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临近午后,调度组打了内部调配通知。
祁眠刚完成上午的核算,准备去后台登记组内审批,却被系统拦住:“请优先处理新派发任务。”
他点开一看,是一段接口格式异常清理,主导单位是三组,协作者标注着他的编号。对方主控写着两个字:曹峤。
祁眠听过这个人。
中层监理,三组的资深骨干,脾气不太好,审核极严,过去几次系统内部互调他都提过意见。
他没多说,点了“确认”,下午他到了三号资料站。
曹峤已经在,他靠在操作台旁,正在输入数据,听见门响也没抬头,只说了一句:“你动作快点,别拖。”
祁眠“好”了一声,走向另一台终端。
曹峤没看他。
祁眠接入终端接口时留意了一眼数据,是典型的参数漂移造成的字段错位,没有太复杂的逻辑嵌套,只是清理起来比较烦。他调整了一个静态波段,又往下滑调试输入格式。
整个过程不算难,但曹峤的语气很紧。
“你别自动推送,先发草稿给我。”
“我这边要接其他段数据,你别抢接口。”
“你那格式是你主系统带过来的?那边调过来的人就这个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祁眠听着,没说话。每句话都不带脏字,却都带着一层硬邦邦的“你是外调的、你不配带判断”。
他本来也不是好争的性子,只沉默着做事。
第二天,情况更明显。
他按照原协议提前设了一套对接逻辑,发过去五分钟,曹峤回了一句:“你这套思路就是废的。”
“撤了,别让我再看见。”
祁眠指尖顿了一下。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羞辱”,但他知道这不是工作语言——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上下打压。
更深一层的讽刺是:他说“别让我再看见”。
——可这段流程,是祁眠写的初版模板。
他照着别人的系统改,结果被反过来呵斥“你不该出现”。
祁眠没说话,只静静地把那段草稿从草稿区删掉,重新排了最基础的兼容格式发回去。
曹峤没再多说,但也没表扬,只是哼了一声,转头去接电话。
那天下午,祁眠状态不好。他明知道自己没错,却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对方地盘上。他不习惯争,也懒得吵,可那种“你得听我,不然我就让你难堪”的感觉,在工作界面里异常刺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他想起沈砚处理指令时那种语气,简短、明确,从不否定下属处理结果,哪怕他要重来,也会只说一句:“再试一次。”
而曹峤——
“别让我再看见。”
这不是对工作结果的否定,是对“你这人不配出现在这”的警告。
祁眠关掉终端,出去洗了个手。
洗手池边的镜子照出他额角发丝有点乱,他低头冲了把脸,水滑进脖颈,凉得一下让他回神。
等他回去,曹峤正好走出去接电话。
终端还开着,祁眠看了一眼,那条他删掉的指令草稿被调了出来,顶上写着:
【初版结构有参考意义。】
——是他用的那一版。
他坐下,没动,只慢慢将新的格式重新设了一遍。
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祁眠抵达工位时,他的终端里收到一封简报调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三号系统协助任务重构,原监理退出,主控变更为沈砚组。】
【系统原因:权限划分重构。】
祁眠看了一眼,指尖轻点确认。
他没有问为什么。
当他走进七号资料站的时候,沈砚已经在了。
桌面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水,温热还在,手边是他一贯用的逻辑投影终端,数据正缓慢加载。
他抬头看祁眠:“来得挺快。”
祁眠没动声色:“新任务没说是谁主控。”
“那现在知道了。”
祁眠走过去,把外套搭在椅背上,没问更多。
沈砚看着他打开终端,启动数据输入。半分钟后,他忽然开口:
“你那套初版,留着。”
祁眠顿了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看了,挺清楚。”
他语气平淡,像是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祁眠心里知道,他没看流程,只看了他在流程里是怎么被否定的。
他以为沈砚不会说这件事。
但沈砚还是说了。
说完之后,他又加了一句:
“以后不需要再听他那种人说话。”
“你判断不对,我会告诉你。但别人不能。”
新任务开启得很顺利。
沈砚没说什么,只是把工作流程重新梳了一遍,删掉原系统残留接口,把祁眠的初版格式挂进了主控区,并默认了预设规则。
没有多余一句话。
但祁眠知道,那不是默认格式——是沈砚在系统层面,把他的处理逻辑设成了“唯一合法路径”。
那天下午,他们只说了不到十句话,全是工作语言。
可祁眠回到房间时,打开终端重新看流程文档,眼睛盯着那行“由017-5号格式取代原三组数据结构”的系统备注,指尖却一阵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