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都留守权德舆家中书房内,一群人正围在大唐疆域图前指手画脚。
权德舆家中藏书琳琅满目,李怡在书架上放上一本《诗经》、又拿下一本《论语》翻开,册子的前面空白处则是由权德舆标记的哪日翻看的《论语》心得。
李怡转头看向那位须发皆可见斑白的老头子,根据李怡的随从裴安提过一嘴,眼前的这位老宰相竟然是个神童,四岁能诗。
据李怡所知,老丞相两年前因为淮西用兵,立于夹缝之中,甘愿自罢丞相。父皇无奈,只得罢相让他来到东都做留守。
老丞相权德舆负手而立,声音有些沙哑的道:“河阴漕院被烧损,叛贼一个未抓到,这次叛贼计划得逞,叛贼不会对皇城粮仓就此善罢甘休。”
“文公,末将怕下一步叛贼会烧杭州到东都的运粮船。”
一位身材魁梧、鼻梁高挺、额头饱满、眼中带光的男子身着白色便衣指着京杭大运河的水路铿锵有力的嗓音说道。
李怡在对面定睛一看,这位是跟他们一起上老君山的李愬将军。
前些日十皇姐与裴安的马赶上他时都称呼他为李将军。具体叫什么他还不知晓。
“直元,你猜测的很有可能。下个月苏杭两州的稻谷就成熟,一些先割打的稻谷就会从河道运来。”
“嗯。”
众人纷纷点头异同声的同意直元的看法,李怡一听也放回手中的《论语》凑过身子从老丞相腋窝下钻到地图面前。
李怡也在李愬那换了一身便衣一起来到权德舆家。
李怡没有什么皇子架子,跟在李愬后面就进了权德舆家中。
老丞相从未见过李愬的家人,以为眼前的李怡是李愬的小儿。
老丞相还特意摸了摸李怡的小脑袋。
“还请文公上一篇奏折禀明圣上。缺粮如断命。若是叛贼再烧一次粮谷,莫说京师一百万大唐子民,就是洛阳也可能粮价暴涨,本来就揭不开锅的贫寒百姓家便会饿死。”
其他人包括李文悦都一起拱手让老丞相办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