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二人是同母异父的姐妹。
王花年纪稍大一些,是跟着第一个父亲的姓氏。
陈琴年龄稍小一些,是跟着第二父亲的姓氏走的。
当年檀郡发水,她们死里逃生到了京都,混入莲花寺之后开始还算是不错的生活。
“对,没问题,就是她们。”谢九策把册子递给了王宇,不解地问道:“王大人,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你。”
王宇拱手:“谢大人您说。”
谢九策负手:“是这样的,这王花和陈琴开始是在莲花寺,但是之后就从莲花寺出来了,按道理,户籍就发生了变更,上面怎麽没有标注?”
“原来大人问的是这个。”王宇含笑:“大人可能不知道,户部有规定凡是户籍有变更的,要再造册,您是要找他们二人之后的户籍变更的信息是吗?我去给您找来。”
话落,王宇再次走进内堂,没一会儿出来的时候,手中又是一个厚厚的本子。
谢九策这次傻眼了,“这...难道这一册子的人都叫王花和陈琴?”
王宇笑了:“非也,谢大人这一册子都是王花和陈琴的生平,您看看。”
谢九策不懂了,这王花二人又不是什麽大人物,这麽厚的册子,都能写一本自传了。
可是,当他接过,打开之后,才瞬间明白。
这个册子不单单是记录了王花和陈琴的事情,更多的是在这二人活着的几年,所有和他们有关系的那些孩子的事情。
谢九策看到上面一个个人名,双手都是颤抖的。
来的时候,他还想着这尘封了十年的事情,有的孩子死,有的孩子活,来来回回几十名,想从中找出蛛丝马迹,可能和大海捞针一样的。
但,他怎麽都没想到,这一切竟然比想象的中的顺利太多。
“谢大人,您怎麽了?”王宇还是刚才那一副平淡的样子,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这些...这里面记录的都準确吗?”谢九策问。
王宇想了一下,颔首:“谢大人实不相瞒,十年前这个案子我多少也是知道,那时候刚好我刚来户部,负责的就是莲花寺外的人口普查。
所以,应该是全的。”
“好!”谢九策心中更是激动,他快步走到不远处的桌案前,一边翻阅,一边记录。
王宇见他这般,觉得事情不简单,也走到他身边看看能不能继续帮忙。
谢九策的指尖在册子上点着,从陈燕和王花从莲花寺出来,先后一年收养了二十多个孩子,年纪大的已经到了黄口,小一点的也才一岁的样子。
“这个是什麽意思?”他翻着翻着,发现有些孩子的名字被打上了红色的框,转而询问王宇。
王宇解释:“户部记录未及冠或者及笄的死者名字,不会像是刑部一样打叉,而是在名字上画出一个框。”
“所以这些人都死了?”谢九策问着,脑海中大抵开始回忆刚才看到红框的名字有多少,算来算去,竟然快有一半这麽多。
王宇眉头皱起,重重点头:“是,他们都死了,不过我很奇怪,那个村庄百姓每年都会收养很多的孩童。
有些孩子确实是身体不好夭折的,毕竟都能下地跑,药石无医的并不多,但...王花和陈琴收养的孩子夭折的数量是周围邻里的一翻,当时我还犯了嘀咕。”
“所以,那个时候,你就看到有问题了?”谢九策反应上来追问。
第124章 姑获鸟(35)
王宇怎麽都没想到谢九策会因为他这句话变得这麽紧张。
他拧眉眨了眨眼睛:“是啊。”
“既然有问题,你没想着向上面反应?”谢九策继续追问。
王宇这会明白他焦急的原因了。
他随手拉过个凳子坐在了谢九策的身边,道:“谢大人实不相瞒,这个问题,我从发现就一直在给当地的衙门反应,可...”
王宇无奈地摇头:“当年流民实在太多,而且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本身不是流民,衙门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孩子塞出去,至于塞给谁,只要有人要,就算是完成了户部下达的任务。
我报上去之后,衙门表面上说会彻查,可是结果,不尽人意。
期间我还多次追问,当年的府尹或许是真的觉得不厌其烦,扔给我一句话,如果我想管,大可以把这些孩子领回家。”
“之后呢?”谢九策问。
王宇叹口气:“当年我不过是刚进户部的八品小官,朝廷给的俸禄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全家老小,若是再塞人定然是不现实的。
但...我又见不得这些孩子受苦,就想着等半年之后俸禄多少能积攒下一些,然后在隔壁租个小房子,把这些孩子养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