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咱’这个自称。
那就更不用说了。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咱’是属于淮西方言。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就现在的南京城里,不少富户都是朱元璋从淮西那边移民过来的老乡。
便是整个淮西武将集团,也是拖家带口的在这里。
若是听到自称‘咱’的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就认为是朱元璋的话。
那么白日里去南京城街道上走一走。
便是能够认下五百个朱元璋出来。
大量淮西人士在南京,还地位高贵,不是勋贵就是大户人家。
甚至于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会下意识的模仿淮西方言说话。
尤其是朱元璋,哪怕在早朝的时候,也是一口浓烈的淮西话。
下方的淮西官员,也是用淮西话跟陛下交流。
这便导致对大明现在来说,淮西话某种意义上,便是官话。
不懂几句官话没问题,自称‘咱’总会吧。
十多天前,朱英刚到来南京城的时候,就自然是发现了这个事情。
路上咱来咱去的,还有各种淮西方言。
所以对面的老爷子自称咱,朱英也不可能产生很丰富的联想。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目前而言,对于老乡都还是很不错的。
即是姓朱,又自称咱。
朱英自然猜道,在自己面前的老爷子,身份地位就整个南京城而言,恐怕都不会过低。
“老爷子,看来咱们也算是一家人。”
朱英客气的说道,倒不是说什么攀附权贵。
若真是想攀上老爷子这条线,他还是有很多办法可想的。
哪怕将自己身份来个不清不楚,恐怕都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只是就现在而言,对朱英来说却是没这个必要。
他自己的基业,已然算得上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在大明地界不咋行。
但是出了大明疆域,说是个土皇帝也不为过。
到时候搞一下工艺改革,海外建国。
以后世眼光提升商贸。
日后他的国度,绝不会比这南京城会差,只可能更加繁荣。
“是一家人,本来便是一家人。”朱元璋肯定的说道。
经过一番深思后,朱元璋心中已然可以九成确定,面前的朱英就是自己大孙的。
至于为何能够达到九成。
这便是朱英自己的问话告诉他的。
在朱英的问话中,并不是强烈的强调自己不是大孙。
而是在仔细询问大孙的情况。
比如一开始就问,大孙是不是失踪了。
而后续问是什么时候失踪的。
看似正常,实则不然。
当然仅凭这里,还不够。
后面听到早夭后,第一反应便是尸体失踪。
然后又问安葬的具体位置。
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深思下,就发现不对劲了。
因为从一个角度上看,朱英除了一开始说认错了。
到后面的询问中,却是对大孙情况的好奇,而不是自信的强烈反驳。
朱元璋虽然有些老花眼了,但这么近的距离,还是看得清晰。
在听到安葬位置的时候,大孙眼底里那一抹淡淡的失落,被朱元璋捕捉到了。
直觉告诉朱元璋,朱英的身世,绝对是有问题的。
而朱元璋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直觉。
太多次战役的胜利,便是朱元璋的直觉。
直觉这种事情,听上去有些虚无缥缈,可朱元璋很是坚信,从未怀疑。
加上朱英的长相,气质。
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商人可以有的。
只能说明在八岁时,气质就已经定型了。
现在的朱元璋,便是跳过过程,直接把结果定下。
朱英就是自己的大孙。
虽然这过程肯定是非常的离奇,但他朱元璋,有的是时间进行详细的调查。
随着朱元璋的情绪稳定下来。
朱英也开始述说自己的身世。
什么母亲难产而死,父亲自小带自己行商,而后如何云云。
朱元璋听着,却是面上有些唏嘘。
自己的大孙,贵为皇室贵胄,却是这般过得不容易。
朱英的讲述,听上去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但是朱元璋很快就发现,朱英所讲述的经历,似乎都是十岁之后的事情。
至于十岁之前,尤其是儿时的玩伴这些,却是闭口不谈。
是真的不说,还是说不知道?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朱英,并未吹毛求疵的去计较。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他会进行详细的调查的。
“老爷子,若是无聊便多来坐坐,可惜今日晚了些,下次什么时候过来,可先差人通知一声,我为老爷子准备茶楼的特色早点。”
朱英客气的说道。
在朱英的眼里,面前的老爷子,说不准就是自己的二大爷,三大爷之类的。
便也身份地位足够。
多多结交却是没有坏处。
朱元璋听到,便是点头肯定道:“那自然是要常来的。”
若不是朝廷里还有诸多国事,朱元璋甚至就想天天呆来这茶楼,和大孙在一起了。
离开茶楼后,朱元璋对着旁边的蒋瓛命令道:“传老四过来,让他立即到宫里见咱。”
“臣遵旨!”
第24章 :调查,暗手
老爷子走后,朱英深思一番,唤来张伯。
“去想办法查一查,这个老爷子是什么来头。”
迟疑了下,朱英继续嘱咐道:“朱国瑞这个名字可能是个假名字。”
“不过朱姓应该是真的,跟随当今陛下来的南京,身份地位如此高,六十岁左右的年纪,应当不难查。”
“查清楚后,尽量把老爷子的家庭成员也调查清楚。包括子孙,哪怕是一件死去的子孙,也全部统计起来。”
听到东家的吩咐,张伯点头称是,不过犹豫了下说道:“东家,我们在京师的人手不是很够,恐怕……”
“不要怕花银子,不过你也要小心点,京师这边不比西域,当今陛下最恨贪官污吏,怕是银子也不是那么好使。”
朱英微微沉思后,便继续道:“换成绸缎之类的物品,看情况做得隐蔽些,别把自己人给搭进去了。”
“是,东家。”张伯领命离开。
京师不比西域,那边天高皇帝远,相对来说朱英使点银子,关系网比较方便布局。
但是京师这边,天子脚下不说,尤其是锦衣卫。
据说一些大臣,连晚饭吃了什么,夜里聊了什么,都被锦衣卫监视着。
因为贪污受贿死的大臣特别多,人人都战战兢兢的,上朝都要留个遗书啥的。
便是银子摆在面前,都不见得有胆子收。
一个不好,说不准直接举报了。
行贿罪,也是大罪,就目前来说,一旦确定行贿,处死的几率大概是百分百。
朱英虽然认为老爷子和自己并不是亲爷孙。
不过既然是相貌如此接近,可能血缘关系也不远。
查出老爷子的身份后,想必自己的身世也就浮出水面了。
之前是查起来太难,现在既然有线索,顺藤摸瓜问题却也不大了。
……
“殿下,喜事,大喜事啊。”
南京燕王府中,燕王朱棣正在浇花,陶怡情操。
姚广孝直接推门而去,大声说道。
“什么喜事,说来听听。”朱棣笑着说道,同时挥挥手,四周的侍卫仆从躬身退下。
这里是京师,和北平不同。
虽说锦衣卫从不监视皇室子孙,但还是小心一点好。
姚广孝的性子,朱棣十分了解。
张口闭口就是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若是被人听了去,一旦传开。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刻。
让父皇乱想,可就不妙了。
朱棣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父皇,精神上有些疯狂。
真把自己的藩王给收回去,那可就凉凉了。
虽然自己现在的位置,也非常的关键。 ', ' ')