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怎么看?”太子瞥他一眼。
“我觉得悬。”老六闷声道:“好容易才去了一个中书省,再来个三公府,原先一个掣肘变成三个架秧子的,父皇能愿意吗?”
“嗯,我也觉着够呛。”太子点点头,淡淡道:“我之所以执意加上这一条,一来是好让天下人接受。
“二来,中书省留下的巨大空缺,不是我和父皇多干点就能补上的,总还得有个什么机构帮着皇帝协调六部、燮理朝政。所以得预先为其占个位子,就算最后不设三公府,也会设个别的来代替。”
“原来这样啊。”老六恍然,讪讪笑道:“亏臣弟还替大哥忧虑呢,原来是杞人忧天。”
“哈哈,那可不是,现在正是需要你们给大哥分忧的时候。”太子摇头笑道:“咱们都好好想想,这个代替中书省的机构,该是什么样子的,回头合计合计。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
“我只能听着,”老四却呵呵笑道:“这种事我可没主意……”
“老四,你当年可不这样啊。”太子抬起头来,微笑看着面似粗豪的四弟道:“你当年在父皇面前,跟老三争论治国之道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呢。”
“……”老六闻言瞳仁微微一缩,心说大哥终究是大哥,影帝级的表演也骗不了他。
“那都是当年不懂事,跟老三瞎抬杠来着。”老四略有些尴尬,忙辩解道:“这两年跟老六一起帮父皇办差,才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还是带兵打仗更适合我。”
第八零八章 京里套路深,俺要回农村
文华殿中,气氛有些微妙。
“不是跟我这藏拙?”太子打量着老四,问道。
“真不是。恁不是也常教育俺,人贵有自知之明吗?”老四赶紧赔笑道:
“不说比起恁来,就是比起老六来,文治这方面俺也差远了。”
老六听得险些噗嗤一声笑出来,堂堂永乐大帝说自己文治不如别人,还真是谦虚的过分呢。
忙强忍住笑道:“大哥,人各有志,恁就别勉强四哥了。”
“行。”太子缓缓点头,旋即对老四展颜道:“那过阵子安排你就藩去。”
“哎,多谢大哥!”老四如蒙大赦,欢天喜地道:“臣弟去了北边,一定不给你丢脸!”
“嗯。我信。”太子笑着点点头,又道:“我正在草拟上十二卫的指挥使名单,既然如此,锦衣卫指挥使就换别人了。”
上十二卫的事情,老四和老六是知道的。是朱老板准备借这次分设五府,将侍卫上直亲军改回天子直辖。
初步准备设立护卫亲军十二卫,锦衣卫便是其中之一。
“理当如此。”老四笑着点头道:“这锦衣卫以后太重要了,大哥还是得找个长久的可靠人选。”
“是。”老六也附和道:“我们哥几个干也干不长久,还是要找个长久的。”
“嗯。”太子想一想,问两人道:“毛骧如何?”
“谁?!”老四险些蹦起来道:“那小子不是个反贼吗?那天我险些就把他剁了。”
“哈哈,他可不是反贼。”太子摇头笑道:“他是父皇抚养长大的,不会背叛父皇的。”
“我艹,反间计……”老四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那,那咋不早跟我说?”
“怎么说呢……”太子竟有些踯躅。
“呵呵,早说了不合适。”老六笑着替他解围道。
“明白了。”老四心中嘹亮,一点就透。那时候朱老板要是承认毛骧是自己人,岂不摆明了是在钓鱼执法,故意引诱胡惟庸造反。
现在中书已撤,大局已定,朱老板不在乎区区浮言了,当然要给毛骧公正的待遇。
“……”老四没再继续问下去,心里却翻江倒海,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现在已经很清楚了,胡惟庸谋反,早就在父皇意料中,甚至是他老人家有意促成的。
其实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事后复盘就能清楚的看到,父皇是在去年他炮打吉安侯府,胡惟庸率领公卿逼宫那次,就下定了要废宰相、撤中书的决心。
但废宰相、撤中书这种事情,需要有不可辩驳的充足理由。可能有且只有宰相谋反这一条最合适了。
所以父皇不止杀了胡天赐,还让胡惟庸亲自监斩,就是把他逼上谋反的道路。
之后不管是陈宁调到中书省,还是让丁玉当左都督,亦或是指使毛骧假意接受胡惟庸的拉拢,都是为了给胡惟庸创造条件,树立信心。
估计父皇这个工作狂,突然跑去汤山泡温泉,还拉上大哥一起,就是为了让胡惟庸感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让他早日动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