泄露考题之外,还跟考生们约定了在经学考试时的‘关节’。
所谓‘关节’,就是考官与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来进行作弊的暗号,这也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
宋朝时,文官地位空前提高,科举自然也大行其道。为了避免考官徇私,于是采取糊名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就是把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纸糊上,考卷也有专门人员进行抄写,将誊本交给考官评卷。
按说这样考官就无从辨认考生的身份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快就出现了‘通关节’这种应对手段。具体说就是考官与考生约定好,在某篇文章中加入特定的字眼作为暗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