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1 / 1)

('

‘又苦又麻,狗都不喝!’充妃娘娘满心嫌弃,她有一百种美酒呢,干嘛要自虐?

混不似刚才那副久旱逢甘霖的模样了。

……

简单用过早膳后,母子便一起出门了,这会儿天还不亮呢。

胡充妃要去坤宁宫给皇后拜年,楚王殿下则往乾清宫找他爹。

给父皇拜年之后,朱老板便领着他的十二个儿子,还有亲自抱在怀里的皇长孙,浩浩荡荡向太庙而去。

与其说是去祭祖,更像是去跟他爹娘炫耀。

朱桢亦步亦趋跟在五哥身后,回头瞅瞅自己那一串小弟弟,也是满震撼的。

在大本堂最小的是老八,但后头还有老十鲁王朱檀,老十一朱椿,老十二朱柏,老十三朱桂。

其中最小的朱桂,只比皇长孙大三个月……

不得不佩服父皇,在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之余,还能抽出空来生出这么多孩子,真是龙精虎猛。

“我们的弟弟真多啊……”四哥也感慨一句。

朱桢心说,我们还有一半的兄弟没出生呢……

“是,是啊。俺都快记,记不住名儿了。”二哥也感慨道。

“那你都叫弟弟呗。”朱棣给他出主意。

“好,好主意。”

“五百。”三哥白了两人一眼。

……

到了太庙,皇帝、太子和皇长孙在前,秦王领着十个弟弟在后,跪地给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上香,敬献供品。

朱桢偷眼望去,只见在享殿接受供奉的四位先帝,分别为——

仁祖淳皇帝讳五四,这是他爷爷。

熙祖裕皇帝讳初一,他曾祖。

彝祖恒皇帝讳四九,他高祖。

德祖宣皇帝讳百六,他五世祖。

再想到自己父皇原名重八,这起名还真有家族特色。

……

祭祖之后,朱元璋带着儿孙返回奉天们广场,举行元旦大朝。

这是一年最隆重的大朝会,仪仗也是最高规格的,甚至还拉出来四头大象,让没见过世面的小皇子们大饱眼福,几个还没封王的小宝宝,还咿咿呀呀想要上去摸。

哥哥们赶紧抱走小宝宝,以免被大象一鼻子卷走。

除了这个小插曲,朝贺礼仪还是十分庄重的。仪卫威严气派,公卿百官整肃、各国使臣毕恭毕敬,尽显上邦大国气象!

此外,还有凤阳来的老乡亲们,代表黎民百姓给皇帝陛下拜年。

奏乐声中,朱元璋步履沉稳的登上金台帷幄,在金漆龙椅上端坐,接受万邦万民的新年朝拜!

但他已经不会再像刚当皇帝那几年,陶醉于这些宏大的仪式带来的成就感了。

俯瞰着那成千上万的俯跪在面前的臣子,他却想起了自己十六岁那年的春天……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全家八口人饿死了四口,剩下他自己、二哥、大嫂和侄儿只能被迫分开,各自逃难……

第四十三章 凤阳花鼓

奉天门广场上。

山呼海啸的朝拜声中,朱元璋想的却是,三十年前这时候,元大都的皇宫里,也一定在上演同样宏大的仪式吧?

蒙元的君臣肯定不知道,也不会在乎,这个姓朱农民家的悲剧。

而现在,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悲剧正在上演?

想到这,朱元璋便如坐针毡,甚至对这种靡费巨万的宏大仪式,生出丝丝厌恶。

‘咚咚锵、咚咚锵’,直到熟悉的花鼓声响起,才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朱元璋寻声看去,只见眼前广场上,多了一支穿红挂绿的凤阳花鼓队。

这是洪武朝的保留节目了,每年乡亲们进京给他贺岁,就会在大朝会上给皇帝来一段他最爱的凤阳花鼓。

前奏过后,花鼓队便载歌载舞表演起来。花鼓手都是全凤阳挑出来的金嗓子,一开腔就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好,好,真好!”那新编的花鼓戏,正唱在一干淮西勋贵的心痒处,听的他们喝彩连连。

就连朱元璋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吩咐请这些老乡亲留下,陪自己用午膳。

……

早朝散后,就已经快晌午了,一众凤阳老乡被领进了华盖殿。

华盖殿中,数条长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各式美酒,乡亲们还没落坐,皇帝便驾到了。

慌得乡亲们赶紧跪地,高呼万岁。

朱元璋笑容可掬的从后殿转出,亲手扶起老乡亲。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