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落,但见他身形闪动,恍若流星划空,升上祠堂的瓦面,掠过另一座房屋的瓦脊,冉冉消逝在夜色茫茫中。
水妖久久方神魂入定,扶起乃兄向一名爪牙道:“徐雄,你赶快到中峨山去报信,必须赶在吴小辈的前面,将咱们失手的情形禀知施老前辈,要他们小心提防。吴小辈的艺业虽不可测,人更机警绝伦,叫他们不可大意,快走!”
徐雄应喏一声,奔出村口,沿小径赶至官道,向南急步飞赶。
秋华并未远走,他从侧方绕回祠堂侧方潜伏,听得真切,心中暗暗冷笑,从村西绕出,追踪徐雄南行,保持半里地的距离,穷跟不舍。
天色破晓,徐雄进入了嘉定城,径自直奔西门,踏上了西行小径。
嘉定至峨嵋城没有官道,只有一条小径,全程七十里。中峨山在峨嵋城的东南约三十里,在州县交界处,到中峨山不需先到县城,到县城等于多走三四十里冤枉路。
州西三十里,有一座壁立如屏,高可百丈的玉屏山,山下有一座盐泉乡,从乡西南岔出一条小径,可抵中峨山。
比起峨嵋山,中峨山一无是处,游客罕至,荒僻得几乎渺无人烟。山的高度比峨嵋山低了一半,因此峨嵋山称为大峨,还有一座小峨山,也叫三峨山,在中峨的东南,比中峨又低一半。三座山尾脊相连,统称三峨。
徐雄出了盐泉乡,已是巳牌初了,浑身汗湿,真力不继,一面走,一面啃着在盐泉镇购卖的干粮。脚下比常人快不了多少,无法再赶啦!
前面不远的松林前,一个青衣人正躺在近路处假寐。
第四十三章混进古洞穴
徐雄赶了五十余里长途,早已经疲乏不堪,亟需歇息。本来他可以在盐泉镇歇息进食,但是重任在身,不敢逗留,怕被自己的弟兄发现,日后禀知沈二爷,他吃不消,因此买了干粮一面吃一面赶路。
他看到前面松林下有人倚树假寐,是一个青衣人,似乎睡得正甜。走近后,看清这人是个脸貌英俊而身材雄伟的青年人,年约二十岁出头,挽发结而不带头巾,穿一袭青短袄灯笼裤,手中握住一具长布卷,腰部垫着一个小包裹,上身倚在树干上,好梦正酣,一眼便可看出是个武林人,长布包内如果不是剑,必定是刺钩一类直的兵刃,不会是弯的刀。
疲乏这玩意有不可思议的传染性,看见别人打哈欠,自己也跟着办,看见别人歇脚,自己便会情不自禁想躺下来歇息歇息。他这时疲惫万分,看青年人睡得香甜,立即诱发了他歇息的欲望,脚下似乎沉重得迈不起步啦。
他在青年人的右首另一株松树下一躺,地面的松针厚约寸余,在疲劳过度的人来说,躺在上面真是舒服极了,令人有飘然羽化的感觉。
疲劳固然难捱,但饥渴更难抵受,他虽躺下了,但仍不放弃进食,一面啃着味道不佳的干粮,一面喝着水葫芦中的水,不然便难以下咽,干粮不是可口的食物。
正进食中,身侧丈外的青年人突然醒了,双手左右伸张活动筋骨,打个哈欠扭头相望,突然在身旁取出一个荷叶包,扬了扬笑道:“老兄,我这儿有些卤菜。此地的干粮恶劣得紧,没有菜的确是难以下咽,接着啦!”
声落手扬,荷叶包抛出,徐雄本能地伸手,赶忙接住说:“谢谢,兄台以食物相送,你自己……”“我已酒足饭饱,别客气,四海之内皆兄弟,区区一包菜食,不劳言谢。”
徐雄不再客气,解开荷叶包,取出半只卤鸡,大口猛撕,一面吃一面说:“在下姓徐名雄,本城人氏,兄台贵姓大名,能见告吗?”
“兄弟姓秦,河南人氏。”青年人信口答。
“河南人,到敝地有何贵干?”
“昨天在州城碰见一位朋友,承告敝下的一位前辈老朋友在中峨山有事,因此赶至中峨相寻。”
“贵友是……”
“说起来名号响亮,江湖人对他老人家并不陌生。”
“他是……”
“独臂翁施老前辈。”
“哦!他……他与秦兄……”
“忘年之交,有两年没通音讯,听说他到了中峨,兄弟很想见见他。”
吃了别人的东西口软,徐雄一面撕咬着鸡腿,一面说:“偌大的中峨山,你到何处去找?”
“听说他在仙穴附近,问问人不就行了?出门人路挂在口边,附近岂会没有知道仙穴的人?”
“附近十里内没有人烟,到仙穴的小径早已湮没,你向谁问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