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三月,汴京,宣和殿外的长街上依旧车水马龙,市井繁忙,然内阁大臣们的心情却与这表面繁荣截然不同。蔡攸急匆匆地走过殿廊,眉头深锁,心事重重。宫内的烛火在明暗之间摇曳,投射出他焦急的神情。他方才接到了张邦昌递上的奏折——报告中提到的「魔教」正在河北与京东地区大规模招募流民,甚至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出海。而这些百姓去的地方,正是朝廷此前视为荒蛮之地的海外岛屿。
「怎么可能?魔教真有这等手段,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吸引到上百万的人口?」蔡攸心中不禁暗暗自问。
殿内,蔡攸缓步走到王黼面前,沉声道:「王相,方才张邦昌呈上的奏折你也看了。河北、京东、淮北,流民纷纷远走海外,照此下去,朝廷如何安民?」
王黼捋了捋胡须,面色凝重,随手将手中的奏折合起放在桌案上。他抬头看向蔡攸,声音低沉:「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流民不过是去荒岛求个生路,但如今看来,那些岛屿不仅能容纳数十万人,甚至还能让他们养家糊口,过上安定日子。」
蔡攸心底的疑虑愈发深重,便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评估这些岛屿的价值。听闻耽罗岛、虾夷岛、小琉球岛如今都已成为方梦华的据点,她不仅在招募流民,还设法将这些地方发展成有组织、有秩序的领地。」
王黼点头,神色愈发严肃,「我也有此意。只是这件事并非我等能独自处理,朝廷必须重新审视方梦华及其势力。她所控制的那些岛屿,不再是之前我们所轻视的‘蛮荒之地’。」
蔡攸沉默片刻,目光转向窗外。汴京的天色渐暗,城中的繁华映照在他的眼前,但这些喧嚣与朝廷目前面临的困境显得如此遥远。蔡攸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单独应对方梦华日益壮大的海外势力了。
「此事不能拖延。」蔡攸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我要请父亲出山,请他为朝廷指点迷津。」
王黼眉头微蹙,却也深知老狐狸蔡京的智慧仍是朝廷所不可或缺的。他缓缓点头道:「如今局势复杂多变,蔡老若能再次出山,或许能为我朝稳住局势。」
当天夜里,蔡攸便派人火速前往蔡京隐居之处,将朝廷面临的窘境告知其父。
这位曾经执掌朝政的老臣如今须发斑白,步履稍显缓慢,但眼神中仍透着当年那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深思熟虑的智慧。
蔡京进入宣和殿时,蔡攸已经在殿内等候多时。见到父亲进来,蔡攸赶忙起身迎接,行礼道:「父亲,朝廷局势危急,孩儿无能,只得请您再次出山。」
蔡京淡然一笑,摆了摆手,示意蔡攸坐下。随即,他在正座落定,抬眼看向站在一旁的王黼,开门见山道:「老夫已听说海外流民之事,不知你们对此如何打算?」
王黼神色凝重,站起身拱手答道:「蔡老,方妖女招募流民,发展海外岛屿,短短时间内便让上百万人口流失。我们以为,那些岛屿不过是荒地,但如今看来,那里竟然能养活如此多的百姓。这不仅仅是流民的问题,更关乎朝廷对这些领地的统治力。请蔡老指点迷津,如何处理此事?」
蔡京沉思片刻,问道:「你们是否调查过那些岛屿的实际情况?知晓其富饶程度?」
蔡攸摇了摇头,叹道:「父亲,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岛屿了解有限,才会至此局面。过去我们总认为海外不过是荒凉蛮夷之地,连朝廷都没有真正重视过。如今方梦华控制了耽罗、虾夷、小琉球,甚至让这些地方成为了她的根基。」
蔡京微微眯起眼睛,露出一丝沉重的神情。他缓缓道:「看似荒凉的土地,往往蕴含着潜在的财富。若是方妖女真能在这些岛屿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体系,那她的威胁已不止于流民。我们必须尽快摸清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否则大宋失去的,远不止这上百万的人口。」
蔡攸见父亲如此表态,忙说道:「父亲说得极是。孩儿正准备派出密探,前往那些岛屿详细调查,尤其是『北海道』和『冲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