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臣听到这些赏赐,心中惊疑不定。
特进光禄大夫跟李伟之前的荣禄大夫一样是正一品衔,但是地位上却更高一等,是文散品阶的极限,李善长身上就有这个加衔。
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太子太保,这个头衔虽然比特进光禄大夫还低了一等,仅为从一品,但是意义却更加重大。
太师、太傅、太保三者合称为三公,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政要事的,明朝当前的三公,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而太保,则是已故的开平王常遇春,这三人的份量,充分说明了三公的职位之重!
而李伟现在的太子太保,则相当于是太子的“三公”,称为太子三师,朱元璋给他戴上这个头衔,相当于是将他定为朱标的“常遇春”了。
而且现在还有个更微妙的情况,那就是朱标并无真正的太子三师,而是与朱元璋共用一套班子,由李善长和徐达分别兼领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
在这种情况下李伟这个太子太保就比较特别了,既然太师和太傅都是两者兼领的,那在常遇春已故的情况下,李伟这个太子太保是不是也要兼领太保呢?
李善长脸色阴沉,注视着这个仅区区数年时间,便已升到几乎与他平起平坐的年轻人,心里一片冰冷,不但妒忌李伟获得的恩宠,更是痛恨朱元璋的不公和凉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现在朱元璋这个皇帝还没换呢,就想先把他们这些老臣给换了!
李伟不太清楚这些微妙的官职体系,但从众人的态度中也能看出来朱元璋这次给他的封赏之重。
只是令他皱眉的是,相对于他来说,王景弘的赏赐就有些薄了。虽然信息是他给的,但冒死出海的却是王景弘等人,若是大功归于他一人,他难免受之有愧。
“陛下,臣觉得王景弘……”
李伟正要给王景弘再求下功劳,紧跟在侧的王景弘便赶忙拉了拉他:“侯爷,快谢恩呀!”
王景弘很有眼色,从李伟迟疑的态度便猜出他要说什么,但朱元璋不是后面的朱棣,他对宦官干政很是烦感,能给出这些赏赐已经很不错了。
“谢陛下!”
李伟皱了下眉,只得先收回了要说的话。
“嗯。”
朱元璋轻轻颔首,没有去计较他们的小动作。
“这些粮食你都会种吗?”
朱元璋向李伟问道。
李伟轻轻摇头:“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人清楚。”
说着李伟向王景弘示意了一下,王景弘立刻让人把那几个虏来的美洲土著带了上来,这几个黑不溜秋的土著被带过来后就向朱元璋叩头,阿巴阿巴个不停。
“陛下,这些就是那地方的土著,他们懂得这几种农物的种法。”李伟介绍道。
朱元璋看着这几人轻声问道:“你们会种这些粮食吗?”
“阿巴阿巴阿巴……”
“嗯,很好,那你们就负责给咱把这些粮食种出来,待事成之后,咱重重有赏!”
“阿巴阿巴……”
“行了,免礼吧。”
朱元璋轻轻抬手,不动声色的结束了这段国际交流,转身迈步离开。
李伟看得一脸懵逼,挠头苦苦思索,这老朱,还懂印第安语?不能啊!
见朱元璋走远,他也只能暂时放下疑惑跟了上去。
随后,他又跟朱元璋介绍了一下橡胶什么的,不过相对于那三种主要的粮种,这些经济作物他并不太重视。
“行了,带咱去看看你那艘铁甲舰吧。”
朱元璋大概扫了一圈这些奇特的作物,有些迫不及待的打断李伟道。
刚才看粮食之前他就想先瞧瞧那铁甲舰了,只不过因为对粮种的重视才暂时压下,现在粮食也看完了,当然得去铁甲舰上瞧瞧。
“哦好的。”
李伟见他兴趣缺缺,只能放下手中的天然橡胶块道。
虽然朱元璋不重视,但也可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橡胶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得抓住了,不管是自己培育,还是海外掠夺,都不能放过。
一行人离开这里,走向了庞大的铁甲舰。
在李伟的引领下,众人自舷梯而上,如同登山般登上了这艘万料巨舰。
原本无精打彩的汤和、冯胜这些勋贵,登上了这艘巨舰立刻变得兴致勃勃。
“这艘船可真大呀!”
“是啊,而且还是铁皮的。”
“当初要是有如此巨艘,咱们鄱阳湖那一战又何需打得那么辛苦,直接碾过去就完事了!”
一众武将探手抚摸着甲板的护栏,连连唏嘘感叹。
“陛下,这艘船是以钢梁为骨,铁甲为皮,中间以木材填充建成,载量可达万料,最重要的是此船是蒸汽机驱动螺旋桨,船速最快时一个时辰能行八十余里,若不计其他全力航行的话,自长江出海至倭国本土,两三日便可抵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