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页(1 / 1)

('

对他来说这真比登天还难,毕竟登天他还有热气球,写经济学教材可只能靠自己。

好在刘伯温虽然不擅此道,但无书不读,给他从浩若烟海的古籍中,找出了《管子》。

《管子》书中的《轻重》十九篇——这是主要是讲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价格关系的。而且更可贵的是,对这些关系还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因此古代的金融货币学,又叫‘轻重学’。

此外,管仲还有论述财政理论的‘九府法’;论述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本末理论’;论述政府专营盐铁酒榷的‘官山海’;讲宏观调控的‘策乘马理论’;讲扩大消费的‘奢靡理论’……

看得老六不断击节叫好、大呼过瘾。更让他振奋的是,他知道了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两千年前就有先贤,已经描绘出经济学的轮廓了。

只是中国人更擅长通过示例来启发感悟,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像后世西方人那样,喜欢用概念、定理、推论、结论的思维方式来建立体系,所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东方经济学理论。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驾驭庞大帝国的能力。如果没有相对高超的经济管理水平,没有相对合理的赋税理论体系,没有相对优秀财政体系,没有相对有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我们的大一统王朝也不可能动辄存世数百年了。

所以现在朱桢要做的,就是补上这缺失的一环——在管仲、桑弘羊等古代大家贡献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建起来一套不太粗陋的《大明经济学》来。

……

当然,就算脚踩两条船,站在东西方巨人的肩膀上,这依然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朱桢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他知道这个工作的意义和神圣,所以没有贸然动笔,而是先让人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古代经济财政著作进行研读。

结果到现在,他依然只在纸上写下《经济学》三个字,便再无其它了。

“经济学?”刘伯温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看着那三个张牙舞爪的大字。“还以为你会叫轻重学呢。‘以轻重御天下之道’,多有范儿?”

“有范儿是有范,可有几个听过这句话呢?”老六翻翻白眼道:“还是叫‘经济学’吧,经世济民之学,这逼格不一下就起来了?”

“哈哈,好吧。”刘伯温心情不错,难得的没跟他拌嘴,在他身边坐下道:“按说这门国计民生之学应该成为显学才对,可惜管子之后再无大家。就算桑弘羊之流,也是名声不显,只是因为与霍光的矛盾,才以一个失败政客的身份为人熟知。”

“这不是他们的悲哀,这是中国的悲哀,是儒教的罪孽。”老六淡淡道: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嘛。那天我把户部尚书叫来山上问话。堂堂大明财政大臣,居然没听说过‘盐铁大论’,还以为是刚刚发生的辩论呢。在那装模作样说,这些人都是人才,看看能不能为朝廷所用……你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管好经济,搞好财政?那才叫见鬼了呢!”

第六六七章 地道老银币

“对了师父,这本《会计学》还得你来署名。”朱桢一边纲举目张,一边对刘伯温道。

“还来,我已经署名几本了?”刘伯温闻言郁闷道:“也别光从我一只羊身上薅毛啊?”

“是啊……”一旁的罗老师便满怀期待的看着老六,那意思是,我也不是不可以分担的。

“你不中。”老六却不予考虑道:“得是文坛盟主编出来的教材才权威吧。不然人家随便来一句,你个写小说的懂什么轻重,你想得多尴尬啊?”

“当我没说,当我没说……”罗老师恨得给了自己两耳光,真尴尬的要死。

“罗老师,别这样。”老六忙劝解道:“别这样,罗老师,换了我人家也会质疑的,所以非得我老师这种圈子里的泰山北斗才行。”

“我去拉屎……”罗老师伤心的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师父,非你莫属,责无旁贷啊。”老六就开始耍赖。

“唉,行吧。”刘伯温只好无奈道:“反正老夫的名头,都被你盗用不知多少回了。也不差这一回了。”

“这就对了。”老六高兴的将几枚钱币拍到他面前:“再说,署名是有报酬的。”

刘伯温看到那是几枚样式各异的银质古钱,上头布满岁月的痕迹。

“这是什么钱呢?”他好奇问道。

“银币,老银币。”老六看着刘伯温,意味深长道。

“你不是在骂人吧?”刘伯温狐疑道。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