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想叫臣什么自然随意,但臣不能无礼。”李伟淡淡的道。
“那好吧。”朱标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什么事?”李伟又问道。
朱标环顾左右,道:“快该用膳了吧?不如边吃边聊?”
李伟:“……”
他是看出来了,这个朱标今天过来根本没啥正事!
太子要蹭饭,他当然也无法拒绝,只能吩咐下人去准备,过了片刻,便弄了一大桌好酒好菜,两人一边对饮,一边畅聊国事。
李伟也不藏私,能说的他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朱标。
两人一顿侃,拥有着后世无数网友的奇思妙想作后盾的李伟,每每都能语出惊人,让朱标很是钦佩。
“李兄博学多才,今日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朱标感慨一句,心下更是坚定了要折服这个大才的想法。
李伟瞥了他一眼,心道幸好不是如听一席话。
其实他这些观点大都是废话,或者一些发泄不满的极端言论,于治国而言并没有多大用处,听听就好。
朱标显然也不傻,不可能听不出来,这么恭维他显然目的不纯。
“太子今天所为何事,不妨直说。”
酒过三巡,李伟忍不住再次问道。
“我不是说了嘛,就是来跟你请教请教国事,顺便探望一下安庆,”朱标一本正经的道。
随后又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的强调道:“咱们都是一家人,以后理当多多亲近。”
李伟看了看他,心中有点莫名其妙。
合着这朱标专门跑这一趟就是来套近乎的?
他跟朱标虽然关系算不错,但是来往也不多,毕竟朱标这么忙,他则表面上“清闲”在家,两人很少见面。
现在朱标突然找他来套近乎,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那自然好。”
李伟表面上不动声色,顺势答应道。
朱标露出满意的笑容,举杯邀他共饮。
一顿饭吃到天黑,朱标才起身离开,李伟亲自相送到门外,看着他和侍卫的身影消失才转身回府。
次日,北征的旨意正式下达。
大明建国至今已有二十年,然而北元却依旧苟延残喘,难以消灭,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如今他年纪大了更是心急。
按照以往的惯例,北征大将军自然是徐达担任,不过这次徐达以身体不佳为由推辞了,朱元璋也没勉强。
此次北征以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领兵二十万向辽东进兵。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王弼、赵庸等一众侯爵相随,阵容很是豪华。
另外,一些承袭爵位的年轻勋贵也随军出征,其中三位国公的子嗣常茂、李景隆和邓慎都在其中。
此次征伐不但是平定边患,也是为了培养这些年轻的勋贵将领。
在这些人出发之前,水师已经先一步被调动,开始向北平运送粮草。
朱元璋除了调动了李伟训练的这些水师,连神机营也一并调走了。
诸公侯都即将奔赴前线,只剩李伟一个留在京师享受清闲。
哦还有有病在身的徐达陪着他。
第379章 盛世不需要皇帝
徐达大病一场,虽然因为李伟的功劳侥幸保下性命,但是年纪大了经这么一折腾,身体也是大不如前,并且也比朱元璋的年纪还要大些,已经不堪承受远征之苦了。
驸马府上,李伟正在听陈少锋汇报消息。
“老师,水师里已经安排好了,咱们的人会按时传递消息,您若是有什么命令吩咐我就行,我会尽快派人告诉吕洪他们。”
陈少锋说道。
李伟轻轻颔首:“那就好。”
大军远征在外最麻烦的就是传递消息,像陈少锋他们在中间奔走,来回一趟就得十天半个月的,这也是古代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根本原因。
想到这里,李伟不禁想起了从前谍战剧里那种古老的电报机,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得出来,回头研究一下。
正在两人密议的时候,陈少锋带来守在外面的夜行卫突然匆匆走了进来打断他们。
“公爷,太子殿下来了!”
这个夜行卫一身家仆打扮,丝毫看不出异样,进来后就立刻沉声向两人说道。
李伟闻言,顿时皱眉:“他怎么又来了?”
陈少锋将目光看向他,等着他的吩咐。
“跟我一起出去迎接一下太子吧。”李伟向陈少锋说道。
“是!”
陈少锋起身拱手,李伟也站起身来,带着他们一起走了出去。
几人还没走出后院,就碰上了不请自来的朱标,朱标见到他立刻热情的招呼道:“李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