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已经准备齐全了!”
“这一次封禅之礼仪先是前往神都‘封禅台’开启祭祀之后,再前往我境内的五座山岳分别进行一一祭祀……巡游四海,御驾天下,以彰国威,震慑宵小!”
贾诩表情也十分地兴奋。
神都,就是原本的“万族之城”。
因,夏天将其定位为乾夏王朝的第二座都城。
所以,如今被众人更习惯性地称之为“神都”,与仙都“白玉京”作为对应。
“封禅台”本身坐落在神都之外,那么“封禅”自然也要在神都开启!
要知道“封禅”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可是大事情,尤其是对于贾诩这种汉朝之人来说“封禅”更是意义非凡!
因为,最初可考证的“封禅”一词起源,乃是春秋时期管仲创作的文章《封禅》,记载着总共已经七十二位君主在泰山祭拜过。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禹、商汤、周成王、五帝等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不过,因为时代太久远,这些帝王封禅留下的痕迹,在后世难以考量,真正有详细记载的,是秦始皇嬴政巡游的时候,路过泰山乃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在华夏古代,“泰山封禅”具备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自秦始皇开始以极为正式的“典礼”的方式进行泰山封禅的人员,总共仅有九名帝王。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刘炟、汉安帝刘祜、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
很明显,这些帝王里面,大部分都拥有极为出色的的“功绩”。
因为,按照《史记·封禅书》之上记载,对于帝王来说“封禅泰山”这可是一个极高的荣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有资格去进行“封禅”!
首先,需要国家一统,四海升平,社稷稳固。
次者,帝王需政绩昭昭,如日月之辉,治世有方,百姓安康,此乃封禅之资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