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朝局,本就已是外忧内患,若是北梁再大举入侵,这局面该如何收拾?
按照薛文律之言,若是北梁真的能够居中调停,并且能够恪守停战一年的诺言,对于朝廷来说,简直是大好事啊!
朝廷可以有一年的喘息之机慢慢平定内乱,安稳朝堂,肃清官场,重整兵马,而后再做打算。
至于北梁的盘算大家当然也很清楚,他们的确如建宁侯预料的那般,试图将雨燕州占据,从而通过雨燕州这个傀儡,搜刮民脂民膏,供其享乐而无需费心劫掠。
但一年之期既过,届时我们收回雨燕州便是,又有何惧之有,难不成大军压境,区区一个雨燕州还能顶得住?
盘算着这些念头,众人也理解了此刻前列的重臣高官们那份沉默背后的思量。
既然有此思量,又怎么好将北梁的狼子野心定性。
高坐龙椅的东方白暂时还想不明白那么深邃的事情,他悄然扭头,看向一旁。
德妃也微蹙着眉头,显然是在心头衡量着。
被赐了座的苏老相公眼皮微抬,看着薛文律,“贵使远来,还是先吊唁先帝吧,我大夏以忠孝为本,礼义为先,这等利益之事,还是容后再议吧。”
不少原本准备出列建议先请北梁使臣回驿馆稍歇,等待定夺的人,瞬间感受到了自己和苏老相公之间仿若鸿沟般的差距,在心头肃然起敬。
而这番话,也让薛文律无力反驳,对方拿大义礼节压人,自己总不能真的拍着胸脯说一声,【我,蛮夷也】吧?
“此言甚是有理,外臣这就先去吊唁贵国先帝。”
他微微欠身,“不过还请太后娘娘务必于今日给外臣答复。”
“大胆!”
李天风直接冷声一喝,“我朝行事,自有章法,安有你指手画脚的份儿!”
不料薛文律半点不惧,只是淡淡道:“贵国行事如何外臣自然管不了,但是外臣只想好意提醒一句,过了今日,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说完他再度欠身,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这位进殿以来,一直温文尔雅得不像个北梁蛮子的年轻人,在这一刻,终于露出了草原狼狰狞的面孔和尖利的獠牙。
身后的耶律文德和元文景看着骤然安静下来的大殿,心头大呼过瘾,同样行了一个抚胸礼,转身跟了出去。
外人离开,大殿之中才重新有了声音。
一个朝臣出列,“太后、陛下,臣以为,北梁之人实是暗藏祸心,然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我朝内患未平,又变生腋肘,再添新乱,北梁在北,坐拥雄兵,虎视眈眈,若其挥师南下,社稷恐有倾覆之虞。望太后三思。”
“荒谬!”另一个朝臣出列,高声道:“太后、陛下,北梁狼子野心,图谋我雨燕州之地!以当下为界,一年不动刀兵,则雨燕州全州俱失。雨燕州若失,则失东面天险,北梁人可长驱而入,遗祸后世!此议绝不可行!”
“你说的这些谁不知道?但是我说了,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北梁大军入寇,在本就危如累卵的局势上再添一把火,以至于社稷倾覆,丢掉一个雨燕州又算什么?更何况,丢掉了又不是收不回来,一年之后,大军自可从容而收之!”
“你说收就收?那是整整一个大州啊!那是有着广袤地界和天险的雨燕州,你知不知道他有多大啊?那得让多少将士填进去多少性命才能拿回来啊?你以为就你在这儿嘴皮子一翻就能收回来吗?”
“那现在就不死人吗?北梁如果倾国来攻,我们难道就不死人了吗?那要死更多的人!而且我们还没有准备!”
“不错,我也认同这个论断,所有的事情都要结合实际来看。如今我们内忧外患,连兵员都凑不齐,若是真的与北梁开战后果不堪设想,但同样,如今太后仁德陛下圣明,众正盈朝,一年之后,内乱平息,天下大定,兵精粮足,自可轻松收服雨燕州,岂不正好?太后、陛下,臣以为,当同意北梁之提议。”
夏景昀默默听着,听见那句众正盈朝差点没笑出声来。
旋即,听见那渐渐全面占据上风的妥协声音,心头又是一阵怅然。
这就是人性啊!
先前避无可避之时,大家尚能团结一心,从定下出兵到真正出征,只花了一日便高效完结,但如今,只要有了一丝妥协的可能,就有这么多人愿意退缩求全。
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对手呢!
因为骨子里的怯懦和短暂的苟安而退缩,将头像鸵鸟一样埋在沙子里麻痹自己,在有反抗之力时不奋起反抗,而就这么一步步地后退,最后退无可退时,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
但两国交锋,对手会因此而怜悯收手吗?
很显然不会,他们只会步步紧逼,待你退无可退之时,毫不留情地踹上一脚,将你踹下万丈深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夏景昀倒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龙椅上的人换了,大臣不还是这些大臣,士绅不还是这些士绅,想要维系统治,还是少不了他们。
“太后,陛下,臣有一言!”
夏景昀终于迈步出列,朗声开口。
原本吵作一团的朝堂,在这一句话后,悄然安静下来。
第三百八十章 纵论朝堂,一言定策
“臣十分同意先前诸位大人所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
夏景昀一开口的第一句话,则让坚定的主战派目瞪口呆,继而大失所望,而原本害怕被其驳倒的主和派则瞬间大喜过望。
原本老神在在的苏老相公和赵老庄主却依旧坐在凳子上,如老僧入定,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如今朝堂动乱方休,四方战乱未平,若是触怒北梁,北梁兴兵来攻,虽有西线和中线边军固守,但亦有大难,此为一害。”
“若同意北梁此番提议,雨燕州落入逆贼东方平之手,雨燕州所在之北疆东线天险尽丧,北梁大军随时可从雨燕州兵出狼牙州,如今之困窘,一日未收复雨燕州便会存在一日。”
当夏景昀说出这句话,众人的面色再度一变,聪明如他们都反应了过来,夏景昀的目的何在。
“更为关键的是,如若答应了北梁所言,我等所行,与割地求和何异?令自己的子民陷于帝国蛮子与逆贼之治下,哀嚎痛苦而不得救,这是抚育万民的帝王应该做出的决定吗?此议若成,必遗臭万年而为后世所唾弃!”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假,但却要分清其本质,真正衡量出轻重!一年止战,岂能只瞧见北梁一年不会南侵的片刻苟安,而瞧不见我们一年无法收回雨燕州之土地子民?瞧不见我们要纵容逆贼和敌国在我们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瞧不见此举将置太后与陛下于何地?瞧不见背后的万世骂名?”
“在这儿,本官有一句话送予诸位,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两国相争,你死我活,北梁绝不会因为我们的退缩而收手,他只会因为我们的强大而忌惮!”
掷地有声的话,在大殿之中久久回荡。
那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也在人心中久久颤动不休。
但朝堂争论,争的从来不是谁有道理。
大家所站的立场,也从来不是单纯的谁有没有道理。
万文弼缓缓开口,“建宁侯此言有理,但老夫还是想问一句,若是北梁倾国而来,我等又能如何应对?非是我等愿意做此丧权辱国之事,然事已至此,便如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计将安出?”
听见这句平平无奇的话,苏老相公和赵老庄主却齐齐睁眼,赵老庄主更是眉头微皱。
万文弼这话看似平淡,实则暗藏几分祸心,如今夏景昀已是中枢重臣,若是张口就来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我朝男儿皆可披甲之类看似热血实则没有什么用的话,再配上他本身的年轻,这便不免就要遭人看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