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本姓王,娘子为吴氏,王家祖宗何姓吴?莫非赘婿哉?既为《吴氏中馈录》,此状有何不明?笑话!
结果那位王姓前夫被杖责一百,罚银三百两赔偿于吴娘子,当初休妻另娶的新人干脆趁他伤病卷款而逃,原本小有薄财的中等人家彻底落败,反倒是吴娘子自立门户后开了家小食肆,生意兴隆,蒸蒸日上,日子过得不知比原先好了多少倍。
有这案子在先,就有不少人家开始翻出自家里曾经被垫了桌角,压了床底的旧书,纷纷送去图书馆撞大运。
哪怕本是大字都识不了一箩筐的人,可若是祖上留下的书能被图书馆收录,那就是一笔天外横财啊。
别说,还真有一个农户家里有本手抄的农书残卷,虽然内容不全,但里面有文有图,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被图书馆以五十亩地和十两银子收购,愈发引起了全民找书献书的狂潮。
而朱厚照心心念念的《鲁班书》,前前后后已经收录了不下二十个版本,虽然都有些可取之处,但与他想象中,那个传说里可以制造飞天机关鸟,地下机关城的《鲁班书》还是相差很远,就只能从系统这里打打主意了。
系统目瞪狗呆:你还真敢想啊?那些不是传说中的东西吗?怎么可能存在?
朱厚照呵呵:这世界还是个小说世界呢,你还跟我讲什么存在感。只要我认定这些东西存在,找到它们存在过的线索,这个世界的天道就不能因此来判断我找到的技术超过这个时代的存在。
既然已经有这么多《鲁班书》的残卷,还有其他史书和笔记中都记载了机关鸟和机关城的存在,那么,你应该也可以拿出相应实物或图纸作为奖励给我了吧?别忘了,我完成了这么多任务,你欠我的奖励已经很久没有发放了!
系统:那是你没领礼包好不好,不是我不发!
都一样。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现在,是不是可以把《鲁班书》发出来,让我们的宝船能够更实用一点,否则每次动则都得一两万人上船的话,出海的耗费太大,户部和工部那些老头子们的心脏可受不了。
唉,想当初,那些老头子们就是因为宝船造价太高,远洋的成本大于收益,才毁了宝船。可实际上呢?民间富贾和那些勋贵的私船,可一点都没停止出海贸易。
要从他们嘴里抢回这块肥肉,还得靠你啊统子!
系统难得受宠若惊一回:宿主你终于知道我的好处了吗?你想要什么,给你给你都给你!
常年被打压惯了的系统,难得听到朱厚照夸赞两句,就头昏昏地一股脑将他索要的奖励都发放了下去,等发完了清醒过来,忽然觉得啊这,感觉宿主套路统子的手法,怎么就那么像传说中的PUA呢?
恭喜陛下!有人来献上《鲁班书》,只求上宝船做工,此人祖上就是建造宝船的工匠,有如此人才自荐,必能早日完成宝船建造!
嗬,统子还真够意思,抽一送一,不光送书还送人,真是不错。
朱厚照决定回去给它多加一个鸡腿,让元宝吃给它看着闻闻味。
贺喜陛下,青阳观道人献上《浑天仪注》及《灵宪》两书,求陛下准许铸造浑天仪和观星台。
哦,原来浑天仪和星图一直被道门收藏,难怪找遍宫中典籍都找不到,朱厚照当即大手一挥,准了!着令工部拨款及督造,务必使其尽快建成。
这几年,因为朱厚照刻意打压和弘治帝的冷处理,佛道两门的日子都不好过,如今一看到青阳观因此得到赏赐和重用,这两家也跟着心动起来。
毕竟,皇帝并没有说一定要原版书啊,抄录刻印本都可以,只要是图书馆能收录的,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若是能像青阳观一样,得到皇帝嘉奖,更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如此一来,不光是民间,就连那些深藏不露的门派,也开始纷纷出面献书。
朱厚照看着源源不断送来的各种奇门八卦典籍,忍不住笑了,其实那老农送来的半本农书残卷,根本一文不值,可他千金买马骨,终于还是值了。
作者有话说:
朱厚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举是第一青云路,只有两手抓,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啊!
元宝:今天的豹豹依然是个龙套。
第七十二章
宝船还没建好,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夫妻俩终于回宫了。
进门连茶都没喝,太上皇就先让人请正德帝过来。
嗬,父皇还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教训儿臣了吗?
朱厚照并没有更换称呼,他还没及冠,老爹还活着,那他就依然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拥有任性的权利。尤其是在面对这对不负责任地在他得胜归来不但没给奖励,还把偌大的国家朝廷重担丢给他的老父亲,完全没有惭愧的意思。
太上皇眼见儿子这副德行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当上皇帝就所有长进,肯向他抱怨,就代表虽然记着这笔账,但并没有因此生恨生份,他心底是松了口气,笑容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你是觉得,有哪里做得不对需要听为父的教诲了吗?
朱厚照一听就炸了,我哪里做得不对了?倒是父皇你,说好了走到哪给我写信报平安的,信呢?信呢?
太上皇摸摸鼻子,有点心虚地说道:我这不是没想到,很多地方的驿站尚未能开通
编!再编!朱厚照冷笑道:别人不知道,父皇难道还不知道,各地有锦衣卫的暗探,可以直接送信入宫吗?
说起这事他就一肚子气。
去年江南水患的时候,听说父皇曾经露过行踪,却不肯送信回来,可知会让孩儿如何担心?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父皇母后莫不是忘了,你们还有个儿子和女儿等着你们回家吧?
太上皇就更不好意思了,他总不能说,那会儿正好张皇后淋雨感染风寒,他只顾着寻医问药,哪里还记得给家里写信之事。
也正是因为那一次,张皇后终于记起在她选秀入宫之前的生活,那些真正普普通通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她尚未到这个地步,只是离开皇宫,少了锦衣玉食,没有太医每日问安,一次小小的风寒,就险些要了她的性命。
哪怕太上皇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甚至亲手为她煎药喂药,她亦能感觉到诸多不便。
毕竟,他们此次出游,为了避免被大臣们发现,被儿子带人追回去,并没有带太多的随行人员和行李,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当了二十多年皇后的张太上皇后,自然会感到处处不便。
反而是儿时受过许多苦,一直困于皇宫中的太上皇,出来后反倒如鱼得水,一路行来,跋山涉水的,运动量比原来在宫中大了许多,连身体都比原来强健了许多。
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色,如今已变成小麦色,身形比原来瘦了一些,可看起来更加结实有力,毕竟太上皇也不过是刚刚四十出头的年纪,还正是男人四十一枝花的时候,哪怕瘦了些黑了点,曾经久居高位的气度涵养仍在,看起来仍是位风度翩翩的大叔。
再看儿子如今真的是长高长壮,比自己还高出大半个头不说,宽肩窄腰,行动间虎虎生风,从外面一阵风般冲进来时,那身上还带着股子见过血的杀气,太上皇就知道,这小子上次出征,肯定亲自上阵还动手杀人了。
那次是因为你母后生病,这不我们都回来了,怎会不挂念你和荣荣呢?
倒是你,修建宝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意欲何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