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跨钱庄取钱,在同一城池内,是按照千贯一钞。
如果是跨越城池的话,在同一府城范围内,则是千贯两钞。
而不同省取钞的话,就需要百贯一钞了。
现在跨省取钱并不方便,一个商人如果想要跨省取钱的话,首先是要到自己存钱的钱庄开个凭证条。
凭证条分两种。
一种是固定数额。
也就是这张条代表了多少宝钞,到了指定的钱庄可以取出来。
还有一种是存钱总额。
凭借这张条可以到指定的钱庄进行所有存钱的支取。
听上去似乎有些麻烦,可好处就是哪怕凭证条更加的安全,哪怕是丢失了也能够补办。
如果路上遇到什么抢劫之类的情况,直接把凭证条撕掉就行了。
目前凭证条只支持定点转存。
比如某商人在京师某皇家钱庄,要把钱转移到广东府那边去。
那么开设的凭证条上面,会事先注明是到某某府,某某坊,哪个钱庄进行支取。
丢了凭证条,可以拿自己的户籍信息到那边的钱庄进行补办。
不过这需要交上一笔费用,要这边的开具情况说明文书,然后去到先前存钱的钱庄再传个凭证条过来。
虽说需要等上几天,但钱不会丢失,胜在安全。
这也是钱庄赚钱的地方。
其次就是借贷利率了。
固定存款是年三分,而借贷可就是月两分了。
有优质的担保抵押的话,皇家钱庄的借出甚至只有月一分。
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放高利的帮派成员,就是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借贷在没有律法强行规定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能放多高就放多高。
九出十三归这样的利钱,差不多都是正常现象了。
从侧面来说,也算是整顿了大明的环境。
尤其是现在开办工厂的民间商人,有着政策的扶持,更容易借到低利息的宝钞。
这让现在的大明,在工业的开展上发展极为迅速。
“也就是说咱的钱庄实际上是一直在赚钱的,没有亏钱?”朱元璋听完之后,对那钱庄掌柜问道。
钱庄掌柜立即回道:“这是自然,钱庄当然不可能亏钱,尤其是在太孙殿下提出的房贷后,皇家钱庄赚钱就更多了。”
朱元璋显然不知道这里头一些具体的操作,便问道:“房贷?那是什么。”
掌柜只好是详细的解释一番。
不管是在京师还是其他府城,房子都是个重大话题。
随着大明以京师为首的经济发展,各省的府城人口也同样在迅速攀升。
而买个房子,显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很大压力。
所以现在就有了房贷。
只需要先付款房屋三成,然后把房契抵押给皇家钱庄,剩下的钱可以分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给钱庄分期支付。
这里头自然会有一些手续费在内。
其实房契地契抵押借贷,其他的钱庄都有类似的项目。
不同的是,是需要人先把房子买下来,得到房契地契之后,才能去进行抵押。
在皇家钱庄这里,买房的时候就直接抵押了。
再者数年十数年这样的时间跨越,是其他钱庄根本不敢做的,而且利钱即便不是九出十三归,那也是非常高,哪里会有皇家钱庄这么良心。
这个房贷业务,可以说全都是皇家钱庄在办理了,也是皇家钱庄的主营业务。
了解钱庄的具体情况,朱元璋就越发明白禁止民营所带来的影响。
一家钱庄牵扯到的人群太多。
如果只是几家十几家出问题,这对大明整体经济来说当然不算什么。
可若是直接下禁止告示的话,那会全变成个烂摊子。
朱元璋有些不知从而下手了。
“大孙,若要是真成了,那最后怎么收拾呢,总不能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吧。”朱元璋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比处理贪官还要感觉棘手。
郭恒案也就贪个两千万四百多万,这已经是惊天大案了。
当初朱元璋利用郭恒案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总额也才这么多。
现在这钱庄的事项,即便没有细算,估摸着至少是十几亿的宝钞数目。
十几亿啊。
这可会造成多大的震荡。
其实还是朱元璋小瞧了民间富裕程度。
十几亿哪够,估摸着至少都是数十亿了。
要知道在民间钱庄,可不仅仅只有宝钞,其中还涉及到大量的黄金,白银,甚至是古董字画等一系列值钱的东西。
倒是朱英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
“也不必太过于担忧,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真要行动起来,这些钱庄自然是要全部并入到皇家钱庄里来。”
“对于百姓来说,冲突就没这么大了,也就是钱庄换了个东家而已,然后再把利钱调整与皇家钱庄一样就行。”
“估摸着以后还会衍生一些地下钱庄,违法给与高利囤积钱财,这些到时候就容易办多了。”
“虽说百姓们会有些抱怨,但那些借了钱庄高利的商人,对咱们就是感恩戴德了,毕竟他们需要给的利钱也会跟着下调。”
看似死局的情况,在朱英这里并不算太大的事情。
从这方面出手,受到波动的就只有那些民间钱庄背后的家族了,远远达不到天怒人怨的局面。
现在的京师风波,亦或是以后各国的风波也好,很多人是觉得自己的钱会直接消失掉,这才越发紧张起来。
而朱英既然想动钱庄这块蛋糕,当然早就准备好了兜底的策略。
朱元璋听完,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好办法,当真是好办法,咱怎么就没想到这块上面去。”
不仅仅是朱元璋没想到,这破局的方法哪怕是各家钱庄幕后的东家,也完全没有想到。
简单的方式,实则是后世浓缩的精华。
毕竟商业经济,资本萌芽这些,也没几个能弄明白的。
这是时代的差距,跟聪明程度没有关联。
本来商人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先前的朝代,身份地位也就那么回事。
有着家产的读书人,聪明人,看的也不是从商买卖的书籍,而是考取功名的书籍。
智商再高,也是需要学习的,哪有什么生而知之者。
这金融这块,后世九成九受到教育的人群都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个事,更何况是如今。
知晓了处理方式的朱元璋,心思是放了下来。
这几天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实则朱元璋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忧的,连带小文承都时而出神,生怕引发大的动荡,坏了如今利好的局面。
果然,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永远相信大孙。
……
京师外郊。
听上去有些荒凉的感觉。
实则因为京师人口的不断上涨,说是外郊实则已经成了一片热闹的集市。
某处大院之中。
已然有近二十个钱庄大掌柜聚集在了这里。
京师的钱庄自然不只有二十来个,只是这二十多个钱庄乃是规模最大,后边小点的,都没资格参加今日的钱庄会议。
他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当然是为了近些日子的京师风波。
一个个脸上都看不到笑容,大半眉头紧锁,愁云密布。
压力实在太大了啊。
不是每个钱庄都有四海钱庄那么硬的资金储备,每个人都很清楚信誉名声对钱庄来说多么重要。
只有实在没办法的,或者是钱庄里宝钞不够的,才会先行关门。
关门也不是逃避,只是告诉储户钱不够了,正在抓紧从其他地方调集钱钞过来。
当然,他们调集宝钞的手段,基本上就是走皇家钱庄。
这也让皇家钱庄的业务多了不少。
跨地区存取可是按比例收取,如果是一千万的话,皇家钱庄就可以赚两万,跟白捡没什么区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