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经济与党争(卅六)议定
对于高务实如此宏大的构想,朱翊钧给出的反应非常现实。皇帝单刀直入地问道:“这些建设由谁出钱?”
出于对朱翊钧的了解,高务实只是稍稍一怔,便立刻给出了答案:“谁欲从中获益,谁便出资兴建。”
“获益?”朱翊钧垂下目光,思索着道:“这些项目建成之后是按照……按照现有的商税税率缴税么?”
高务实道:“自然。”
“哪一级税率?”朱翊钧立刻追问。
高务实笑道:“因为天津港是南粮北调的卸货港,每年光从天津港往京师输送的粮食就超过四百万石。四百万石就是就是六万万斤[注:明制1石约合150斤,故400万石约等于6亿斤],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总而言之,只要我大明商业能维持繁盛,那么这些都不过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民间虽然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混乱,但朝廷可以加以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尽快完成转型,便不怕会有什么乱子发生。”
“那就是要雇佣七八百人的马队来确保安全。”朱翊钧沉吟片刻,问道:“这条铁路为何能维持盈利?”
以往这一段路虽说不长,但偏偏需要多出一道装船卸船的工序,因此成本上一直都是不划算的,只是没有办法。若是铁路得以修建,那么就可以让铁路经由通州,如此天津港运来的粮食完全可以在通州便卸货。如此巨量的粮食,少了一次装卸,那可就少了许多花费。”
高务实稍稍琢磨,打算给皇帝举个近在咫尺的例子,于是道:“比如京津铁路,也就是从京师到天津港。臣预计,这条铁路或许是十年之内我们能修建的最长铁路——将会超过三百里。”
高务实苦笑道:“皇上再三催促,臣岂敢故意耽搁,等时机合适自然便会回阁。”
高务实两手一摊,道:“若是交给当地驻军,因为此事与驻军并无利害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铁路方面若不给予驻军一定好处,驻军做事便毫无积极性,最后巡查与追逃效果堪忧,铁路与驻军因此开始扯皮,最终为难的是朝廷。
这你都能绕到让我赶紧回去上班?咋没见你说给我涨点工资啊?好吧,工资什么的我倒也无所谓了……
朱翊钧很满意,点头道:“那好吧,这事就说好了,至于你提的这几件事,朕也都允了,但你该上疏的还是要上疏,朝臣们若有什么议论,咱们也得让他们议论明白,以免届时士林喧嚣……你看可好?”
本来高务实还打算和皇帝简单算一算这笔账,但朱翊钧却有些疑惑地打断道:“这难道不是当地驻军或者衙门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