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十月八日,广东水师逮捕了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
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将其称为英国船,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并向英国道歉。
实际上该船的执照于9月27日已期满失效,清军上船时也并未悬挂英国国旗。
两广总督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
之后英国提出修改《南京条约》亦遭叶名琛拒绝。
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
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
29日,英军攻入广州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
之后法国也借口“西林教案”对大清宣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早在一个多月前,英国驻上海公使包令宣布英租界戒严,严禁任何物资流出租界。
之后法国驻华公使布鲁诺法租界同样戒严。
虽然美国并未对大清宣战,但是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在包令同布鲁诺二人的压力下,只好宣布美国也不会将任何物资流出给清廷。
于是傅善坤向美国采购的那批军火也无法运出租界。
原本租界的英法军队是想等到广东的英法水师北上之后,再配合他们夺取吴淞炮台。
可是太平天国又开始发起东征,开始围攻常州同杭州等地,让英法等国感到了压力。
上海已经在傅善坤手中了,若是让太平军再控制吴淞炮台,那么租界就相当于被太平天国全面包围了。
对于英法两国来说实在过于被动了。
于是两国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突袭吴淞口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