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华在赵府的小院中与李清照对坐,屋外秋风轻拂,几片落叶随风飘进院中。李清照手中捧着一本诗集,抬头望向方梦华,微微一笑。
李清照:「妳这几日精神好了不少,看来在这里住得还算舒心。」
方梦华:「全托居士的照顾,我才得以喘息。日子虽短,却是静心之所。」
李清照:「青州虽是小地,却也有些韵味。只是,梦华姑娘这番行踪,也未免太过波折。我虽常闻‘万女侠’之名,却未曾想到有朝一日竟能相识。」她轻抚桌上的茶杯,眼神中透出几分好奇,「江湖中传闻妳行侠仗义,却为何隐匿在此?」
方梦华沉思片刻:「所谓江湖险恶,我也不过是避风之人。北方的形势复杂,不便久留。更何况,‘万女侠’之名,不过是我在北地的假托,实在惭愧。今日得见居士,不敢再隐瞒。实不相瞒,我的真实身份是江南明教教主。」
李清照惊讶地放下诗集:「江南明教?久闻其名,却未曾料到竟与妳有如此深的渊源。江湖中人常言明教善恶莫测,然我素来不信流言。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她眼中透出几分佩服,「梦华姑娘年纪轻轻,竟能肩负如此重任,实在令人钦佩。」
方梦华叹了口气:「教中事务繁杂,我也不过是恰逢其时。只盼此身能为教中百姓谋得一份安宁。然今日风波不断,我实在不愿牵连赵府。居士若不嫌弃,我愿在此多留几日,整理思绪后再做打算。」
李清照轻笑:「何须如此见外?妳我既然一见如故,便无须避讳。何况,明诚出门在外,家中正是清冷,有妳在此,倒也不至于寂寞。」她顿了顿,语气中透出几分忧虑,「只是妳要当心,既然他们已知妳在此,恐怕青州不久也会不太平了。」
方梦华点头:「正因如此,我才要尽快做出决断。只是,此地人心复杂,朝堂与江湖错综纠缠,想要脱身并非易事。」
李清照凝神片刻:「若是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赵府虽无大权在手,却也能为妳提供些许便利。」
方梦华微笑:「多谢居士。妳我虽初识,却已如旧友,真是天意。」
李清照轻轻点头,两人对视而笑,彼此之间的信任已逐渐加深。院中,一片安宁,仿佛外界的风波与她们无关。然而,方梦华心中明白,这份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她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制定出新的行动计划,才能继续自己的旅程。
方梦华在赵府中漫步,细细打量着各类珍贵的秦汉魏晋时代的古董,这些文物无一不承载着千百年前的历史沉淀。她不禁感慨,这些古物与自己所处的宋朝虽然相隔千年,但又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这种对过去的探寻与敬畏,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宋人的视角这些东西距离自己千百年,就像自己初见宋朝一样。而能支撑考古学萌芽兴起的当然是「那些是古代,跟我们当代不一样」的心理基础。
在赵府的时光,让方梦华有了更深的感悟。她意识到,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确实达到了一个顶峰,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度上。作为一个穿越者,她深知后世对这个时代的评价,正如历史学家陈寅恪所言,「中华文明历千年之发展,造极于赵宋之世。」当今官家赵佶上台前所接手的1100年的北宋,人均粮食产量和铁产量换算经济水平都是1840前的顶峰,明朝永乐盛世和清朝康乾盛世都不曾再达到过。社会思想开放程度更加是,这个时代是两千年王朝时期仅有的没有宵禁开放夜市,小娘子们可以抛头露面出来逛的时候。
宋朝的繁荣与开放为方梦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窗口。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幸穿越到这个时代,正是赶上了一个可以施展抱负、推动历史进程的机会。如果是后来的明清两朝,社会风气封闭、女性缠足的习俗盛行,方梦华恐怕连走出家门的机会都难以拥有,更不用说施展抱负了。
她暗自决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独特优势,帮助这个古老的国家走上近代化的正轨。她明白,宋朝虽然在某些方面显现出衰退的征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像她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来推动变革。正是这种历史使命感,促使她在这个繁华而又脆弱的时代中,坚定不移地迈向自己的目标。
方梦华与李清照的交流,从文学、音律延展到了李清照夫妇最为热衷的考古研究。这一话题引起了李清照极大的兴趣,她的目光闪烁着好奇与渴望,仿佛看到了一个未知的历史宝库正等待着她去发掘。
两人坐在幽静的内堂,微风拂动着窗帘,周围的古董字画映衬着她们的对话。方梦华一边抚摸着手中的茶盏,一边缓缓说道:「李姐姐,我听说妳和赵大人对考古颇有兴趣。我这里倒有些线索,或许能助妳们在这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