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这里,所有的家人、奴仆都不能再送了。因为按照学规,只有新生可以凭入学手续入内,所有家人、奴仆,都禁止进入国子学。
朱桢便从汪妈手中接过自己的行李,跟四哥一行人摆摆手,汇入了新生的队伍中。
他身材高大,往前看去毫无遮拦,便见前头支着几柄大伞,伞下摆几张长桌,有低品的官员在核对新生的身份。
还有些头戴儒巾,穿着蓝色圆领袍,束青丝绦的国子学生,在一旁协助官员维持秩序,并将新生按照分班带进学中去。
老六仿佛回到了当年大学报到时,但眼下的气氛,可比那时严肃多了。
高年级的国子生,不断提醒这些新来的严禁喧哗。但都是些刚刚鱼跃龙门的年轻人,兴奋之情哪能压抑得住?
所以还是有人小声说话,互相打招呼,声音也不算大。在朱桢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却引得那帮四年级的老大哥横眉冷对,把说话的人直接从队伍里拎出来,带进去也不知做何惩罚去了。
其余人等这才噤若寒蝉,长长的队伍鸦雀无声,只有国子学官员问话时,被问到的新生才敢开口回答。
‘好斯巴达的地方……’老六不禁暗叹,幸亏已经做好了安排,不然自己堂堂亲王,非得在这里阴沟翻船不可。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轮到他上前了,老六赶紧将准备好的文书奉上。
那国子学官员拆开封口,抽出里头盖着鲜红大印的禀帖念道:
“洪七,江西南昌府南昌卫军户,江西南昌卫学选送。”
“……”朱桢闻声一阵无语,其实自己原先的化名一直是洪锷的,洪七是自己在丐帮的名号。
老头子不用前者用后者,至少说明两件事。一,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二,说明四哥的猜测没错,自己这趟遭遇,就是当丐帮帮主换来的。老头子要脸了,不愿意提要饭那茬了……
看来,他当全国丐帮总总帮主的梦想,只能从遗愿清单里划掉了。
不然老头子这次能送自己来上学,下次还不知把自己往哪送呢……
第五八四章 同舍皆奇才
这时,另一个官员从新生花名册里找到了他的名字,高声念道:“洪七,正义堂甲字班。”
一个手持‘正甲’牌子的高年级学生,便让他站在自己身后。
待到凑够了十二个人,便领着他们进去,来到正义堂甲字班向博士和助教行拜师礼,奉上束脩。
束脩就是学费,每名学生一匹绢,一捆肉干,一壶酒。
但这些都不是给学校的,而是给各自的博士和助教的。这是为了符合古礼,才保留下来的规矩。
事实上,国子生在国子学上学,非但不用交学费,一应膳食炭火、衣裳被褥、纸墨笔砚概由朝廷供给。
而且正旦、元宵等节令,皇帝还赏赐节钱。学生归乡探亲,朝廷亦赐给路费。
已婚国子学生,朝廷甚至赐粮供养其妻儿。这还要感谢马皇后的恩典。
一次她陪朱元璋视察国子学时,看到很多生员已经年龄不小,便问他们是否成亲。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马皇后道:
“太学生可食宿于太学,而他们的妻子无所仰给,这怎能不叫他们时时牵挂呢?”
从此朱元璋便给已婚国子学生家中赐粮。马皇后还亲自督办,建立了专用于此项的粮舍,故此粮舍称之为‘红仓’。
由此可见,朱老板对这国子学是何等上心。给学生们的待遇之优厚,完全就不像他的手笔。
但这正说明了朱元璋对国子学寄予了何等厚望,希望他们能成长起来,挑起朝廷的大梁,彻底改变官场的污风浊气……
……
拜师礼后,助教便分给每个学生一块竹牌,上头正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和班级,背面则是他们的宿舍号。
“去把行李放进学舍,舍中有高年级的学长,担任你们的舍长,务必听其教诲,不得有违。”那位姓侯的助教沉声道:“另外不允许私自更换号舍,不得擅自进入内院,更不可无故离开学院。听明白了吗?”
“是。”众新生忙唯唯诺诺的应下,这才跟着学长鱼贯而出,来到后院。
后院是整个国子学占地最大的一片,密密麻麻全是一排排的学舍。
进了这片区域,那一直不苟言笑的率性堂学长,也终于有了笑模样:
“在这一片,还是可以说笑的。不过别打架,别结社,更别乱议时政,不然被送去绳愆厅,往红板凳上一趴,竹条往腚上一抽,可就斯文扫地了。”
“啊,还有体罚?”有人惊呼一声。
“你是官生吧?民生就不会问这种问题。”那学长笑道:“国子学里不光有鞭笞,犯规严重者甚至会被开除、充军、枷号乃至杀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