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占王,还算是听话吗,四辆马车,看着模样肯定好东西不少。”
一名负责警戒的百户,对着旁边的百户笑着说道。
另外的百户闻言,道;“再多的东西,也跟你我没有关系,你当现在还是从前呢,如今太孙殿下严令军中任何征集的钱财,都必须要先行充公,待一切完成后再论封赏。”
“金统领得了这肥差,哪里敢出半点乱子,咱们这水师里,可是有不少是军事学院来的才子,任何风吹草动的,哪能瞒过太孙殿下。”
“但凡有弹劾的消息上去,金统领可算是到头了。”
先前的百户顿时有些感叹的说道:“现在不同了,往常都是自己手头上拿,如今规矩多得很,谁都不敢随便了。”
水师这块。
朱英还是比较方便改革的。
毕竟大明水师虽然战绩一直高昂,但就大明军队中来说,地位不算高,更有清水衙门的称号。
大明对外海战几乎没有,再加上海禁,那就真没啥时候做,也没什么油水捞。
便就是从征讨倭国那里开始,才算是真正的硬气了一回。
直到海禁解开,朱英鼓励造船海贸,可就有了盼头。
在此前,朱英对于整个水师的改革,是更为直接干脆的。
当然这也跟目前水师的军饷待遇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于此基础上,改革的进行极为顺利。
水师这边的风气还算是淳朴,没陆军那般夸张,众多士兵对此的接受程度很高。
四辆装满礼品的马车,在经过一番简单的查询之后,便就送到了主船这边。
金开山吩咐士兵打开,便就是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珍奇商品。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商品运送到大明京师去,至少价值有十万宝钞。
“就这点东西,就想打发走我们,看来这占王还是没搞清楚情况呀。”
“咱们大明的士兵,每一个都是极为宝贵的,哪能是用钱财衡量。”
“传信占王,这些钱财本将军便就收下来,算是咱们大军停留的军饷费用,但是失踪的三名士兵,必须要找到。”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556章 :倭国变故
这个士兵失踪的套路,自然就是朱英教导的了。
就目前大明,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初,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抗衡大明的强大。
其实对于世界来说,大明目前的威慑,主要还是在以大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其他国家也只是隐约知晓,在谣远的东方,有着一个极其强大的天朝上国。
可具体如何,也没有人可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也是为什么占城在看到大明宝船后,会如此吃惊的缘故。
大明水师,那是近乎贯穿整个大明王朝三百年,都未尝一败。
从舰队的数量还有规模来说,都是最为无敌的存在。
只是纵观整个大明,水师并没有说给大明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或许是只想着守好这片江山,所以历任君王从未想过在航海上去发展什么。
不过现在嘛,朱英自然不会说浪费如此强大的水师军力。
占城的情况,很快就通过传讯,到了京师之中。
华盖殿内。
朱英轻松的看着下边的情报统计,虽为储君,但除了每天他自己给规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时间一律休息。
原本朱元璋也没怎么打算管。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嘛,便还是一同来讨论一些政务和安排。
其实和很多老者一般,每天要是没什么事情做的话,朱元璋反而会觉得极其无聊。
如果是其他王朝的储君,会觉得这是皇帝又来跟自己争权了,但是朱英可不会想这些,就像是交作业一样,大小事务还是让老爷子来说道说道。
“大孙,这占城的情况,看来基本上是可以确定下来,不过若是打造出一个水军驻点的话,怕是那边不会如此答应的这般简单吧。”
朱元璋开口说道。
对于占城这么个小地方,朱元璋还真就没啥兴趣。
单就从地图上来看,连自己流放犯人的琉球都比之不过。
至于打下来,更加是完全没有必要。
浪费军力军饷不说,还没有什么讨好的地方。
在情报上可以详细的看到,占城这些国家的赋税,也是相当的拉胯,真要纳入到大明的统治疆域中,不仅极为麻烦,还有许多的隐患。
毕竟那边主要是占人,要想真正的占据,还得是迁徙大量的人口过去。
虽然占城稻在大明用得比较多,可这般小的地方,根本养不起太多人。
目前占城的人口数目极为稀少,且滋生出了大量海商,本土的农业经济算是一塌糊涂。
“爷爷放心吧,占王肯定会同意的,目前占城依赖于海商提供赋税,勉强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对于我们驻扎水军的提议,肯定不会推辞。”
“这对于占城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有了大明的驻扎,海商们做起买卖来,自然是更加的放心。”
“整个海贸的行情也会变得更加的平和。”
“而对于我大明的商人来说,他们到了占城之后,也可以更好的售卖我大明之商品。”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海上的赋税,我大明水师,自然要负责收取一部分,作为驻扎所在的军饷。”
朱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看了看大孙,半晌后问道:“占城不值得你如此谋划,这当只是一个试点,你是想把咱大明的水师,沿着海航一路都蔓延过去。”
“南洋那边的小国挺多的,占城在里头也算是不错,那所有沿着海边的地方,你都要建立水师驻扎点。”
“配合大孙的海贸,通过收取海上的赋税,让其他的国家来给你养水师。”
朱英闻言,苦笑道:“果然还是什么都瞒不过爷爷。”
“没错,在孙儿的心里头,是有这么一个想法。”
“如今我大明虽贵为天朝上国,但有些地方极其遥远,控制不易,说是朝贡,实则是我大明对其赏赐,稳定边疆。”
“这般来说,我大明的影响力虽有,但别人那边天高皇帝远,当地的百姓根本都没当回事。”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我大明没有对其有军队上的威胁可言。”
“假若有了水师的威胁,那就完全不同了,于海上而言,我大明水师所向无敌。”
“这般强大的武力,平白浪费没有丝毫意义,还不如都派遣出去,把整个水师壮大起来,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算是一举两得。”
“海贸的收益,目前来看对于我大明不算多,但在赋税这块,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不需要多久的时间里,当海贸彻底兴盛的时候,必然是国库赋税极其重要的一个版块。”
其实在这一点上,算是触及到朱元璋的知识盲区了。
或许是因为被国内这些琐碎事搞得焦头烂额,在水师之上,相对来说较为空闲,也没有想过什么大的安排。
即便是后边的朱棣,虽有郑和下西洋的举动,但第一目的并非是为了开通商路,而是为了宣扬大明天朝国威。
野史里头众说纷纭,还有说什么去寻找朱允炆的,这些自然多是扯淡。
朱棣只是因为想要做出更大的成绩给自己的父皇,也就是朱元璋看到。
自己才是最为适合当这个皇帝的人选。
说到底,还是因为篡位这顶帽子给惹的祸,所以朱棣才会六征蒙古,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这些事情。
以此来证明大明在自己的带领下,越发繁荣强盛。
朱英这边的想法就比较简单明了。
首先水师现在的情况很好,那就必须要用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驻扎。
水师驻扎对于大明来说,相当于在沿海各个线路上,都设置有强大的武力保障,目前的沿海国家,从名义上属于大明藩属国,对于这样的要求很难也没有办法去拒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