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进山之后,将成为一无后勤,二无后援的孤军,太危险了。”邓愈又道。
“对吐蕃各部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没有后勤,没有后援,而且还扶老携幼、带着牲口,比我们的处境还难。”又有一个将领分析道:
“他们靠的无非就是忍耐,他们能忍,我们就不能忍吗?”
“没错,吐蕃七八万人进山,他们走不了多远了。这么多人也肯定会留下痕迹,我们衔尾而追。一定能追上他们的!”
“好吧,大家说的有道理。”邓愈终于点点头,像是被说服了一般,沉声道:“我意已决,进山追击!”
“遵命!”众将领激动抱拳,轰然应声。
“都先下去吧。”邓愈摆下手,跟着下去的老二道:“洪灏,你留一下。”
“嗯。”老二站住脚,待众将退下后,闷声问道:“干,干啥?”
“给你个重要的任务。”邓愈沉声道。
“行,请,请将军吩咐。末,末将保证完成任务。”老二一听来了精神。
“大军入昆仑,人吃马嚼还好说,最需要充足的棉衣,不然夜晚的低温,就能要了将士们的命。”邓愈便道:“所以,本帅命你立即动身赶往兰州,征调两万身棉衣!”
“遵,遵命!”老二顿感责任重大。
邓愈又拿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件,递给朱樉道:“把这个交给宋晟,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是!”秦王双手接过信封,贴身藏好,告退出去。
看着他异常魁伟的背影,邓愈轻叹一声:“殿下,得罪了。”
……
决定进兵之后,西征军的将士们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谁都知道前头是千难万险,准备的越充分,越有生还的可能。
邓愈也没有急着进兵,而且每天让伙夫给将士们蒸大馍馍吃。一是等棉衣。二是尽可能让将士们多挂点膘,他有丰富的经验,知道最后肯定是要挨饿的。现在多挂点膘,将来也能多挨一阵子饿。
最后还有点险恶的心思,就是让躲进昆仑山的吐蕃各部先消耗消耗。等大军进兵的时候,说不定他们已经开始饿肚子了。
就这样一直等到六月底,后方的两万件棉衣送来了,大军也到了该开拔的时候。
看着一脸憨笑,向自己复命的秦王,邓愈眼珠子都要瞪下来了,忍不住大声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俺,俺不该回来吗?”老二憨笑道。
“你没把那封信给宋晟吗?”邓愈追问道。
“给,给了呀。”老二憨笑中透出一丝狡黠道:“不,不过他没看到信上的内容。”
“为啥?”邓愈不解问道。他的信上命令宋晟,不管是软禁还是硬绑,都不许秦王再回前线,否则军法是问。
“泡,泡水了。烂成浆糊了。”老二一本正经道:“俺,俺就传达了大帅的意思,宋,宋晟还算给面子,没,没为难俺。”
“艹……”卫国公罕见的爆了一句粗口。
大意了,真是大意了。早知如此,就该另派人送信的。
只是谁想到这一脸呆滞的黑大个,居然也藏着鬼心眼呢?
“岳,岳父,俺知道你想干啥。”朱樉方脸上浮现出坚决的表情。“但是,大,大明的皇子,不,不能当逃兵!”
“唉……”邓愈无可奈何的摆摆手道:“罢了,你要是有个闪失,老夫也抹脖子就是,归队吧。”
“哎!”朱樉乐颠儿道:“岳,岳父放心,父皇说俺命长着呢,不会有事的。”
“啊?皇上还这么说过吗?”邓愈不解问道。
“对,对呀。俺爹揍俺的时候,都,都说祸害万万年……”朱樉自豪的丢下一句,转身去了,只留邓愈在风中凌乱。
……
洪武十年,六月二十九。是邓愈大军再度开拔的日子。
河州城外,两万精挑细选、养精蓄锐的将士,森严列队,整装待发。
一身戎装的卫国公、征西将军邓愈,在众将簇拥下,登上点将台,对将士们做了简短的誓师讲话:
“将士们,我们跋涉三千里来到河州,却一箭未发、寸功未立,你们甘心吗?”
“不甘心!”将士们山呼海啸道。
“我们的敌人就躲在那莽莽昆仑之中,”邓愈指着西方巍峨的群山道:“想让我们知难而退,我们能让他们得逞吗?”
“不能!”
“好,我将率你们追入昆仑山,不管多少艰难险阻,也要找到他们,消灭他们!让吐蕃永远臣服天朝!你们是否同去?!”
“同去!同去!”将士们的吼声惊天动地。
“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李靖徐世绩,宋有……现在轮到我大明了,不可让前朝独美!”邓愈抽出宝剑,指向西方,咆哮道:“将士们,建功立业,功比汉唐的机会就在眼前,出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