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他忍不住叹了口气道:“而且地方上的人口田亩、财力多寡这些关键的信息,都掌握在那些地头蛇胥吏书办手中,事情也得胥吏来办。所以才会有人说,皇帝其实是与胥吏共天下。官员不过是朝廷派下去,代表皇帝监督胥吏工作的罢了。”
“对吧,洪武朝的文官,没那么重要的。”道衍笑道:“所以皇上怕得罪武将,怕得罪军队,怕得罪百姓,甚至怕得罪胥吏,就是不怕得罪他们……你说他们闹个什么劲儿?那不是越蹦跶死的越快吗?”
“唉……”刘伯温长长叹了口气道:“衮衮诸公,不如你个和尚看的清楚。总觉得自己很重要,其实他们根本没那么重要。”
“没办法,当局者迷,贫僧这旁观者清罢了。”道衍连吃了八个童子尿鸡蛋,噎得直翻白眼,赶紧端起茶壶,冲嘴吨吨吨灌了一通,这才舒服的喘口气道:
“要是换了贫僧在他们那个位置,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少了自己不行的。但其实把他们全换掉,也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运转。”
说着他嘿嘿一笑道:“再说,贫僧还真不屑于这种小打小闹,我要干就干票大的,惊天动地那种。”
“你胃口倒不小……”刘伯温看着他剥了一地的鸡蛋皮,语带双关的苦笑道。
“那是。”在刘伯温面前,道衍也丝毫不掩饰道:“大丈夫一生一世,轰轰烈烈,岂能跟陈潜夫那帮人一样蝇营狗苟,净干些不光彩的事体?”
“你还真是……”刘伯温哭笑不得的看着他道:“别具一格呢。要是生在乱世,到真有可能做一番事业。”
“可惜我出山太晚……”道衍郁闷道:“皇上这江山打得太快。”
“没办法,谁让有老夫在呢?”刘伯温便淡淡道。
“呃……”道衍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老先生心情大好啊,都开起玩笑来了。看来那胡公子之死,定是出自你的手笔,不然你不会这么轻松。”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刘伯温这点就比目前的道衍高明,不管对方猜的多准,反正没有证据,就是不承认。
因为他除了是个智谋家外,还是个饱经磨难的政治家……而道衍,还什么都不是。
“青田先生真谨慎啊。”道衍当然明白他的想法,不禁赞道:“贫僧要向你学习啊。”
说着他正色问道:“不知先生唤贫僧来,有何吩咐啊?”
原来是刘伯温叫他来的,怪不得他那么自信,一定能进门呢。
“那件事待会儿再说。”刘伯温却摆摆手道:“咱们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聊,你说洪武朝的文官不重要,胥吏比他们都重要……听你这意思,是不看好文官这次的抗争啊。”
“当然不看好,把他们全杀了都没多大影响,他们拿什么抗争抗争?”道衍指指门外道:
“都求到你这个不问世事的老先生门上来了,你说他们有多不着调吧?”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道:“当然,皇上也不可能把他们都杀光。至少国子大学生没顶上来之前,还得靠他们来运转朝廷,坐镇地方呢。他们要是真能拿出鱼死网破的勇气来,前赴后继、舍生取义,估计他们的四个诉求,说不定能实现一两个。”
“就不能都实现?”刘伯温笑问道。
“当然不能了,一二三四都给皇上推翻了,那到底谁是皇帝?”道衍笑道:“这大明朝谁能说了算?反正不是那帮文官……不过贫僧估计,皇上最后还是会答应他们一两件事,调和折中一下的。”
说着他嘿嘿一笑道:“这就是皇上和楚王殿下的阳谋——既然这些改革中任何一项,都会让儒生们沸反盈天,那干嘛不三项改革一起推出呢?再拉上一个攻其必救的的孔庙,看他们怎么选吧?”
第七五零章 乱世佳人楚海王
炭盆上咕嘟嘟炖着蛋,刘伯温在摇椅上微微摇晃,不禁暗暗赞叹。
这道衍和尚确实了得,把老六父子的想法看的清清楚楚……
他昏花的老眼微眯间,眼前猛塞鸡蛋的胖大和尚,变成了半个月前,在这里大嚼辣鸡的庞大老六。
“有位我很尊敬的大喷子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话有点意思……”刘伯温不禁眼前一亮,笑道:
“这么有见地的言官可不多。这人啊,往往长了嘴就不长脑子,是魏征说过的吗?”
“差不多吧。”老六含混道:“我跟父皇讲了这话之后,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宣称要把整个屋子都拆掉……而且关键是这事儿,他真能干得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