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刚想动手动脚,给她来点更过分的。忽然想到张寻真执意要回龙虎山,便哼一声问道:
“不过,你个当道士的,怎么对深宅大院的那套这么熟悉?”
“道士怎么了?我们正一道又不禁嫁娶。”张寻真淡淡道:“一千多年来的天师都姓张,不娶老婆怎么生出下一代来的?
“论起家门恩怨,只有曲阜的孔家能一较高下了。虽然这没什么好夸耀的。”
“那你确实经验丰富。”老六信服的点点头,便问道:“请教真人,我这么提醒我大哥,足够了吧?”
“足够了。”张寻真也点下头道:“其实你这跟明说,没啥区别了,都不能算暗示了。”
“我就不喜欢暗示,万一对方会错意怎么办?万一对方没明白我的意思怎么办?”老六闷声道:“信息传递的第一要务,是准确,明白么?”
“我不明白……”张寻真却幽幽道:“为什么你不跟我这样呢?”
“我乐意。”老六嘿嘿一笑,有问道:“那你判断,我大哥会怎样?”
“贫道怎么能妄自揣测太子殿下?”张寻真便轻声道:“但今天吕妃一直没露面,怕是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但愿如此吧。”老六为大哥这一家子操碎了心。
……
春和宫。
送走了客人后,太子转回宫中,没再去找常氏,却也没去找吕氏,而是径直来到一个守卫森严的小院中。
“太子爷。”守门的侍卫推开院门。
太子点点头,走进院中。
朱雄英的大伴崔太监,赶忙迎出来。
“人都带来了么?”不待他行礼,太子便沉声道。
“回太子爷,都带来了。”崔太监点头道:“吕公公在东厢房,宁娘子在西厢房。”
“嗯。”太子点点头,却没有走进任何一间房。别人不要体面,他还要体面。
“去,分别问他们同样的问题。”太子便低声吩咐崔太监道:“为什么从不禀报,当初太子妃胎儿过大的事情。”
第七三四章 朱允炆
春和宫小院中,天色渐黑。
太子依然没有进屋,只负手立在院中,仰头看着夕阳西沉、暮霭渐重,直到天空被夜色笼罩。
侍卫给他披上了一件披风,在院中挂起了灯笼,却没人敢打扰太子殿下出神。
只有东厢房中,隐隐传来受伤野兽似的呜咽声,令人寒毛直竖。
不知过了多久,吱呀一声,东厢房的门开了,崔太监出来,刚要禀报。
太子却摆了摆手,他赶紧先打住,待侍卫和太监鱼贯出去,无声的关上院门,这才凑近了低声道:
“太子爷,基本查清楚了。宁娘子在娘娘妊娠六个月上,就发现胎儿过大了。”
说着呈上一本医案。
太子伸出冰凉的手,接过来。
崔太监赶紧挑个灯笼,举近了给太子照亮。
朱标翻开一看,这是本专门记录宁娘子为太子妃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医案。拜细节控的朱老板所赐,每一次的记录都十分规范、翔实,清清楚楚。
在去年十月朔日的那一页上,他果然清清楚楚看到了‘疑胎儿过大,当节制饮食,戒甜戒油’的字样。
然后翻到半月后的复查记录上,依然有同样的措辞,且这次加上了一句‘已禀明吕娘娘’。
再半个月后的记录中,‘疑’字已经没有了,确诊为胎儿过大,处方中也加上了汤药和针灸,医嘱上再次强调了要节食戒甜,而且还特别标注了,已禀明吕娘娘和吕总管。
然后,记录就直接跳到临产了。
“最后两个月什么情况?怎么没记录?”太子皱眉问道。
“宁娘子说,那两个月她被魇着了,怕身上带着不干净的东西,冲撞了娘娘母子。”崔太监轻声道:“所以那俩月,是请另一位周娘子替她看的。”
“她到底是魇着了,还是吓着了?”朱标声如寒冰的问道:“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吕氏和吕品器从来不禀报?”
“宁娘子坚称自己是魇着了,老奴用了点手段也不改口。”崔太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道:“她当然会嘴硬到底,一改口,她就要满门抄斩了。”
顿一下,他接着禀报道:“至于吕公公那边,嘴就更严实了。奴婢拔了他的牙齿和指甲,他也依然咬死说是事情太多,忘记禀报了。”
“忘记了?”太子气极反笑道:“堂堂总管太监,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
“是,第一天进宫的小火者也知道,主子的事是天大的事,忘了什么也不可能忘了主子的事儿。”崔太监忙小声附和道:“何况还是人命关天?一定要彻查,查他个水落石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