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毫不犹豫的道。
吴兴听罢,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小心的劝道:“大人,我可听说这位驸马爷可不好惹,自入朝以来,数位尚书因他罢职下狱,甚至丢了性命,深得陛下信重,要不咱们还是……”
“哼,怕什么?大明律又没规定不许咱们买地,而且有岳家和顾家的人出面,他又不会知道背后是咱们!”
张成不悦的打断他,说完又转向一旁端坐的一位儒士问道:“静居先生以为呢?”
儒士一身青衫,年过天命,听到张成的话儒雅一笑,轻声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所为无不法,自不必担忧。”
张成听罢,不由露出笑容,这位儒士可不是简单人物,那是个大才子,吴中四杰硕果仅存的一位。
“听到了吧,静居先生都说无需担忧了,你就放心吧。”张成笑道。
吴兴听闻这话,脸上的忧虑却并未消失,他当官这么多年,很清楚什么法不法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势地位,你惹到了厉害人物,再怎么守法人家也一样办你。
张成见他这样,也收起了笑容,没好气道:“放心吧,等此事办成,也少不了你的那份。”
“谢大人!”
吴兴心里叹了口气,恭声称谢。
张成这才微微颔首。
想到昨日李伟拒绝他送“茶叶”时的表情,他的目光就不由有些阴沉。
他在扬州经营多年,不但府衙里都是他的人,就连卫所里也有武官跟他关系不浅,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能轻松架空知府田庆,就不会怕初来乍到的李伟。
正面相抗他当然不敢,但只需暗中使些手段,就能轻松把这个驸马爷耍得团团转。
第273章 岳家很了不起吗?
轻松就会被张成耍得团团转的李伟,此时正忙得团团转。
虽然事都是手的官吏去谈的,但是他也得了解情况,偶尔也会跟着官吏一起去见见老百姓。
此时,在一块刚开垦出两年的田地边上,李伟举目观望,身边还有吴勇等一众护卫跟随。在他们旁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百姓正满脸喜色的跟他手下的官吏商谈着,“小人这块田是前年开垦的,再过了一两年就能成为熟田了,大人您看怎么样?”中年人轻声介绍道。
官吏看了眼旁边的李伟,李伟轻轻点头,他这才对这个中年人道:“好,那这块地我们就按三贯的价钱收了。”
“谢谢,谢谢大人!”
中年人惊喜得千恩万谢。
他这块地足有十亩,开垦了才两年,以三贯的价格卖给李伟相当于是每年能赚十五贯钱。这点钱在京师算不上什么,但在小地方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而且现在荒地有的是,卖了后他再开荒就是了,不愁没地用。
现在开荒朝廷免税三年,不过刚开荒的生田亩产很低,所以一般有熟田的人家是不会去干这事的,毕竟地多了也种不过来,出力不讨好,一户十亩地足以,也只有实在无田可耕的贫苦百姓才会去开荒。
这个中年人明显就是这样。
当然李伟根本不在乎生田熟田的,他又不是拿来种地的。
在谈妥了交易后,这中年人犹豫了一下,又小心的向官吏问道:“大人,小的若是开垦出新田来,大人您还买吗?”
官吏闻言立即就要拒绝,他们都清楚自己来此的目的是建城,只会收这土片地。
然而李伟却是心中一动,直接开口道:“收,一年的一贯,两年两贯,三年的熟田三贯钱。”
官吏听到李伟的话有些惊疑,但是他也不敢多问,迟疑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中年人听到李伟的话后又皱了皱眉,他现在卖的这块田是两年田,就卖了三贯,而李伟给的价格要少了些。
不过即便如此,按照李伟说的价格,他们开荒也相当于每年能赚十贯钱,这些钱在城里生活是不够的,但是在乡下还是非常不错的。
如今的土地,分为生田熟田,而熟田又分上中下三等,上中等好田基本都被世家大族把控着,他们普通老百姓,能有个下等熟田就不错了,而这种田亩产也不过才两石粮,值一两银。
依宝钞当前的购买力,比银子还要稍高一些,一贯钱能买近三石粮的了,也就是说,他们去开荒,比种熟田的收成还要稍好一点。
算明白这个账,中年人的眉头总算舒展开来,欣喜的点头答应。
李伟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土地跟黄金一样都是保值的,甚至比黄金更保值,他现在收田,不但能激发平民百姓的开荒热情,也能在未来田地开垦完毕后大赚一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