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紫一听这话,儿时的回忆便一幕幕涌现出来,那时是因为二哥疏忽,忘了将她带回家,是大哥摸着黑来找自己,后帮她瞒着爹和照顾自己的人,一直都是大哥。
这件事,连二哥她都没说过,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你日夜劳累,再继续恐伤身体,你先回去歇息我和你嫂子晚些去看你。殷于野温声说道。
裘紫瞬间泪如雨下,她连忙转过头擦拭泪水。
拜托大哥了。她道。
殷于野轻轻颔首。
伙计将她往里间带去,裘紫的身影便消失在大厅,只剩下静默等待的病患。
殷于野撩起衣袍,气定神闲地坐在诊台前,神奇的是当他出现后,嘈杂的大厅内一片安静。
这位裘家大少爷奇迹生还,已经被人口口相传。
他为人看病,通常无需多言,看一眼便大致知晓病因,令人称奇。
临近结尾,只见裘家大少爷转过头,敛眸垂下长长的羽睫,侧脸五官愈发精致立体,朝一旁在整理药材的男人悄悄说道:
今晚,你可有其他事情?
沈韶棠微愣,没有。
那随我去看望两位弟妹罢,许久未见,倒十分想念他们了。
沈韶棠手一顿,然后默默转开脸。
两人从济心堂出来,回到裘家与老夫人吃过晚饭,恰好二弟和三妹都抱恙在身,老夫人言词间皆是担忧,他们便去尽身为长辈的责任。
裘紫精神过度劳累,歇了一晚上便好了许多,见他们来甚至高兴地起身迎接,当然最后被殷于野严厉阻止了。
他们坐在一桌,用着裘紫做的饭后点心,谈笑和谐。
尤其是谈论起从前有趣的事情,裘紫更是露出真心的笑容,说话的频率比平常多,在大哥面前,完全就是另一个自己。
当他们拜别裘紫,后者仍依依不舍,但是时间不早便只能目送两人离开。
半个时辰后,他们叩响了裘宴屋门。
是一个年纪很小的书童出来开门,三更半夜不睡觉,什么人他看清他俩面貌时,讶异的表情中透着一丝古怪。
原来是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快快有请。书童打开门,脸上满是笑容地迎他们进来。
殷于野微微颔首,牵着沈韶棠的手,无视仆从暗中打量的目光,大大方方迈进了门槛。
他们坐在堂前,一盏茶过后,书童便掀开了里间的帘子。
刚踏入卧房,沈韶棠便皱起眉头,胃里一阵不适。有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里面侍奉的女仆收拾药碗,经过他们时行了一礼。
裘宴躺在床榻上,见状就要掀开被子起身。
二弟!他的一只脚刚落地,殷于野立即佯装生气,出声喝止。
裘宴要下不下,只能面带牵强的笑容,讪讪地坐了回去,沈韶棠见他动作艰难便想帮忙。
手腕却被一只强硬的手攥住,力道恰到好处,将他的手压了下去。
大哥帮你。殷于野绵里藏针地笑了。
干脆利落地把人扶着,半坐在床头后,他们终于开口说话了。
裘宴病了几日,脸上毫无血色,身形已经消瘦的有些夸张,而且精神状态看起来,比那日在祠堂受罚还要萎靡。
裘宴目光落在沈韶棠脸上,凝滞了一会儿,然后被殷于野的肩膀挡住了,他这才看向自家大哥,平静地说道:
大哥,是娘让你来看我吗?
娘自然记挂你的身体,她向来嘴硬心软,这你也应该知晓,况且我和你嫂子也很担心你。
这我明白。裘宴放在棉被上的手,悄悄收紧了。
他佯装镇定,抬头说道:大哥,你和从前一点都没变。
是吗?殷于野笑了笑,二弟倒是比从前沉默得多。
裘宴心中暗想,不是沉默,是不知如何开口。
单是病情也不该如此,不知是出了什么事?
我自己想的多,近日又吃不下药,才使得病情加重与他人无关。
阿宴,不吃药身体怎么好?沈韶棠闻言,皱起了眉头。
裘宴轻轻咳嗽了一下,脸上透着薄红,他笑着摇了摇头,我心里有数,不会妨碍身体的。
沈韶棠更不以为然,三妹叮嘱你每日吃药,难道你心里比她还有数?
正好,侍女又端了碗药,在门口犹豫要不眼进来劝劝。
二少爷近日不喝药,可有按时喝粥?沈韶棠摆正脸色,问道。
侍女目露惶恐,这两日,二少爷不吃不喝,奴婢劝也无用
裘宴脸色瞬间沉下来。
沈韶棠也不管他心情如何,将那碗药端过来,顺便拿了包蜜饯,便想过去喂他把药吃下去。
我来。中途便被殷于野截胡了,对方神色也有点微妙,当着他的面喂别的男人?
沈韶棠自然无话可说。
喝吧,二弟。殷于野笑容带着一丝阴冷,舀了一勺递过来。
裘宴连忙将脸上的细微表情藏起,可是那缕失望却没能逃过殷于野的眼睛。
喝完药之后,三人又闲叙了一会儿。
窗外月色渐浓,殷于野担心路上寒气重,叫沈韶棠染了风寒,便开口道别。
咳咳裘宴不可觉察地瞥了沈韶棠一眼,眸光闪烁,然后垂下眼睛,道:大哥还愿意来看我,我心里感激不尽。
殷于野仿佛没发现,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这话怎么说?你我终究是兄弟,这是一生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说罢,殷于野便携手带沈韶棠踏出房门。
下一刻,床榻上的咳嗽声愈发剧烈。
裘宴脸上泛着一层酱红色,胸.口迅速起伏着,他慢慢平复喘息,眼底却布满红血丝,锥心的痛苦蔓上心头。
他们一生都是兄弟也就是说,自己和沈戈言之间,从今往后只能也只会是叔嫂关系。
假若此时他有勇气追上去,再做点什么挽救,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裘宴想要起身下床,但是身体却并不听从他的意愿。五指狠狠地攥着床边的幔帐,直到指关节变成冷白,手指因用力过度而颤抖,将幔帐撕下来一片。
他嘴唇颤了颤,眼神瞬间黯淡,连焰火的光也照不亮。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三日后,全国各地都爆发洪灾水涝。各城各州的百姓失去庄家和家,并深受其害,每日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所在的城镇,也在一场大暴雨之后,附近多地山体塌陷,造成水患,部分百姓流离失所。
在裘赫的主张下,济心堂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还有生病的人,还发放米粥给饥饿的百姓,不收分文。后来水患渐渐停止,他告诉老夫人,希望能派人去找到老猎户的坟墓,为其修缮墓碑。
老夫人感怀他一片赤诚,遂派人去几番寻找,暴雨停止后,他们果真在山上找到了老猎户的坟墓。
沈韶棠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找到墓,便算是裘赫得救的强硬证据,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为人的高尚品行,令人钦服。
今日天色雾蒙蒙的,济心堂门口排着一条长龙,一直延伸到街市,人人脸上透着饥饿导致的病态,他们将希望。
沈韶棠不懂医术,便帮忙跟着其他人布粥,他一个个舀着长勺打粥,从指尖到手臂都是麻的。
整个上午没有停歇,当因为当他想要停下来的时候,一抬头,总会看到伤民挨饿的惨状,便没了偷懒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